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者眼里的澶渊之盟

2017-04-21 07:03入茶
金秋 2017年2期
关键词:和约真宗契丹

◎文/入茶

日本学者眼里的澶渊之盟

◎文/入茶

今天翻小岛毅教授写的《中国思想と宗教の奔流:宋》,看到他对“澶渊之盟”的历史作用的评价,是这样写的:

“宋派曹利用作为使者前往契丹营中的时候,宋真宗交代他说‘必不得已,虽百万亦可’。但是寇准把曹利用叫住,恐吓他说‘若超出三十万,我必杀汝’!曹利用杀价到三十万。及还,未及见,真宗遣内侍问所费多少,曹利用曰‘此机事,当面奏’,以三指加颊,内侍入白‘三指加颊,岂非三百万乎’!真宗失声曰‘太多’!既而曰‘姑了事,亦可了’。帷宫浅薄,曹利用具闻其语。既对,曹利用再三称罪‘臣许之银绢过多’。上问‘几何’,对曰‘三十万’。真宗大喜过望。”

如此,契丹军退,两军合计数十万以上的大规模军事冲突得以避免。两国的统治者拥有通过交涉而解决事态的智慧,以及扬起来的拳头又收回去的勇气。用儒教、佛教的立场来说,统治者拥有不忍无辜的一般民众受到战争蹂躏的仁爱心和慈悲的情怀。从澶渊之盟到现在又过了一千年,人类到底是变得更加聪明了还是更加愚蠢了呢?

这个和约意味着,石重贵撕毁了石敬瑭与契丹订立的盟约以后,持续了五十年以上的华北政权与契丹的交战状态得以终结。在和约中,双方互称“大契丹国”“大宋国”,奠定了平等的外交关系。两国皇帝互为兄弟。宋朝每年赠送契丹银二十万两,绢十万匹。通过这种无偿经济援助的方式,可以说是用非常便宜的代价换来的和平。至宋徽宗为夺还幽云十六州而单方面撕毁和约为止,澶渊之盟在长达一百二十年的时间中被双方遵守着。”

看到小岛毅教授的这段评价,我真是非常感慨。在北大本科时上“中国通史”必修课,指定教科书是复旦某教授编写的《国史概要》,教材中对“澶渊之盟”的历史地位是这样评价的:

“宋方以如此沉重的代价换得辽方的撤兵,宋真宗还大喜过望,庆祝胜利……真宗的继承者仁宗仍然奉行屈辱求和方针,不修边防,辽兵扬言南下立刻派官求和,以此来谋求边境的苟安。黄仁宇认为,澶渊之盟是一种地缘政治的产物,表示两种带竞争性的体制在地域上保持力量的平衡。其实不然,因为这是以妥协换来的虚假平衡。宋对辽如此屈辱忍让,反映了朝廷上下缺乏抗敌信心……澶渊之盟是宋对辽屈辱外交的开端,虽然换来了河北二十多年的和平,却后患无穷。初时对辽是否能长期信守盟约疑虑不定,后来宋对盟约的疑虑渐释,君臣边将戒心日弛,防务荒废,为日后的‘靖康之变’埋下了祸根……宋对辽、西夏的妥协,反映了宋的积弱已相当严重了。《全球通史》中戏称: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游牧民入侵十分容易。”

客观地说,上述观点代表了国内比较主流的历史教育的价值导向和史学思维水平,但是跟小岛毅教授的观点相比,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后者具有一种文明论、或者人道主义的历史判断基准。我们长期缺乏一种人文科学的训练,历史学只是意识形态的一部分,而缺乏提供一种以人文精神透视历史的哲学基础。

猜你喜欢
和约真宗契丹
等号奶奶和约等号爷爷
一席话救百人
保卫世界和平的战友——郭沫若和约里奥-居里
宋祁生平考
小议惨烈漫长的英法百年战争
王旦的胸怀
“一国两制”由契丹人首创?
若干契丹大字的解读及其它
女真文“契丹”考
凤翥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