青年亚文化视角下表情包的传播探析

2017-04-22 22:12蓝芝同谭雅丹
出版广角 2017年6期
关键词:亚文化群体文化

蓝芝同+谭雅丹

【摘 要】 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青年一代是制作与使用表情包的中坚力量。基于此,文章从青年亚文化视角入手,分析表情包的青年亚文化特质,从表情包的传播中窥探青年群体的思维活动与行为特征,探寻表情包在青年群体中风靡的原因,并探讨表情包的传播价值。

【关 键 词】表情包;青年亚文化;文化消费;传播价值

【作者单位】蓝芝同,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谭亚丹,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

时下最时髦、最具活力的表情包为配有文字的静态图片与GIF动态图。近两年,它们在网络传播中的使用异常活跃,深受青年群体的喜爱。静态图片表情包由网友自行创作,一张富有戏剧性的图片配上一句轻松诙谐的话语,构成了静态图片表情包最基本的传播样式。GIF动态图表情包则多为网络影音的截取片段,时长仅有几秒钟。一大批卡通人物、动漫人物、明星、网络红人、政要、萌态动物等的表情包在网络平台中风靡。在国内,社交媒体成为表情包的集散地,青年一代是表情包传播的中坚力量。

一、表情包的青年亚文化特质

英国伯明翰学派认为,青年中流行的亚文化构成了对体现中产阶级价值观的英国主流文化的反抗,平民阶层的青年因无法进入主流文化而自创了一种时尚文化,这一文化富有反抗的象征意味[1]。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青年亚文化出现新的变化,从表现为对阶级、种族、性别主流文化的反叛抵抗转变为“娱乐至死”狂欢式的文化消费。

1. 内容上:仪式抵抗与娱乐狂欢式的文化消费

根据笔者的网络田野调查与分析归纳,表情包可分为静态图片与GIF动态图两种形式,内容上大体可分为人物类、动物类与纯文字类三种。表情包的制作者在内容的选择上没有禁忌,一切具备可调侃、戏耍潜质的图片、视频均有可能被制作成表情包进行传播。在情绪意蕴的表达上,表情包内的人物形象表达出乖巧、呆萌、撒娇、愤怒、惊恐、嘚瑟、傲娇、无语、嫌弃、夸张等多样化的情绪。表情包的配图话语绝大部分为网络用语,汉语与英语混杂,语言情感多带戏谑、调侃的意味。青年群体拥有最大限度的创作自由,可自行拟定表情包中的图片选择、遣词造句、话语方式等,完成后主动投入网络社交平台中传播。

表情包是典型的青年亚文化,在传播过程中显现出越轨与异端的倾向,在表情包中我们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张扬个性、解构经典、颠覆传统、反对严肃、嬉笑怒骂、娱乐至上。这类文化与父辈文化、主导文化、主流意识形成矛盾。法国社会学家鲍德里亚肯定了当今社会人们物质生活上的极大富足,认为人们在日常消费过程中从注重消费物品的使用价值过渡到注重消费物品的符号价值。青年群体在表情包中所运用的话语方式与图片样式构成了青年群体含义丰富、风格独特的符号系统,成为其区别于主导文化、成人世界的基本标志。表情包的符号系统成为青年群体网络狂欢与文化消费的形式,青年群体通过获取表情包的符号意义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2. 形式上:拼贴与同构的后现代主义风格

费斯克认为拼贴是“一种即兴或改编的文化过程,客体、符号或行为由此被移植到不同的意义系统与文化背景之中,从而获得新的意味” [2]。拼贴是表情包最重要的制作方式与表现形式之一,网友将网络中的图片素材与网络用语移植、组合、拼贴在一起,制作成表情包。网络中互不相干的图片素材与文字语言相结合,原来图片所蕴含的意义被颠覆,配上新的文字语言,一个富有青年特色的表意系统就形成了。表情包将形形色色的人物、调侃戏谑的语言、举止夸张的动作、搞怪逗趣的神情等元素组合、拼贴、杂糅在一起,形成大杂烩似的后现代主义风格。威利斯在《世俗文化》一书里认为,“同构”使一个群体的价值和生活方式之间,以及它的主体经验和它用来传达核心关切的符号形式之间存在“象征性的吻合” [3]。在表情包的传播中,青年群体的价值认知及文化理想与表情包这种文化符号之间存在一种同构。当代的青年群体个性张扬、敢于表达自我,头脑灵活、创造力强。他们喜欢幽默、轻松、富有趣味的表述方式,同时厌弃一本正经、墨守成规、虚伪做作的行为方式。在上述青年群体价值认知与文化理想基础上形成的表情包,图片的审美性、优雅性、鉴赏性并不重要,青年群体所关注的是图片的趣味性、戏谑性与颠覆性,这才是他们所重视的价值。

