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性”纪实摄影的探究

2017-04-22 02:31开封大学475000
大众文艺 2017年6期
关键词:实验性纪实摄影家

郑 浩 (开封大学 475000)

“实验性”纪实摄影的探究

郑 浩 (开封大学 475000)

与传统纪实摄影不同,“实验性”纪实摄影体现了作者比较明显的主观感受,以主体先行,求思想性和哲理性的突出表现。拍摄技法也不再局限于“抓拍”,或有意回避瞬间的抓取,主张随遇而安,或大胆尝试符合事物“应然性”规律的摆拍、从摆中抓拍的手段。

实验性;纪实摄影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

项目名称:当代中国实验性纪实摄影的研究

项目批准号:2016-ZC-126

步入21 世纪,摄影艺术在后现代的时空中与其他艺术样式进行交流历练,已经显现出巨大的柔韧性与兼容力:纪实摄影和新闻摄影因都具备时效性和客观性,有时很难严格区别,并且同样突出被摄事物的“新鲜”和相对少的主观评价,二者往往是可以互相兼容的;纪实摄影看似和艺术摄影相差比较大,因纪实摄影不如艺术摄影注重光影、讲究色彩、关切质感,但纪实摄影并不缺乏“艺术性”,好的纪实作品因视觉的冲击给受众造成心灵的震撼,所以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图1p08)。这种交流和历练使纪实摄影展现出迷人的魅力,成为众多艺术样式中的中坚力量。

“实验性纪实摄影是当代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摄影艺术家针对纪实摄影进行的具有实验意味的创作,从拍摄观念到拍摄技法都对传统的纪实摄影有质的突破。”1传统纪实摄影在拍摄时尽可能不去打扰被摄对象,使拍摄对象自如地在他们自己的天地里生活。为了不使为拍摄而矫揉造作,摄影师需要隐身其间用神不知鬼不觉的功夫,眼明手快地完成拍摄;或者秉承纪实摄影大师卡蒂尔•布列松的经典理论,把握“决定性瞬间”,抓取一顷刻展现的经典。与传统纪实摄影不同,“实验性”纪实摄影体现了作者比较明显的主观感受,以主体先行,求思想性和哲理性的突出表现。拍摄技法也不再局限于“抓拍”,或有意回避瞬间的抓取,主张随遇而安,或大胆尝试符合事物“应然性”规律的摆拍、从摆中抓拍的手段。

一、实验性纪实摄影较传统纪实摄影的突破

1.抓拍与摆拍

本世纪初,习惯用大画幅相机的巴内尔在进行纪实摄影创作时,要求她的被摄对象重复一些姿势或者造型,她的灵感再造了舞台。其作品比不计其数的家庭抓拍作品更具有纪实的力量。这样做出了因为使用大型相机拍摄,拍摄者杜绝摆拍无疑是天方夜谭,更是为了优化和控制画面的色彩和构图。她的作品使家庭摄影有了仪式样式的观念形态。(图1)

图1 《家庭摄影》 巴内尔

从表面上看,“抓拍”与“摆拍”只是拍摄手段的不同,传统纪实摄影在创作时力求最大限度地保持生活的原态,不去干扰被摄对象,追求“真实”的画面。追求抓拍的摄影家认定自然和社会始终处于一个流动的过程之中,为了保持真实自然的形态和神态,就绝不能干扰被摄对象。他们凭借敏感的洞察力,练就了熟练的抓拍技巧,去避免作品出现虚假成分、降低画面的可信程度。(图2、图3)两幅同样是儿童题材的纪实作品,前者秉承“照片是眼光、心灵与理智在一个唯一重要的瞬间的结合”2,后者则用孤儿“时代的肖像”展现了异常丰富和复杂的现实世界。实验性纪实摄影家用摆拍完成对客观的重组,认为自然或社会的组合并非都是时时事事完美的。“艺术家说真话,摄影家说假话,因为现实中摄影第不停顿的。瞬间性照片只能提供虚假的影像。”3摆,是对完美的追求,讲究事先殚精竭虑的构思。重组的自然界与社会现实通过高超的摆布技巧获得了它应有的活力。

图2 《无题》亨利•卡蒂尔-布列松

图3《孤儿档案》姜健

2.决定性瞬间与非决定性瞬间

亨利•卡蒂尔-布列松提出了“决定性瞬间”的经典摄影理论,并且用大量生动典型的作品征服了不计其数的观众,被誉为“现代新闻摄影之父”(图4)。他的理论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纪实摄影家,美国当代摄影大师哈里斯就是深得其精髓的代表。早先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谈绘画表现瞬间时这样说,“绘画不能像诗或音乐那样把一种情境、事件或动作表现为先后继承的变化,而是只能抓住某一顷刻。从此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道理:情境或动作的整体或精华必须通过这一顷刻表现出来,所以画家必须找到这样的一瞬间,其中正要过去的和正要到来的东西都凝聚在这一点上。”4然而摄影并非绘画,事实也并非那么简单,摄影作品不能每时每刻像绘画那样在画布上惨淡地构建完美的经典瞬间。

