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百颂
(怀化学院教务处,湖南怀化418008)
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教学改革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
莫百颂
(怀化学院教务处,湖南怀化418008)
目前,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在教改项目管理模式上存在着定位偏差、制度不完善、过程管理意识淡薄等问题。从加强前期调研,明确项目申报的要求和指向;提高立项评审的透明度与指导性;强化教改项目开题到结题的全程性、规范性与科学性管理以及积极搭建平台,促进项目成果的应用与推广等角度对问题进行探讨,力求找到适合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教改项目管理的具体良策。
应用型;教学改革;管理模式
跨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时期,推进高等教育创新是时代的呼唤,深化教学改革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高等学校以立项研究为动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已呈现出日趋繁荣的景象。当前大部分高校都十分重视教改项目立项工作,但对项目的管理却重视不足,出现“重立项、轻研究,重结题、轻成果”的现象,结果导致项目延期及成果转换不到位等问题突出,难以保证项目的研究价值。
(一)教改项目管理工作定位偏差
大多数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升格时间不久,对教改管理工作定位认识不够。其教改管理部门对自身的定位还停留在以前上传下达的行政性管理机构上,对教改项目的管理仍然局限于传统的对教改项目的申报、经费的预算核实、成果鉴定、教学成果奖的申报等基础性的管理工作,没有从管理工作提升到业务工作上,没有从管理工作转变到服务工作上。相关工作人员在教改项目信息搜集、加工和发布传递及对教师申报项目进行指导、咨询和论证上欠缺相关的意识与素养,难以调动教师们教研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影响教改质量。
(二)项目管理制度不完善、无特色
目前,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教改项目管理所制订的规章制度大多都是套用他校的管理办法,缺少适合自身特色的管理制度,导致项目管理操作难度大,实效性不强。由于省级教改项目、校级重点项目、校级一般项目、校级青年项目、校级委托项目等在选题标准、过程管理、成果评价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同,其立项率、社会绩效与影响也差之甚远,但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教改项目管理办法都是框架式、笼统型管理办法,均没有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课题制定的针对性管理办法,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局面[1]。
(三)课题过程管理意识淡薄
尽管大部分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都非常重视教改项目立项工作,但对项目的过程管理则不够重视,对项目中期研究阶段的实施指导、检查监督缺乏力度,对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各环节的控制不够重视,对项目研究进度、阶段性成果质量等缺乏明确和规范有效的检查手段和制度,导致实施管理不到位,结题验收不规范,项目延期问题突出,难以保证项目研究预期目标的顺利实现。
教学改革项目的过程包括申报、评审、立项、过程检查、结题、成果鉴定及推广等多个阶段。为此,针对教改项目管理的不同阶段,形成如图1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模式框架[2]:
(一)前期调研,广泛发动,明确项目申报的要求和指向
教学改革项目申报阶段主要是提高教师参与申报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参与教学改革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克服教学改革研究中盲目选题与低水平研究的现象,以便确立一批紧密结合学校教改实际并具有较大影响的、能代表学校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的项目。可通过前期调研、精心设计《教改项目申请书》、完善教改项目的申请制度、对各单位申报数量进行规定等相关措施,进一步保证项目申报的质量,实现教学改革的整体推进。
1.前期调研,准确把握校内教学改革动态
为保证学校教改的通知文件能紧密结合本校实际,使学校教学单位能及时了解省内外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教改项目管理部门应担当着信息员与指导专家的双重身份[3]。在深入各单位进行调研、充分征求各教学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再根据当年上级教改管理文件精神,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出适合本校校情的教改申报通知与项目指南,并对每个单位年度的教改规划进行指导,与其共同商议申报的项目,以保证教改研究取得实效。
