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钊捷
方姓始于炎黄,壮大于尧舜,极盛于夏商周,至今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国内方姓人口约430万,散居国外约50万,全族近300个宗支。柳山方氏至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发展为十大派,即磻溪派-方成性、罗田派-方良田、环岩派-方善庆、灵山派-方杰兴、瀹坑派-方承威、瀹潭派-方宗益、潜口派—方延庆、沙溪派-方积庆、佘坡派-方桂林、苏村派-方爱庆。成性派是柳山方氏明万历十大派之一,近年来闲暇之余我对磻溪方氏历史做了一些探究。
一、磻溪之由来
磻溪坐落于安徽歙县杞梓里镇境内昌源河畔。原名“劳溪”,取勤劳耕种之意,隋末唐初开始有人在此定居,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到了宋代,有一名士隐居于此,因慕名姜尚隐居陕西的“磻溪”之含义而改名磻溪,又名渭滨——取姜太公于渭水之滨垂钓之意。磻溪位于昌源河北岸,山如屏,河如带,从坡山之巅鸟瞰磻溪全村,酷似鸟枪形,村头笔直细长,犹如枪管,村末宽而弯,犹如枪把。民谚曰:“村形如枪,习武有方”。
磻溪村曾是“一河两岸人家”的布局,昌源河南岸人家毁于清代兵燹,至今依存残垣断壁,近年有少数村民在旧址上大兴土木,有趋于恢复原貌之势。磻溪解放前800余人,如今有1800多人。磻溪清属三十三都;1934年归属驻地北岸的第四区长兴乡(驻地唐里),为磻溪保;1949年5月废保甲制,同年10月取消乡建制划区,属苏村区管辖;1952年8月重新建乡,改为磻溪乡,后并为苏村乡;1958年10月属苏村人民公社;1983年公社改乡建制,属苏村乡;1991年并入杞梓里镇管辖;1994年划规苏村办事处(苏村乡)管;2005年元月又并入杞梓里镇。
二、磻溪之繁衍
磻溪今以方姓聚族屯居。元朝年间,山清水秀、林木茂密的磻溪居住着韩、胡、鲍、戴四姓居民。元末兵戈扰壤(红巾军农民起义),胜公方天泽(祖居苏村),字德润,幼名胜偕二弟思敬公、三弟天骥公、小叔克明公等避乱到磻溪,因见此处四季如画、蔽隐幽静是繁衍生息的好地方,便于洪武定都南京后,在磻溪买宅置田,开拓安居,经商劳作,渐渐地方氏人丁兴旺,至第四世成性祠已蕃衍有十大房,从胜公到第五、六世村中已有男丁300余人,进而替代逐渐衰败的韩、胡、鲍、戴等氏族。成性祠的轮字祚辈为:金水木火土五德循环,到本世纪初成性祠绪成堂衍至方德礼孙已有25世,迪光堂方应生之孙26世。
三、磻溪之历史事件
磻溪历史上曾发生过关乎兴衰的三大事件。
一件是发生在清咸丰年间,太平军起义失败逃至磻溪,虽有众多善武村人的奋起抵抗,但终究免不了村庄残遭兵燹,不少房屋被烧毁,有389人死于这场保家卫国仗,劫后余生的幸存者无家可归,纷纷外出逃难谋生,至今有不少磻溪的后裔客居于北京、天津、江苏镇江等地。清光绪朝廷为了安抚在咸丰年间遭劫的村民百姓,永久哀悼无辜死难的亡灵而下旨资助建造了忠节祠。
另一件发生在1922年农历壬戌年七月初十的夜晚,山洪暴发,河水猛涨,顷刻之间,洪水冲进沿河楼房,人们只好躲在楼上不能往外逃生,可怜沿河十几家房屋被这突如其来的洪水冲毁了,有村民18人被洪水冲走,死于非命,灾后惨像不堪入目,令人心悸。多年来沿河村民谈水色变。这次大灾害难以恢复生计,冲毁的河磅田地多年难以修复。这次特大水灾,对磻溪美好的家园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永世难忘。
