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丹++龙景科
摘 要: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地名一般由最先居住在当地的民族所命名,具有地名辖域族群深厚的民族文化特性。侗族居住地的地名蕴涵有独具侗族民族特点的文化元素,是侗族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地名;结构;侗族;文化隐含
Dong name implied analysis of structure and culture
Yangchundan Longjingke
(College of Humanities of Kaili University GuizhouKaiLi 556011)
Abstract: Place names are the proper names of a particular spatial location entrusted by the people about the natural or human geographical object. Place names are generally named after the local ethnic groups, so the place names have grumous characteristics of national culture. The place names of the Dong Peoples residence contain colorful cultural elements, which is an indispensable and important part of the culture of the Dong Minority. By the study of the names of the Dong people, we can know about the geographical features, the statu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attributes and so on.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 and analyze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ce names of the Dong Minority, further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long-standing ethnic culture of the Dong minority.
Keywords: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ce names;the structure of the place names;the cultural implication of the place names
榕江縣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主要有侗族、苗族、水族、瑶族等几个少数民族聚居在一起,所以它的少数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丰富多彩。县内侗族有7个支系,主要以车江三宝千户侗寨、寨蒿晚寨(四十八侗寨)、乐里七十二侗寨、栽麻宰荡、大利侗寨为代表。与榕江县城只有一河之遥的章鲁村的侗语为侗语的基准音。榕江县的少数民族文化深厚,不仅体现在语言、歌舞、风土人情等等,其中侗族地名的发展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地名文化发展比较稳定,通过对地名的起源、沿革和发展进行研究可以了解侗族历史文化历程,还可以了解当地的经济发展状态和民族语言形态,对保护和传承侗族文化有重要的意义。
一、榕江县侗族聚居区地名的特征
(一)侗族地名的起源
侗族是百越人的后裔,统称为“骆越”。贵州的侗族主语分布在黔东南州,根据侗语语音的差异及特点,学界把侗语区分为北部侗语区和南部侗语区,榕江划属南部侗语区。榕江侗族的七大支系,是根据文化差异和地理位置来区分的,所以各个地区的侗语地名有其独特的文化个性。
(二)侗语地名的命名特点
榕江县是一个由苗、侗、水等少数民族聚居而成的,所以各个民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交融,民族文化也相互影响。榕江县在宋时期称为“古州”,是江南八百州之一,到了民国二年才改成榕江县。其民族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榕江车江是一个由河流冲击堆积而形成一个坝子,人口以侗族为主,有“千户侗族”之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汉族人民移居到车江,所以车江侗族文化受到汉化的影响也很大。但是侗族地名文化发展很稳定,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对研究侗族地名可以还原侗族文化形态。