图1
2.精心设计,明确《教改项目申请书》重点
为保证《教改项目申请书》的可行性,对其应有针对性地设计。如在《教改项目申请书》栏目中,将重点放在“项目实施方案与实施计划”上,并对其撰写重点进行详细解释;而在项目申请人容易偏重却较次要的“项目立项依据”上,作一定的限制,要求项目申请人对项目的立项依据作出简明扼要的介绍即可;此外,在部门网站上设立“教改管理”栏目,上传优秀的历年《教改项目申请书》,以给项目申请人作参考与借鉴。如此一来,为项目申请人在填写项目申请书时提供了参考,不仅使其明白了如何做出优秀的申请书,而且为项目的后期实施进行了有效的保障。
3.统筹协调,保证项目申报质量
为实现公平公正,保证项目的质量与成果,对项目申报者的资格与要求进行规定:如规定项目的申请者(指项目负责人)能作为项目的实际主持者并担任实质性研究工作,必须具备与申请课题相关的工作经验;为保证研究质量,每个申请者一次只能申请主持一个研究项目;每个人参与项目研究最多不超过3项(包括在研项目);教学单位及教改项目管理部门严格把关,杜绝同一项目的重复申请,规定项目申请必须报所属教学单位统一协调、上报。
4.合理布局,实现学校教学改革的整体推进
以“择优扶强,讲求实效,统筹协调,整体推进”为立项指导思想,对教改项目的申报进行科学布局。在申报通知中,可对项目申报的类别及各单位项目申报的数量进行相关规定。在项目类别上,除了专家评审类(一般项目和重点项目)外,为了鼓励学校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可设立青年项目;为推动校本问题研究,可设立委托项目。此外,把各单位本年度申报的指标数量与前一年该单位的教改项目结题的质量进行挂钩,前一年项目结题获优秀的单位,在本年度可申报的指标数上酌情增加一定数额;前一年在结题检查中,项目被终止研究的单位,在本年度申报指标数上做相应减少。如此将项目结题与项目申报进行捆绑式结合,能有效地保证教改项目研究目标的实现,提高结题率,保障研究质量。
(二)公正客观,科学严谨,提高立项评审的透明度与指导性
从项目管理的角度看,项目立项是管理的第一步。在课题立项过程中,应做到突出重点,兼顾全面。通过明确项目评审原则与程序、做好评审意见反馈服务,挑选一批基础较好,确实能在学校教学改革中起榜样示范作用的项目,以提升学校的教改整体质量[4]。
1.公平公正,明确项目评审原则与程序
项目评审应以“严谨、科学、公正、公平”为评审原则,并严格实行“三审制”。即对于教改管理部门资格审查、专家通讯评审、专家现场评审。这样使得整个评审过程相对客观公正,将真正有价值的教改课题遴选出来,为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夯实基础。
为保证专家通讯评审的公平性,可采取打分制。专家在全面把握材料的基础上,按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现实意义等多个观测点,进行公正地打分。教改管理部门根据专家反馈回来的分数进行汇总,按总分的高低予以排序,当场遴选出本年度的拟立项项目报校长办公会审批。
2.服务指导,做好项目评审意见反馈
项目研究的另一个功能是通过研究活动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群体素质,因此,为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撰写教学改革项目申报书的水平,在专家集体评议时,教改管理部门应认真、仔细搜集专家对每一份进入专家评审的申请书的意见和建议,会后将专家的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对每一个申请人进行反馈,要求其进行修改,以保证立项的教改项目的整体质量。
(三)保时保质,严格要求,加强教改项目开题的规范性与实效性管理
课题开题是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课题方案的重新认识、梳理和具体化的操作。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改革项目开题报告书》、规范项目开题程序等,严抓开题这一环节,以保证课题研究的后续进行,从而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5]。
1.突出重点,明确《教学改革项目开题报告书》指向
对项目的开题报告书进行精心的设计,对《教学改革项目开题报告书》的内容进行精简并突出重点,重点落在项目的“实施方案”上,在“实施方案”中,又突出“课题任务、实施步骤、具体措施、难点问题和拟解决办法、成员分工”等栏目,进一步加强了开题报告书的指向性,也便于申报者、专家对项目进行论证和分析、成果预测等;在高教研究所网站上设立的“教改管理”栏目中,上传优秀的历年《项目开题报告书》,以给项目申请人作参考与借鉴。
2.统一要求,规范项目开题形式与流程
为提高项目的研究质量,对项目的开题程序必须严抓。项目的开题程序一般为:项目组成人员撰写《教改课题开题报告书》,确定好开题时间地点;邀请相关人员参加开题报告会;召开开题报告会,听取专家建议;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并完善《教改课题开题报告书》;提交修改后的《教改课题开题报告书》。其间,要求所有项目在开题前应精心准备《教改课题开题报告书》,并提前送达论证的专家审阅、在开题报告会后,要求课题组研究人员根据专家组提出的修改建议认真修改、完善课题研究方案,按修改方案组织实施。
3.专家引领,促进项目开题论证多元互动
开题论证有众多专家和同行参加,研究者能从中得到专家引领和实践指导,有利于提高研究效果。为保证专家指导的专业性和研究视野的开拓性,教改管理部门可对开题报告会上的专家构成做相关的规定,如对参与论证专家的名额数及院外专家应占比例数的规定。同时要求参与专家均需有较高理论素养或实践经验,对课题相关领域有一定的研究和见解,对教育热点及前沿问题有较全面把握。