第三件还是水灾。公元一九六九年七月五日早晨,那天天亮后,河水还不太大,到了七点多钟后,天上乌云翻滚,暴雨倾盆而下,经一个多小时,山洪暴发,红中带黑,腥臭异常,河中树木、家具、农具、柴火、棺材、家禽、家畜等随大水漂流涌来,其情景看了令人非常赫怕。顷刻间,坑口头方光大家的楼房和方观顺的房屋以及沿河许多厨房、柴房、猪栏等被洪水卷走,其惨像也是不堪入目的。幸好这次水灾发生在白天,沿河群众都扶老携幼逃离了家门,没有人员死亡,还算是不幸之大幸也。
四、磻溪之拓基
磻溪方氏代有外迁,有资料记载的外迁后裔中衍成村族的主要有:顺德祠七间厅方明通和方明俭两兄弟从磻溪迁出,方明通迁至坡山,并建造“承义堂”;方明俭进住横山滩培,繁衍子孙;岔口镇的英富坑村方氏是从磻溪善德祠迁出的;四世方茂祥迁出石济坑开业建村,方云祥迁居勾村。成性祠十大房(胜公第三世)的第九房坎公(字斯润)、第十房巽公(字斯顺)迁出至舒川开族建村繁衍子孙,成性祠四世茂祥迁石济坑、云祥迁勾村,成性祠六世时鸣公迁河政九肚,成性祠第五房墀公三子金公迁河政白毛干、田干。成性祠第三房埏公伯子鑨公长子元法、四子元淘迁齐武衍成族系(被后世分别尊为宝墨堂、绳武堂支祖)。
五、磻溪之宗祠
磻溪方氏宗祠---胜公五代孙方鋹之外甥胡胡宗宪(号梅林)任闽浙总督兼七省军门时,方氏巨商和富户多家为祭先祖先后建造了祠堂。天泽公的子孙在明朝嘉靖年间建造了规模宏伟的成性祠,奉天泽公为该祠始祖。成性祠的建筑格局与绩溪龙川胡氏宗祠相仿,此乃缘于胡梅林为此祠之外甥也。明嘉靖三十九年仲秋后三日,时任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右都御史总督东南浙直福建等处军务的外甥胡宗宪为成性祠的落成撰写了《成性堂记》。克明公的子孙建造了顺德祠(因比成性祠始祖先一世,故俗称上门祠堂,也称后门祠堂),奉克明公为该祠支祖。思敬公长子永公长子成公次子绍公合建百顺祠(永公三子泰公回迁苏村)、次子良公建立成善祠,随后二祠的子孙将二祠合为一祠,名“善顺祠”,奉思敬公为该祠支祖。三祠之外另有支堂:迪光堂、敦善堂、德茂堂、存义堂、敬义堂、承志堂、明德堂、积善堂、友恭堂、厚馀堂、本立堂等。支堂“七间厅”,原为明代古建,后毁于“长毛”兵火,于清末重建。
当年祭况以成性祠为盛,长袍马挂,盅樽壶盆皆为银器。成性祠有三进,前进中进依存,后进已改建教学楼。前进为门楼,门楼下有一对石鼓,光滑园润,油光发亮。越过古祠的大天井便是中进即正厅,乃是族长举行祭典的大堂,时任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胡宗宪不仅为成性祠写有:“磻溪成性堂记”,并赠一横匾,亲书“永思”二字挂于大厅后中门,正对祖宗之寝室。其右,为清道光帝钦书“忠义孝悌”之匾。另有明清两朝的江南才子、马克思《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中国人王茂荫和柯铖所赠之匾及對联。
六、磻溪之文物
磻溪村的古建筑文化遺产,除明嘉靖方氏成性祠外,还有清咸丰全国唯一的方氏女性祠堂,清贞节牌坊,村头观音阁,村末关公庙等。还有不少山名、地名如狮子山、笔架山、来龙山、白马岭、铜锣形、太平坦、如来佛等既充满神秘色彩又有美丽的传说。
