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2017-04-22 20:04孙飞
启迪·教育教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新时期体育教学实践

孙飞

[摘 要] 通过文献资料的方法,重塑了体育的起源,说明体育来源于“实践”,体育对现实生活影响深远。指出建立现代“实践体育观”的现实意义,中学体育教学联系实际的现实意义,以及如何实现中学体育教学从“本本”到“现实”的转化等。

[关键词] 实践 新时期 中学 体育教学

1992年8月和2000年8月,中日两国分别在中国的内蒙古和日本的黑姬山组织了一次探险活动,参加的对象大多是中日两国7—13岁的小学生。《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少年报》分别以《夏令营中的思考》做了相应的报道。两次体育探险活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中国孩子遇到困难只会找领队,日本孩子则自己解决;中国孩子在困境中不知如何自救,日本孩子却得心应手;中国孩子在探险中磕磕绊绊,怨天尤人,日本孩子则想尽办法克服困难;中国孩子以病为由,中途退出,日本孩子则带病上场坚持到底……。虽然这仅仅只是一次探险活动,但也足以让我们认识,让我们反思。我们体育教育的现状可堪担忧,我们的体育教育已经落后于我们的邻国,特别是在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上,我们的体育教育过于强调运动技能而忽视了培养体育令我们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人类因为生存的需要而创造了原始的体育(打猎,逃生等),我们同样呼吁体育回到现实中去,还体育原有的本色。

一、体育的起源

体育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据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研究,人类早在原始时代就把走、跑、跳跃、投掷、攀登、爬越等作为最基本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的技能和本领传授给下一代。这是人类教学的萌芽,也是体育活动的萌芽,氏族公社时期,为了扩展土地而出现的斗争,商周时期的“武舞”,“角试”,秦汉时期的“手搏”,“击剑”等等,都是早期体育的雏形。由此可见,体育形成于现实生活,发展于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中来,我们期待体育也服务于现实生活,回到现实生活中去。

二、体育教育实现从“本本体育观”到“实践体育观”的转变

新时期体育发展的主旋律是“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即把体育教育和人的幸福、人的尊严以及人的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以人文精神培养现代人,结合社会实践,以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以人为本”的体育观特别强调体育对实践的影响。体育是为现实生活服务的,“以人为本”的体育观即“实践体育观”的孪生体。体育教学一直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而健康体魄是人全面发展所依附的基础、健康体魄是人类发展的基本标志、健康体魄是为了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换句话说,目前的“本本体育观”与我们的“实践体育观”并不冲突,它们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都是为了社会的长远发展,而“本本体育观”却一步步在靠近“实践体育观”,在一步步向“实践体育观”转变。

三、建立现代“实践体育观”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1.体育结合实践是现代体育教学的需要

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即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但体育教学绝不仅仅是死板的传授学生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学生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结合实际,解决实际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和归宿还是要回到现实生活当中,体育教学必须禁得起现实生活的考验。

培根说过:“说百次,不如做一次。”体育教学依然如此,与其讲百次登山探险的注意事项,不如亲身参加一次探险活动,这比理论的东西实际的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体育观”是现代体育教学的必由之路。

2.体育结合实践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体育早已经和经济联系一体,和社会结为联姻,西方发达国家早已把体育推到了一个新的经济平台,体育产业已经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现在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模式是否可以很好的和未来的体育經济发展相衔接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应试教育把体育沦为副科,过于强调运动技能却抹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只有把结合现实提到体育教学当中去,让学生了解体育,了解体育经济的现状,把握体育经济和我国社会主义现状的纽带,开发自己的思维,为将来自己踏上社会的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只有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实践体育观”就是体育经济发展的基石和硬道理。

3.体育结合实践是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

有人说知识就是财富。其实是真正懂得把理论知识可现实生活以及未来联系在一起的人,知识才会转化为财富。学校人才的培养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培养更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体育教学担负着为学生提供体质和智力支持的重任,而且体育本事也可以创造无穷的财富,但如果体育教学不能真正的结合现实生活以及充分发挥自我的思维创想未来的话,体育就会像“无实”的知识,亦无法创造出财富。

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体育教学很好的结合实践是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四、怎样把中学体育教学推向实践的范畴中来

1.体育课堂与生活有机结合,使课堂成为生活的课堂

长期以来,体育课就是单纯的体育课,很少融入现实生活当中,知识结构过于单一。新课程改革以后,把“健康”融入到了体育课程当中,体育课变成了“体育与健康课”。但是我认为这仍然不够,除了健康以外,体育课应该还要有更远的要求,体育课应该密切联系生活,成为体育生活的课堂。生活中的健康知识,生活中的保健康复知识与行为,生活中的自救知识(如火灾后的自救,溺水后的自救,受伤后的自救等),生活中的逃生知识(如地震山洪等自然灾害后的逃生,水火中的逃生等),生活中的体育经济知识,生活中的体育市场,产业等,都是我们体育课堂学习和讨论的内容。这样的课堂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又有助于学生从小把握时代的脉搏,跟随时代的步伐。

2.运用创设手法,刺激“体育实践”的深入

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

什么是创设手法呢?创设手法就是假设一定难度的问题,需要学生结合自己和实际,通过努力去克服,从而寻找到达到目标的情景的一种教学手段。创设手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更有效的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更多样化的体育运动参与方式,有待于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摸索。比如,同样的障碍有着不同的超越方式,是翻、绕、钻、爬、跳、还是借助其他器材等,学生可以自我选择,面积更加广泛。体育课堂是现实的课堂,体育运动是现实的运动。如果在体育课堂把一些体育项目创设成“翻雪山”,“过草地”,“抢渡大渡河”,“翻越长城”等等,势必既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体育结合现实生活的能力,这正是我们体育教学的初衷。

体育起源于实践,体育同时也是一种实践活动,它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形态和伟大的社会实践,其意义和价值在于维系人类健康,满足人类需要和发展。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体育也超出了健康的单一范畴,体育开始追求唯美,追求娱乐,追求观赏,追求“以人为本”,追求与现实的结合,体育就像小船寻找到了港湾,终于回到了实践的行列当中。毛主席有句话,我们所做一切工作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指导实践。那么体育教学也不例外,体育从实践中来,也应该回到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J],北京:中国学校教育,2001

[2]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意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孙晓云.夏令营中的较量[Z],网络:中国教育网,2003

[5]曹卫.构建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观[J].体育科学 ,2004(3)

[6]张学忠.试论学校体育课程的本质[J].体育科学,2003(2)

猜你喜欢
新时期体育教学实践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