(四)规范运作,在线跟踪,实现项目过程管理的全程性与常规性管理
过程管理就是对课题研究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反馈调节,以保证课题按方案目标实施、达到预期效果。通过抓住监督检查和指导服务两个方面,教改管理将中期检查转变为常态检查,常规检查,使项目的过程管理落到实处。
1.全程监督,开发“教改项目动态跟踪管理系统”
可在网上在线开发并使用“教改项目动态跟踪管理系统”,将项目的过程管理转移到网上进行,进一步加强教改项目管理的动态化和规范化。
系统应包含从项目的申报到结题过程的4个阶段(模块):即项目申报——项目开题——项目中期检查——项目结题,在各阶段都是由申报人(主持人)填写信息,提交后先经过各级审核:部门审核——专家审核——学校审核。在审核期间申报人可以查看项目审核情况,只有当学校审核通过后,项目才进入下一阶段。如:申报阶段,项目申报信息通过学校审核后才进入开题阶段。如项目的中期检查阶段,主持人需至少提交10份项目活动书,且每份项目活动书的提交日期之间必须间隔15天以上等,只有项目申报、开题、中期检查模块完成并通过学校审核后,才能进入项目的结题阶段。
2.实地考察,由中期检查变为每学期的常规性检查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结合校督导团的专家对各单位在研项目进行督导。一方面了解进展情况,另一方面,对取得阶段成果的给予鼓励,对不能提供阶段教改研究成果的项目和没有明显进展的项目提出整改建议,督促项目的深入研究。
(五)客观评价,公正鉴定,促进项目结题科学性与规范性
认真做好教学改革项目的成果评价和鉴定是加强课题研究成果质量管理,实现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手段。通过严格审查结题材料、规范结题程序等措施,推动教师教改工作的发展,这不仅可以提高研究者的研究水平,而且对研究成果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和推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全面总结,丰富结题材料
课题组成员在举行课题结题评审会之前,须将相关材料进行科学整理和归类并认真填写好《教学改革课题结题申请鉴定书》,撰写《结题研究工作报告》。这里特别要提出的是,为强调经费使用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在《教学改革课题结题申请鉴定书》中要求项目组成员对课题的成果作自我评价,增加项目组成员对其经费使用的评价与签名。
2.以评促改,规范项目结题的程序
严格结题程序,使项目结题程序化规范化。结题程序一般为:研究人员撰写并提交教改结题申请鉴定书、结题工作报告及整理支撑材料;将结题材料交给教改管理部门审批;教改管理部门审批通过后,聘请一定数量的专家(所聘专家应对该课题有一定的研究和见解)进行评审;教改管理部门派人参加结题评审会,执行其监督职能。
结题评审会按一定的程序进行。会议主持人宣布会议的议程——课题组成员介绍课题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专家审阅课题相关材料——专家向研究者提出有关课题研究的相关建议和疑问——课题组成员做出相应回答——专家组成员对课题结题等级进行评定: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课题组成员回避)——会议主持人宣布评审结果。
结题评审会后,课题组成员根据专家们的意见修改结题材料,修改后,结题材料再送交到教改管理部门,以便存档。
(六)注重效益,搭建平台,促进项目成果的应用与推广
为使教改研究成果得以广泛应用和推广,使之被广大教育工作者了解和接受,并应用于教育实践,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应努力搭建成果的推广平台,使之效益活化。如在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进行教学成果申请工作的同时,努力完善校内的教学成果评奖制度。学校可根据教学研究项目的研究周期,确定评选校级教学成果奖的年限,规定所有接受评审的成果必须达到实践年限的要求。同时,在成果推广上,既可采取举办成果报告会,学术交流会等形式进行,也可以通过论文、成果汇编的形式予以展示、推广,使之发挥更加明显的实际效应。
[1]汪中求,吴宏彪,刘兴旺.精细化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2]栾玉东,王蔚.地方高校教改项目和教学成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世界,2012(6):152-153.
[3]常宏建,张体勤.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7):412-415.
[4]刘玉萍.高职院校教改项目评审机制优化研究[J].大学教育,2013(6):96-98.
[5]于永华.提高教改项目管理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140-142.
G642
A
1671-9743(2017)01-0121-04
2016-02-01
2015年怀化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教改项目管理创新研究”(201548)。
莫百颂,1979年生,男,湖南麻阳人,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