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海洋
在投资决策上,从众未必是一件好事,独立思考才是。
2017年的前3个月,所有的人都在谈论着房子,感受着房价飞涨。
全球最伟大的投资人巴菲特和最成功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却说:永远无法预测股市,永远不要预测股市。对于房地产,我们是否也可以套用同样的话?
如果一定要寻找投资理财规律,彼得·林奇的“鸡尾酒会”理论妙趣横生,这理论是多年来林奇在家里举办鸡尾酒会,听离他最近的10个人谈论股票时总结出来的。“在市场经过一段时间下跌之后,没有人期盼它能再次上涨时,人们都不谈论股市了。如果这时有人过来问我將怎样谋生,我会回答‘试试买点基金。他们听完后会很有礼貌地点点头就走了。即使不走,他们也会很快把话题转到即将进行的大选,或者天气情况之类,很快他们就会同旁边的一位牙医谈起有关治疗牙斑问题。”当一位基金经理都不愿意谈论股市的时候,在林奇看来,股市极有可能出现转机了。
对于楼市,林奇的办法是否可以借鉴?毕竟,在2017年过去的3个月里,房子永远是年轻人乃至“四平八稳”中年人永恒的话题。没上车的心怀焦虑,四处奔波着筹措资金,选房看房,恶补着从未染指的法律条文。上了车的悔不当初,一边盘算着自己的固定资产又多出了几百万,一边后悔着当初怎么没多买几套,一边还打量着自己的同事朋友、街坊邻居,仿佛买房卖房已经升格为集体行动,每个人都应该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参与。
坚定的看多者任志强的每次露面,或者一些有关他议论楼市的捕风捉影的消息都在网络上引起轰动。心理学者武志红的《巨婴国》则悄然下架,这本书写国人集体停留在婴儿期,并通过集体生活寻求安全感。独生子女一代毕业后恰逢房价大涨,起初的涨还是父母能承担的,如今的涨,则是两个家庭的合力都力不从心。围绕着一套“北上广深”的房子,“巨婴”及其家庭陷入了极度焦虑,并且由此衍生了一系列道德伦理问题。房价高涨又恰逢适龄男女比例失衡,“建设银行”与“招商银行”家庭的尖锐对立更在抢房大战穿插出彩礼、嫁妆,婚前协议、婚后财产等多重问题。
所谓看热闹不嫌事大,可“巨婴”们的行为逻辑还是让人深思。在“3·17新政”之后,北京有上万“在途单”,即已经开始交易但还未网签的交易,这些交易要么面临毁约,要么多交上百万乃至数百万首付,虽然资金筹措艰难,但绝大多数买家都希望完成交易。一线城市土地供应日渐稀少,而流通在社会上的货币却不断超发,资金之“水”将“北上广深”的房子塑造成稀缺的无价之宝。如果说无人敢于看空,毕竟房价涨了30年了,可押上自己一辈子的收入再掏光父母养老保命的本钱去做房奴,还是令人多有不解。
购房的人总是买涨不买落,这种投资心理和炒股有些相似,从2015年的全民炒股,到2017年的全民炒房,国人的投资理财行为一直被从众心理左右着,而当群众越来越倾向于一致行动,商品的价格走势也被不断强化着,使参与其中的群众的价格预期也被强化,进而演变为一场集体狂欢。
买涨不买跌,“求田问舍”这个根植于农耕社会的国民性总是在集体无意识中放大,变成了一种类似信仰的意识。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亚当与夏娃效应”,也称“禁果效应”,越是限购、禁止的物件,人们越要得到手。这里面或许隐藏了一个真理,即被限购的房子的确是稀缺品,未来也将一直稀缺下去。
可这里还是需要再重复一遍巴菲特和彼得·林奇的话:永远无法预测市场,永远不要预测市场。
中国股市牛短熊长,尤其有数的几次大牛市往往在一两年内爆发,很短的时间内令投资者恐惧、欣喜、惊诧、懊悔,种种情绪在短时间内浓缩。类似股市,房地产市场何尝不是如此。
清华毕业生抱怨买不起学区房的帖子引来雪片般的回应。可若放眼全球最聚人气的大都会,伦敦、纽约核心地区的房子也不是藤校学生一毕业就支付得起的。能够在曼哈顿拥有房产,一个家庭或经历了几代人的积累。美国人均收入是我们的8倍,可美国人的住房拥有率仅有60%,如今房地产繁荣,可就业人口薪资赶不上房价的上涨,美国的住房拥有率创下了50年来的新低。与之相应的是,中国的房地产自有率高达90%,一线城市的房屋自有率也是三套房子至少两套自有。
短短一二十年时间,中国房地产市场一下子走完了其他国家几百年的发展进程,而自满清灭亡的百多年间,中国人的财富更经历了几个轮次的重新洗牌,每一次都惊心动魄。今天的这一次更是以史上罕有的速度和深度进行了一次财富大挪移。当人们尚且惊魂未定时,财富的固化,社会的分层已经完成了,而房价的迅速登顶正是财富隔离墙兴建起来的标志。
这个过程中财富分配有很多偶然因素在起作用,年轻人,早出生几年、早结婚几年、早生孩子几年,或者一个择业选择,一个城市选择,以及其他任何生活与工作相关的决定,一些财务安排,都可能对你买房的能力或决策产生根本的影响,进而改变一生的路径。那些未及时“上车”的人,同样是被一些偶然的因素所左右,以至于一步错步步错。同一起跑线上的人,于短短的几年间财富距离迅速拉开了。心理学上,同辈压力,同辈或同事、同学等熟人间互相比较中产生的心理压力,这时候很容易压向落后的一方,使他们倾尽全力,不计后果地跳上这辆奔驰中的财富快车。
与炒股不同的是,买股票的付出和承担的风险都在一个小家庭范围内消化,可在“田宅”信仰下,所有掏干父母家底乃至亲戚养家糊口的生活费的做法都变得理直气壮了,不配合的亲属却被打入另类。在三、四线小城,毕业生们刚工作即开始了选房;在一线城市,房价遥不可及,双方父母卖了县城闲置房屋离凑齐首付还有距离,于是亲戚也被硬性摊派了首付的额度,家庭矛盾集中爆发。
“巨婴”们或许有道理,毕竟大城市的土地供应在收紧。但在投资决策上,从众未必是一件好事,独立思考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