另一部分摄影家从中突围,尝试通过随意的眼光审视这个平凡的世界。美国摄影家弗兰克提出“非决定性瞬间”,他的唯一一部摄影集《美国人》使他在二战后的摄影史上屹立30年。影集展现了形形色色的美国人,把他们琐碎的生活细节展现的淋漓尽致。影集出版起初,引起美国人们的轩然大波,但弗兰克的深刻之处终随着时间的推移引起人们的深思。“拒绝完美”开拓了纪实摄影艺术创作领域的宽度。(图5)

图4 卡蒂尔-布列松【法】

图5《美国人》罗伯特•弗兰克

二、“实验性”纪实摄影的特征与表现

传统的纪实摄影强调的“纪实”是对客观现实的记录和再现,而实验性纪实摄影则侧重于传达摄影家的观念即评价现实的能力。实现性纪实摄影作品一般都是主题先行,以求思想性和哲理性的突出表现。创作手法一般返璞归真,构图方面也不标新立异,甚至可能朴实到单调的地步。因此,摄影家在创作过程中多为自我意识选择那些能够印证主题、观念表达的事物,从传统的纪实摄影突围而出强调本质的社会真实性。

“实验性”纪实摄影摄影人主观意识更为强烈,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去进行有意识、主动的创作。其中,较早被社会认可的当属解海龙的作品《我要上学》系列。由于借助希望工程,这系列作品本身已经成为凝聚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符号,它带有强烈的民族性意味。同时期的还有袁冬平的《精神病院》、王福春的《火车上的中国人》以及赵铁林的《她们》等。

三、对“实验性”纪实摄影发展的建议

1.避免故意使用伪造手段制造出仿真图像

“摆拍”或者“摆中抓拍”绝不是一个坏字眼,但若用小恩小惠笼络、谎言欺骗被摄者“表演”,张冠李戴的篡改事实,甚至电脑后期“制作”照片,都是不可取的。纪实摄影是严肃的,这样的创作就和纪实背道而驰了。

2.避免成为“观念摄影”或“摄影的行为艺术”

观念摄影是观念艺术在媒介上的一种延伸与演变。与其说它是用摄影艺术表现艺术家的观念,不如说观念摄影应该是以摄影为媒介的观念艺术创作来的准确。实验性纪实摄影与之不同,因为摄影者在创作过程中还是非常重视传统的摄影语言,作品的成立也必须依靠摄影语言。实验性纪实摄影的作者都具有相当过硬的摄影基本功,只是从传统纪实摄影中突围出来。

3.慎重选择拍摄主题或主体

由于“实验性”纪实摄影比较强调作者的主观感受,“因此实验性纪实摄影最重要的创作立场具有一定的社会功效,即摄影者可以通过作品向千千万万不在场或者不能到场的人们传递特殊的情感,并引起他们心灵的慰藉或是战栗。作为一个社会阅历经验丰富的纪实摄影师,在选取题材和拍摄主体进行拍摄时,总是带有鲜明的目的去观察镜头外面的世界,慎重地选择拍摄社会生活呈现的场景。”5的事物或事件进行拍摄。其表现领域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多弘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而展现“影像”的力量。

四、结束语

“实验性”纪实摄影的发生与发展,其当代性追求的“精神力量”已远远超出自身的价值。它是当代摄影文化中的一支生力军,其“引领”作用一定成为会推动当代摄影发展的推动力。

注释:

1.郑浩.《当代中国“实验性”纪实摄影的研究》.河南大学,2012.

2.亨利•卡蒂尔-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1908-2004,法国著名摄影家.

3.阿尔丰斯•都德Alphonse Daudet,1840-1897,法国现实主义作家

4.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G. W. F. Hegel,1770-1831,德国19世纪唯心论哲学的代表人物.

5.郑浩.《当代中国“实验性”纪实摄影的研究》.河南大学,2012.

[1]姚坤泽.《纪实摄影与社会边缘人》.复旦大学,2013.

[2]顾铮.《在现实、记忆与想象之间──1990年代以来的中国纪实摄影》.新闻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实验性纪实摄影家
李俊鹏:实验性的“空间叙事者”,以个性与多元焕新体验
摄影家杨荣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陈建(摄影家)
重塑与解构
核电
动物摄影家
摄影家罗剑平眼中的锦屏
2015年省政协工作纪实
混乱实验室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