二、表情包在青年群体中盛行的原因

1. “UGC”的创作模式解放话语权

传统媒体时代,媒介资源掌握在官方机构手中,用于传播主流思想文化,并且绝大多数属于单向传播。青年群体渴望抢占话语阵地,用于表现自我,实现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却没有相应的渠道。互联网的崛起,网络媒介所拥有的开放性、互动性、便捷性的特质迅速吸引了大批青年群体用户,一种由用户生成内容的“UGC”模式广泛应用于网络传播中,极大地解放了普通民众的话语权。网络平台尤其是自媒体平台为“UGC”自创表情包的传播提供了天然的渠道,在我国,微信、QQ、新浪微博等社交媒体成为网络表情包传播的主要阵地。

2. “趣味”“玩耍”“娱乐”特质明显

青年群体在表情包的制作及传播过程中践行着他们“游戏人生”的心态,生动活泼、幽默有趣、能给生活带来快乐是年轻人选择使用表情包的初衷。表情包融入了青年群體的社交圈,同时青年群体带着表情包走向世界。读图时代,青年群体运用表情包为自身创造了更为轻松、自由的表达氛围,同时他们利用表情包调侃、开涮一切经典的文化领域与严肃的政治领域,使主流文化在表情包的传播中呈现出一种“群魔乱舞”的形象,一切社会话题在青年群体所开展的传播活动中都被赋予了娱乐的意味。

3. 紧跟时下流行话题

青年群体是极具创造力并且富有创新精神的群体,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度与包容度较大,并热衷于追求时尚、新颖的流行文化,他们乐于从自己亲手制作的表情包中获得快乐与满足。时下流行的影视剧、网络段子、网络话题、网络热词、社会新闻、热点事件等均是表情包的素材来源,表情包紧跟时下流行的话题进行制作并传播,基本可与媒介平台上事件或话题的传播发酵速度同步。在广西小伙子录制“蓝瘦,香菇”的视频、游泳运动员傅园慧“我已用尽洪荒之力”的采访视频走红网络后,几乎是同时在网络中就涌现“蓝瘦香菇”表情包与傅园慧表情包。网络世界不断涌现的热门话题为表情包的创作与传播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表情包与当下的流行话题相结合,更增添了表情包的时效性与趣味性。

三、表情包的传播价值思考

1. 促进社交平台中的沟通与交流

相较于文字信息,表情包传播的内容更为生动、活泼、有趣,不仅可以缓解尴尬、紧张、单调的谈话氛围,而且有助于更细腻多元的情感表达。在网络社交平台中,表情包具有不可替代性。传播过程中有些话难以用语言描述,可一个表情包却可以将意思传达得淋漓尽致。表情包对推动网络中的虚拟社交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表情包所代表的图片社交方式也在网络社交平台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2. 提供娱乐,释放压力

青年群体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面对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困惑与压力,他们更倾向于在网络空间中寻求帮助或寻找发泄出口,因此互联网成为这一代青年的解压阀。表情包“UGC”的制作方式让网民获得动手的快乐;表情包幽默、戏谑的图片形象与话语方式让网民体会“吐槽”的快感;表情包较强的时效性,与当下的热点、社会话题紧密结合,满足了网民尤其是青年网民对新鲜感的追求。表情包给网民的生活带来了欢乐,成为大众释放压力、宣泄情绪的一种工具。

3. 推动表情包的商业变现

伯明翰学派认为主流文化不可避免地会对亚文化进行遏制和收编,商业收编是亚文化常见的一种最终归属方式。然而,作为青年亚文化的表情包被商業收编后,它的抵抗性与反叛性将被不同程度地削弱,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也会变味。笔者认为适当开发表情包的商业价值是有益的。商业的介入,使得表情包的商业价值不断被开发,具体开发方式表现为批量化地生产表情包贴图、运用表情包进行营销传播、建立表情包中卡通人物的周边实体店、开发有关表情包的网络游戏等。表情包逐渐发展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一部分,并表现出较高的商业开发价值,推动表情包的商业变现,以此带动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未尝不是可取之道。

4. 误导青年价值观的形成

首先,网络空间中存在多元的价值观,大量审美趣味低下、语言粗鄙的表情包在网络空间中散播。然而青年网民群体往往缺乏良好的辨别能力,容易被网络中的错误价值观所裹挟。其次,表情包所运用的图片传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青年群体的理性思维能力,哗众取宠、毫无实质意义的图片符号成为关注的重点。最后,网民运用表情包恶搞经典文化与严肃政治领域,消解了青年群体对经典文化、庄严历史、政治领域的敬畏之心。长此以往,不仅造成青年群体整体鉴赏能力与审美水平下降,同时会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造成巨大的伤害。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表情包的传播优势与它的正效益,规避表情包发展过程中的不利因素是我们当下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霖, 邢强. 微视频的青年亚文化论析[J]. 国际新闻界,2010(3):95-99.

[2][美]约翰·费斯克,等. 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第二版)[M]. 李彬,译注,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31.

[3]胡疆锋. 亚文化的风格:抵抗与收编——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研究[D].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61.

猜你喜欢
亚文化群体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玩具变“潮” 已成为一种亚文化?
向沛文:穿行于青少年亚文化
小区域内亚文化区划分路径研究——以重庆市区域内亚文化分区研究为例
“腐败亚文化”何以挥之难去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