榕江县侗族人民大多依水而居,地名的命名大部分是根据其地理环境而命名的,反映了侗族居住区独特的地理环境状貌。如定(意为山的低处)、孖(意为河)、岑(意为坡)、扣(意为山坳)、盘(意为水塘)、弄(意为大山脚)、宰(意为村)、培(意为山腰)。这些小地名都是由侗族人民口口相传,并没有文书记载。所以才保留了侗族地名命名的最初原貌。
侗族没有文字,所以侗族的文化是没有文书记载的,侗族文化的传播和传承都是通过口口相传传下来的,侗族人民也敬奉神灵,所以也有很多的神话传说,也有一些地名的命名是根据历史神话传说来命名的。
二、榕江县侗语地名的结构
经过调查分析发现,榕江县侗族地名以双音节为主,地名构词法与汉语有差异,地名汉译后有明显的汉文化痕迹。
(一) 榕江县侗语地名音节结构
侗族地名从音节构成上来看,以双音节为主,多音节侗族地名较为鲜见。侗族人们在给地理位置命名时,大部分是双音节地名。如:
mae? pan 头堂 bii? xu 平柱溪 sa? lou 章鲁
lo ja? 乐乡 p'u den忠 诚 xai k'ou 口 寨
侗族地名中多音节地名只有几个。如:
ga xai ya? 安乐村 scngao gan 高坝寨
ga xian d? 恩容堡
ho? den ao 丰登寨
在话语交流中,会出现简省双音节地名中不指义音节的情况。
kou口寨 m?六佰唐
wo车
ho沃州 xia 车民
j? 月寨
但单说或具指的时候,无构词语义的构词音节是不能简省的。从侗族地名的词法结构来看,侗语地名的词法结构与侗语词法特点是一致的,但是汉译的侗语地名部分保留了侗语构词特征,部分地名汉译后,用汉语的构词法改变了地名的侗语地名的词形结构。
(二)榕江县侗语地名构词特征
地名语法结构和语言语法结构是一样的,都是专名+通名,修饰语在前,中心语在后。如石家庄、杨家村、南京、故宫等等。但是侗语地名的语法结构和汉语的语法结构却是不一样的,侗语地名的语法结构是通名+专名,中心语在前,修饰语在后。
xaik'ou口寨
xaidou 寨 头
寨口
寨头
xai mei 新 寨
xaiao 旧寨
寨新
寨旧
1.侗语地名的通名命名法
从词性来看,侗语地名的通名大多由名词构成,都是描述自然面貌,是自然实体的名称,如nja河、t?in山、ba?塝、dam塘、ja田、洞、?ua?山坳、dei地、nia1溪/河等都具体的指明地理面貌,如:
juin da? 六佰塘
kan ba? 干塝
ba? ja 田塝
wu duam务塘
方位名词也是地名的主要构建元素,侗语地名除了方位名词wu上、da中、d?下之外,还有加上方位参照的通名,用以表示某个地理位置相对或绝对的关系,如din da 定达(在侗语中“定”指低处的意思,“达”是山的意思,“定达”指的是山脚之意),滚培(以前称为“古垴寨”,侗语称腰为“培”,据传,在数百年前住地山腰曾有犀牛衮凼,故名),wu duam务塘(侗语“务”为上面之意,“塘”指村前寨蒿河上一深塘,务塘就是水塘上方之意),d? do? 得洞(“得”在侗语中是低处的意思,“洞”是河坝之意,那么“得洞”指的是低河坝的意思)。
2.侗语地名的专名命名法
侗语地名的专名命名也很广泛,大部分由名词、方位词、形容词等组成。如:
由名词充当:
nya lyo? 孖龙
nya la 孖腊
河 龙
河 腊
xia jao寨蒿
xai dou 寨 头
寨 蒿(枫树) 寨 头
由形容词充当:
xai au 宰告
xai mag 栽麻
寨 旧
寨 大
Xai pa? 宰胖
xai tacm宰登
寨 高
寨 矮
由方位词充当:
Xai da八匡
xai wu 上寨
寨 中
寨上
三、侗语地名中的文化内涵
地名是人们赋予地理位置的名称,是人们根据其地理特征、经济发展状况、历史文化形态及人们的美好愿望对地理位置的命名。地名不仅是一个代号,而且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名具有历史性、民族性、地域性和社会性。我们通过对地名的研究可以了解其文化内涵。
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秦汉时期侗族被称为百越,属于骆越的一支。在魏晋这些部落又被称为“僚”;明、清时期又称“峒蛮”、“峒人”和“洞家”,直到新中国成立统称为侗族。侗族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其民族文化已经留下了历史的烙印,其中地名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地名的发展非常稳定,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通过对地名的研究可以了解其侗族的发展渊源。
(一)侗语地名构词部件的文化属性
地名不仅仅是一定地理范围的专门语言代号,也是一个地方的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的反应。每个构词部件都有着不同的含义和文化属性。如:
寨蒿Xai jao意为:以前称为“懈耗”, 懈:村寨, 耗:枫树。定达din da定:脚,形容地形为低处之意, 达:山。务塘Wu duam务:上面,地名为“在水塘上方”之意。岑:山、坡, 脚:阳沟鱼表中的地名都具有深刻的含义,并且地名中的每一个构词部件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有代表自然事物的如:“孖(河)”、“归(溪)”、“岑(山)”“塘(水塘)”“扣(山坳)”“岜(山岭)”等等,表示地理方位:“务(上)、“得(下)”“大(中间)”“高(上面)”“定(山脚)”等。我们通过对侗语地名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它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侗语地名的汉译情况分析
侗族人对地名的命名首先是以侗语来命名,随后汉族人民也搬迁到侗寨居住,为了方便生活以及社会交往,汉族人把当地的侗语地名根据它的命名方式进行音译或意译从而得出它的汉语地名。侗语地名的意译是根据对侗语地名的含义从而进行汉译,而音译是采取和侗语语音相似的译写方式进行命名,将侗语地名汉译成汉语地名。
1.地名的意译
车民Lam xia车民位于河流的下段,在干旱的季节,人们为了灌溉田地在河边制作水车,“xia”就是水车的叶子的意思。后来人们在侗语地名汉译时称为“车民”。寨应Xai yi?此村前有栽麻河、高洞江及黎平县边境溪水汇于此,故侗語“宰应”意为几条河流汇集处的寨子。滚培Gun pei旧时称“古垴寨”,据传,数百年前住在山腰(侗语称腰为“培”)曾有犀牛滚凼,故名。
2.地名的音译
寨蒿Xai jao旧名为“懈耗”,侗语称“懈”为寨,枫树为“耗”,“懈耗”是枫树寨之意,汉人迁入后,“懈耗”以汉语译音演变为“寨蒿”至今。瑞里sui据传,很久以前,这里满山遍野生长一种名刺竹的野生植物,侗语称“瑞”(译音),“里”即七十二寨之一的地方。宰孖Xai nia“宰孖”系侗语译音,孖:河,“宰”为村,即河边寨之意。仁里l?原名勒扰,后名勒里,据传说,在民国时期,有一个县长出巡在此处停留,恰巧村里有一家出丧,葬毕,丧家设宴以厚礼相待,县长觉得这里的侗族人民知礼好客,随后把“勒里”改为仁里。岑然Ji? ya?译音地名,“岑”为坡, “ 然”为住房,即“坡上住宅”之意。
(三)侗语地名正名的思考
侗语地名在汉译时是根据当地的自然景观、特征和历史人文特征来意译或者是根据侗语音译过来的。人们通过地名的分析就能了解地名的文化内涵,但是有的地名在汉译时并不是贴切。如:平尤Bi? you此村坐落茶山地带,过去多产油茶故命名“平油”,但后来有演变成“平尤”,而“平油”更能反应当地的经济作物,正名为:平油Bi? you。归备Gui bi“归备”是侗语译音,指的是有一个坎坎把那条小溪挡住了,正名为:归避Gui bi。新华Xin fa原命名为新发,有新村发达之意,后更名为新华,但新发觉得更好,容易让人理解.且有当地人的美好愿望,正名为:新发Xin fa等。诸如此类的工作需要不断深入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索尔·克里普克·命名与必然性[M]梅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2-3.
[2]石林.侗族地名的命名模式初探[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4.01-0065-06.
[3]石林.侗语地名的得名、结构和汉译[J].贵州民族研究,1994(06).
[4]李锦芳.百越地名及其文化蕴意[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5(01).
[5]罗康智.侗族社区地名命名制度的文化调控—以贵州黎平黄岗侗族为例[J].吉首大学学报,2012(07).
[6]何彦诚.下坎侗语地名结构及其文化蕴含初探[J].百色学院学报,2011(08).
[7]冯祖贻、潘年英等.侗族文化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
[8]榕江县志编纂委员会.榕江县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本文为国家社科重大招标课题:贵州省少数民族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142DB104),凯里学院苗族侗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项目(XTYB1620)成果。
作者简介:
龙景科,贵州凯里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少数民族語言与文化研究。杨春丹,贵州凯里学院人文学院2013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