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祥
今日遭遇人口危机的东北,过往曾是移民的热土。今日的东北人,也大多是移民的后代。
“回想‘九一八事变以前,我们从沈阳坐火车到长春,或者到哈尔滨去,虽然在严冬的天气,朔风扑面,滴水成冰,大雪纷飞,成了白茫茫的世界的时候,可是我们坐在火车上,座位是那么样的舒适,室内是这样的温暖,我们可以吃到旅大名产水果,和南方来的蜜橘,我们一点也感不到身在塞北。”明清史学家谢国桢记录了激动人心的东北火车之旅。
彼时的东北,是中国工业、农业、商业和文化事业最具活力之地。在享受现代化交通工具和工商业发展成就的同时,東北建设速度惊人。当贫穷的人们从地窄人稠的关内涌向地广人稀的关外,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只花了半个多世纪,就让白山黑水变了模样。
近年来,随着民营经济的不振,东北地区人口流出现象开始受到关注。伴随着生育率的低下,东北地区的人口前景被打上了大问号。而曾几何时,东北本是移民的热土,今日的东北人也大都是祖辈“闯关东”的后裔。
民国时代掀起移民高潮
民国伊始,中央和地方政府就把发展边疆垦殖事业视为当务之急,东北移民事业进入新时代,也成为社会热点。
1912年3月,辛亥革命元老黄兴、蔡元培等人发起成立拓殖协会,黄兴任会长,该组织的宗旨是“开发边土、增产兴业、筹备军饷、杜绝帝国觊觎、减轻内地人满之患”。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批准立案,并拨款30万元,该组织可谓政治资源雄厚。农商总长张謇在1913年制定《国有荒地承垦条例》,规定:“凡国有荒地,除政府认为有特别使用目的之外,均准人们按照本条例承垦。”
从此,开垦之规定和承领之程序,在国家法律层面上有规可循。东北和西北等地纷纷成立垦殖机构,黑龙江率先在1914年成立垦殖局,负责测量和调查省内可耕土地,在农事上协助新来移民。
袁世凯的洪宪帝制导致中央政府失去法统,当北洋政府治理失效、地方上正式启动藩镇割据时,丛林政治状态到来。华北成为军阀混战的主战场,反倒是张作霖自1918年统一东北后,关外在奉系军阀统治下显得秩序安稳,直到“九一八”事变前,东北没有大规模战争,只有个别骚乱和剿匪行动。两相对比,加速了华北民众扶老携幼、络绎不绝移民关外。奉系军阀统治东北时期,超过500万国人移民到这片黑土地上。
“他们千余成群,男的、女的、小孩,老态龙钟的祖母怀抱黄口幼稚的孙儿,伛偻曲背的老祖父,背上负着许多家用必需的零星什件,他们齐挤在一艘小轮船的甲板上。”外国记者的生动观察为1920年代的移民热留下记录。“络绎于途,势如泉涌,南满铁路以及吉长铁路搭载之旅客数目,剧烈增长,殊为空前未有之现象。”《东省经济月刊》1927年描绘铁道上的移民盛况。
山东成为人口输出大省,1929年有104万人移民东北,其中山东74.2万,其次是河北17.6万人。通常,山东移民从事农业,河北和山西移民以经商为主。一般认为,初到东北的移民中有70%到80%务农。
去东北新大陆是如此火爆,连遥远的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在宣传上都不甘落后,它于1930年颁发《移民东北宣传大纲》。“移民东北不但可以救济灾民,均调人口,且系实行总理殖边遗教,为党发展国力,防止帝国主义者觊觎边境最有效用之政策。”党部宣称移民东北是利国利民之大计。
沦陷时期移民骤降
20世纪的东北移民史有两大高峰,1920年代中后期,1939年到1943年,后者充满了屈辱辛酸。
日本吞食东北后,东北政治环境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日本也以各种政策限制中国人进入东北。1933年9月,日伪多个部门组成一个劳工管理委员会来研究移民问题,最终决定要限制来自关内的移民。理由是:维持“满洲国”的治安、抑制汉族在满洲势力的增大、为将来日本人的发展留有余地、促进满洲劳工的生活稳定及其提高、防止通过华人外出劳工将劳金流出“国外”。抑制移民的第一条显著措施,是取消移民享受火车票减价的优惠。
“九一八”事变前5年,共有400万人移民东北,1932年移民人数骤降到37.2万人,1934年回升到62.7万人,1937年则达到最低点31.9万人。1932年到1936年,移民数为200万人。同时,出于家国情怀以及对陌生侵略者的恐惧,许多移民纷纷返回关内。从1931年到1936年,年均有41万人离开东北,而1931年前5年年均离开东北者是37万人。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移民人数达到谷底。不过随着全面抗战的烽火在关内土地上蔓延,依然有许多人移民东北,他们觉得当亡国奴总胜过身陷战争危险。从1930年到1947年间,东北人口平均年增长率为18.46%。只是日据时期的人身自由度大不如前。
待日本在中国陷入战争泥潭,随后则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面临前所未有的强大对手美国,需要从伪满洲国汲取更多血液来浇灌超荷运转的战争机器。东北移民的第二次高潮,便出现在1940年到1942年间,1940年移入人数最多,达131万人。
东北的战火在1948年冬季熄灭,东北成为全力支持解放军作战的后勤基地,在苏联的援助下利用旧有基础恢复生产。华北的人口依然源源不断流向富庶的东北,据国家统计局综合司的数字显示,1949年东北人口为3851.4万,1950年为3942.5万,1951年为4001.6万,1952年为4107.1万,这些数据由当地公安机关采集而来。
1958年全国实行户籍制度前,人口尚可以自由迁徙,华北人口依然有移民东北的惯性。中苏“蜜月期”,东北成为重工业建设最集中的地区,“一五”计划时期的156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有57项位于东北,这自然很吸引移民。改革开放前,黑龙江是人口增长最快的东北省份,也居全国之首,1950年到1979年间的人口净流入达761万。新政府全力主导下的建设北大荒运动,成为最后一次移民东北潮流;同样在新政权的规划下,一批新的工业城市在东北崛起,如大庆、鸡西、鹤岗等。今日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格局也就此形成。
编辑/麦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