磻溪村的“忠节祠”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清光绪朝廷为了安抚在咸丰年间遭劫的村民百姓,永久哀悼无辜死难的亡灵而下旨资助建造的;另一种说法是清咸丰年间,磻溪人抵抗“长毛”牺牲的389人中有不少是贞洁烈妇,清光绪年间下旨为这些贞洁烈妇建的女祠。现由客居南京的磻溪贤人方军先生出资10万元,于2015年在原址上修建了《磻溪——胡宗宪纪念堂》。
磻溪村对岸的书案山下,有一书院,院前有鱼塘,塘旁有一株宋代栽种的罗汉松,距今已800多年,其主干粗短,枝有四分杈,杈直径有一尺有余。胡梅林幼时在此书院读书,在河里游泳时衣裳就挂在罗汉松的树杈上。
村东头有一座贞节石牌坊,为清朝德茂堂太学生方成筠之妻吴氏守节遵旨而建。沿石坊进村是磻溪十八景之一的九十石栏杆步半桥,可惜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建河坝开路时毁了。
磻溪上村的街道有两座“过街楼”,一座位于成性祠的上首,一座位于中碓(油榨下)的下首。“过街楼”为土木两层结构,一楼是过街的通道,晚上可以关门;二楼的外侧有“瞭望口”和“射口”,起防御作用。曾前磻溪祠堂上是夜不闭户的。可惜的是上、下“过街楼”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为方便唐里公社的商业运输而拆除了。
磻溪村头河坝,最早建于清朝初期,由本村名士方与笙倡议建筑,主要用于护村防洪。
磻溪村末河坝1958年建造,除护村防洪灌溉用外,坝上建有水碓水车,为农户加工农副产品,1969年“7.5”洪灾河坝部分冲毁,并于当时进行整修,坝上扩建了水利加工厂,于1990年加固整修一次,后年久失修先后坍塌,2015年改建成了景观墙和停车场。
七、磻溪之教育
清光绪年间,磻溪上村在德茂堂堂前最先开办私塾,聘请本村祥先生(又名方与笙:秀才,三十二都董事)为师,教学古文,不少学子功课不凡,如方竸翊兄弟三人、方见三兄弟几人、方芴廷兄弟二人、方实章等。尔后,请了里方村秀才钱启奉先生在乐寿堂(铁大门)开馆授课;本村人方裕厚先生招了一些学童在自己家里迪光堂开馆。磻溪下村请了周岭山方相明先生,在方少成家的一间房子楼上开私塾;又请了坡山的方相烈(人称相烈仙)先生在七间厅开私塾。以上私塾教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天文”、“花木”、“甲子”、“中庸”、“大学”等科目,有的也教珠算和诗文对句等。
私塾是旧学,新学叫学堂。最早的学堂是渭滨小学,是本村名士方郁如、方丽天、方洁懐、方芴廷、方实章、方见三等廿四位先生于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创办的。1937年春节之后开学,校址在德懋堂和蕃錫堂的堂前,聘请岔口炉山的张厚卿、七亩丘的姚国强、本村的方愷臣为新学教师,由本村开明贤士校董方郁如先生任校长,学生主要是磻溪上半村的学童,学的科目有语文(识字写字)、算术、自然、音乐、体育等科目。
1938年,上、下村有识之士商定,在忠节祠、善顺祠、方郁如家的“三间屋”(高年级学生在此学习)设立教室,后移到成性祠为校。请了岔口高岗坦人方云山先生为教导主任,岔口人士吴清树、英富坑人士方毅华、洽河人士凌志全任等教学新课,金竹人士方大治先生教学军事体操。
新学开办几年,教育教学质量远扬,苏村、霞坑、金竹等外地学子慕名来磻溪求学,一直到解放前夕,校长和教师相继换了几任。从渭滨小学到磻溪小学,学校历经英富坑人方毅华、渔梁人姚学德、本村方崇庆、金竹人江棣、呈村降人方德生等十几任校长。
八、磻溪人才辈出
