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弘阳
珠江东岸的电子信息、无人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珠江西岸的万亿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为珠三角制造向智造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月11日,元宵节,广州市海心沙广场的夜空映着一轮明净的圆月,1000架无人机编队在海心沙广场长达290米、宽19米的星光大道上整齐列阵,以夜空为幕绘出一幅幅光影佳作。
这场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无人机花式编队表演,基于亿航GHOSTDRONE 2.0航拍机的硬件基础和智能软件自动化操控的技术优势,工程师们设计出一套智能高效的航拍机编队远程操控系统,实现仅需一台电脑作为地面站即可自主操控、监测上千架航拍机的飞行任务,并且设置飞机灯光的颜色变换。
亿航,这个总部位于广州的智能无人机制造企业,成立时间不到3年,如今已成为和深圳大疆齐名的无人机生产厂家。而后者,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了惊人的70%以上。
高端大气上档次,这正是珠三角制造业呈现的景象。
珠三角制造向创造转型
制造业是广东经济发展的基本支撑和产业优势。
改革开放近40年来,凭借发达的制造业,广东的经济得以傲视群雄。近40年间,深圳、佛山、东莞、珠海、中山等制造业名城相继崛起,华为、美的、格力、TCL、比亚迪等制造业企业享誉全国。这些响当当的企业,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位于珠三角核心地带。
《小康》记者了解到,2016年广东高新技术企业一年新增8000家,达到1.9万家;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27.6%,全省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提高到2.58%,技术自给率达71%;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7%,基本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水平。这当中,来自珠三角的企业当仁不让的成为领头羊。
但广东仍旧清醒的意识到了危机。
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曾在公开会议上表示,经过改革开放多年的发展,广东虽已成为国内制造业大省和全球重要制造基地,但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广东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信息化水平、产品质量等方面差距明显。胡春华说,要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培育发展新产业,推动制造业加快迈向中高端水平;坚定不移自主创新,掌握产业核心技术。
有专家表示,2017年刚好是广东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广东的制造业面临着从“广东加工”向“广东制造”转变、“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转变的双重压力。
在不久前结束的广东省“两会”上,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7年坚持制造业立省,提高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力争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8%,培育100家产值超10亿元的先进装备制造骨干企业,形成20个产值超100亿元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2017年广东研发费用占GDP比重达到2.65%,比2016年的2.58%提高0.07个百分点,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而对压力与机遇,珠三角制造业大市厉兵秣马。
连日来,《小康》记者在珠三角多家大型企业看到,先进装备制造业正在异军突起,驱动产业结构由轻向重转型,珠三角正在逐渐具备为“世界工厂”造工厂的能力。
珠江东岸:自主创新促制造业加速发展
一条珠江,将珠三角的多个城市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在珠江东岸,深圳,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而东莞、惠州的机器人应用,正在改变过去多年来人们心目中的简单工厂印象。
在东莞松山湖的瑞必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厂内,机械手和工业机器人正有条不紊地操作着。偌大的工厂内,仅有零星几个工人出没。凭借这个“无人工厂”,瑞必达月产触摸屏玻璃800万—1000万片,比之前增长了100倍。
除了“无人工厂”外,东莞瑞必达还有很多醒目的标签:“机器人敲钟”挂牌新三板、自主研发工业机器人、全国智能制造示范企业……这一系列瞩目的成绩离不开瑞必达对装备产业的巨额投入。数据显示,瑞必达在研发方面投入了4.25亿元,其中装备投资占了4亿元,新增核心智能装备投资2.51亿元,核心智能装备占总装备的77.7%。
2月17日,《小康》记者在深圳比亚迪总部了解到,在先后拿到了英国、加拿大、墨西哥和印尼的电动大巴订单后,比亚迪近日又在新加坡市场取得突破:新加坡政府向比亚迪颁发了100个电动出租车牌照。“人无我有,人有我精,适度超前,持续领先。”比亚迪总裁王传福如此解释比亚迪产品在全球市场获得认可的原因。
就在比亚迪总部大楼外面,《小康》记者看到,一条环形轨道已经建成——这是比亚迪进军的最新产业:云轨。云轨列车的本名叫“跨座式单轨”,类似于空中小火车,这也是全球首列跨座式云轨。据悉,云轨研发5年,投资50亿元。目标市场主要以中、小城市的骨干线和大中城市的加密线、商务区、游览区等线路,解决大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而作为珠三角的“龙头老大”,广州的脚步依旧匆匆。近年来,广州的汽车制造、造船、生物制藥已经产生集聚效应。在新的形势下,广州的制造业正向“智造”、“创造”迈进。仅以黄埔区为例,目前这里聚集了国机智能装备总部、中国(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广州数控、瑞松科技等73家智能装备企业,总产值近150亿元,近五年连续保持16%以上的复合增长率。
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发力
佛山、中山、珠海、肇庆,这几个珠江西岸的城市最近两年来在制造业方面的举动格外引人瞩目。
虽然这里诞生了美的、海天、格兰仕、格力等世界级制造企业,但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提出和建设,让这几个老牌制造业城市焕发出勃勃生机。
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寄托了广东全省的期望:万亿级产业带。
2014年8月,国家工信部、广东省政府举行共同推进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发展暨项目签约活动。这是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启动建设的标志性事件。
同年10月,广东省加快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暨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工作会议强调,把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打造成全省经济结构调整的新亮点,把技术改造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下大力气抓好各项举措的落实,推动广东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转型实现新突破。
2015年1月,《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布局和项目规划(2015-2020年)》印发,这是整个产业带发展中一份关键性的系统规划,明确了“到2020年,珠江西岸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22000億元”这一目标。同时,产业带上各地的分工也已由此明确。
《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给了珠西更大的机遇。2015年7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暨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工作会议,强调抓住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机遇,大力发展装备制造、智能制造,努力掌握自主创新核心技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广东由制造业大省向制造业强省转变。紧接着,首届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于2015年8月在珠海成功举办,引发了广泛关注,也为产业带的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产业带对智能化等元素越来越重视。同年12月,《广东省机器人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5-2017年)》出台,其中提出,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原则,探索从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基金中设立机器人产业发展子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支持机器人企业创业创新发展。
如今两年已过,先进装备制造业成为珠西各地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工作的经济主阵地。佛山市顺德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创新中心主任段显春介绍,仅在顺德区,机器人制造及解决方案企业就达56家,年均产值增长40%以上,产值上亿元的企业已有四家,市场潜力巨大。
据悉,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各项指标增速均高于广东省平均水平,制造业增加值连续保持10%以上的增长。
广东省社科院副研究员、中国城市创新指数研究课题组组长万陆表示,珠三角装备制造业的强劲增速说明产业政策起到了一定效果,“珠三角不仅将引领广东省工业的转型升级,还将在未来的产业转移、产业空间结构优化上发挥进一步作用”。
同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制造业大调查》调查组组长刘守英表示,整个珠三角地区,既有深圳的创新,也有佛山强大的制造,成为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创新集群,而且整个创新能力会比长三角要强,专利的注册、科技的研发投入还有企业的创新在珠三角是生机勃勃的。因此,他认为珠三角会成为全球最有活力而且竞争力最强的区域,这样会彻底改变珠三角上一轮简单的、低附加值的、低成本竞争的制造工厂现象。 编辑/韩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