磻溪人文积淀厚重。方成培,歙县磻溪成性祠后人,伟大的戏剧家.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200年来家喻户晓的优秀传统戏曲剧目《雷峰塔》,又名《白蛇传》的创作者。前清秀才方与笙,字骏祥,平生以教书为业。埏公,字致达,学名员,字従规,号守约,天顺年间进士,授光禄寺大官署署丞(七品京官)。“懋德堂”盐官方五瑞,字子建,曾在皇宫中当过家庭教师,晚清在湖南长沙任巡盐御史,为官清廉,一身正气,朝廷赐于:“清朝人瑞”匾一块,悬挂于老屋堂前。
磻溪史上有很多富商,明德堂始祖方春茂,在奉天(今沈阳)开设食品店,前店后坊,规模宏大,资产甚巨,春茂与张作霖结为兄弟,其子可夫(福兴)与张学良结为金兰之好。友恭堂四兄弟,三个为老闾,一个是经理。方季洪为苏杭二州“永丰”茶叶行老板。方颂南为苏州“悦来”茶行老板。方实章名安善,为泰州茶叶同业工会主席,胡锦涛祖辈的茶叶店经理。方子成(方与笙独子)在北京开有瑞隆、景隆两茶号。
磻溪村现代更是人才辈出,承志堂方毅泉之孙方锡珊(乳名通儿)是沈阳军区正师级干部,方沛伦为江南大学副校长,方沛伦女儿方璇在英国BBC广播公司工作,其子方翀为留美博士。方沛霆,唐山铁道学院毕业,鞍山钢铁厂高级工程师。方玉堂,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高级工程师。乡土画家方寿根,艺名方星五、方星白,早年在浙江省龙游县经商当学徒,酷爱绘画,拜师学艺,擅长画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梅兰竹菊,是当时“龙游画派”的画家之一,其作品有“喜鹊登梅”、“松鹤延年”、“龙凤呈祥”等。乡土农民作家方兴永,边耕边读边写,小说《程利华小记》发表于《安徽文学》。这里有著名奇石收藏家方崇庆先生的《中国地图》、奇石收藏家方玉文先生《石鞋》先后在中国奇石精品展获奖,原海基会长汪道涵称:“磻溪奇石带有一股浓厚的大自然朴素气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磻溪女人是典型的徽州女人,她们中的不少人幼读《女训》《女戒》诸书,不仅自己知书达礼,还在教育下一代方面硕果累累。别的不说,仅从成性祠外甥们的出息就可见非凡——胡梅林(胡宗宪)系方天泽第五代孙方鋹之外甥——明嘉靖太子少保兵部尚书、抗倭领袖、著有《筹海图编》将钓鱼岛划归中国版图的第一人,清嘉庆年间闽浙总督著名水利科学家卒后道光帝赠于太子太保的程祖洛是磻溪村的外甥,清代历任兵部吏部侍郎的理财家王茂荫是磻溪村的重外甥;原国务院副总理柯庆施是迪光堂外甥……
磻溪村不仅崇文,而且尚武。相传明建文帝御前带刀侍卫刁太顺,因得罪了永乐帝避乱徽州,被成性祠始祖方天泽收留。当时南村的鲍六强盗横行徽州,邻近南村的磻溪更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刁太顺武艺卓绝,传说他用双臂抱住转动的水碓风车,轻轻拔起,扬长而去。刁太顺武艺惊服盗魁。从此磻溪人开始习武,村庄得以长治久安,磻溪“习武有方”也由此扬名。刁太顺的茔墓至今完好无损,每逢清明时节,磻溪有不少后人仍前去上坞口扫墓瞻仰,几百来不曾间断,以表达对这位为磻溪“看家护院”做出过特殊贡献的先人的敬畏!
磻溪——这个徽州古村落已经醒来,正在向缓缓走来的八方友人讲述她着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