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倩倩 王旭东 李 晶 戴 薇 刘 倩
多学科合作式过渡期护理在ICU后综合征预防中的应用
裴倩倩 王旭东 李 晶 戴 薇 刘 倩
目的:探讨多学科合作式过渡期护理在ICU后综合征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自2016年1月起开始对自我科转入普通科室的患者实施基于安全与心理支持的多学科合作式过渡期护理模式,选择实施前(2015年7~12月)和实施后(2016年1~6月)的转出患者各59例做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各相关观察指标的差异性。结果:实施前ICU后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后,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后(P<0.05)。结论:采用多学科合作式过渡期护理对ICU转出患者实施干预,有利于降低ICU后综合征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过渡期;护理;ICU后综合征;预防
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护理优势在于可通过先进医疗设备向护理对象提供持续性监测和及时可靠的治疗[1],ICU医疗技术飞速进展使重症患者死亡率显著下降,这使得自ICU转出的患者数量增加,关注和干预ICU转出后患者的身心问题逐渐成为新的研究趋势。ICU后综合征是指重症病例自ICU转出后所发生的或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重的认知及身心功能障碍,以及患者家属因照护压力所致的身心障碍问题,且这些障碍将会于患者出院后持续性地发生作用[2]。有必要探讨科学有效的ICU后综合征干预模式,以便尽可能降低该并发症对ICU转出患者及家属的后续伤害。但目前国内关于ICU后综合征的护理干预研究极为少见,缺乏可供借鉴的模式与方法。过渡护理期是指患者因疾病治疗及后续康复的不同需求而在不同级别医疗卫生机构间转运过渡时所接受的护理服务[3]。我科采用多学科合作式过渡期护理对ICU转出患者实施干预,效果较为理想,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6年1月起开始实施多学科合作式过渡期护理模式,选择实施前(2015年7~12月)和实施后(2016年1~6月)收治于我院的ICU患者各59例做为研究对象,均经抢救治疗病情好转稳定后转入其他科室继续治疗,实施后男31例,女28例;平均年龄(50.44±10.87)岁;慢性健康与急性生理评分(38.19±7.85)分。实施前男30例,女29例;平均年龄(50.71±10.26)岁;慢性健康与急性生理评分(38.08±7.37)分。两组患者在慢性健康与急性生理评分、年龄、转入科室以及性别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施后实施常规护理,实施前自2016年1月起开始实施基于安全与心理支持的多学科合作式过渡期护理模式,即于ICU住院患者病情稳定拟转科前、转科时及转科后从保证患者安全、给予有效心理支持出发,提供以多学科合作为基础的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1.2.1 基于安全与心理支持的多学科合作式过渡期护理团队的成立 由我科2名护理组长任ICU过渡期联络护士,负责多学科合作式过渡期护理团队的日常组织联络工作,团队固定成员包括康复科、心理科和营养科主治医师各1名,分别依据各自专业优势为患者提供相关支持,此外,随患者转科进程将转入科室的主管医师和主管护士纳为团队临时成员,共同为患者提供过渡期服务。
1.2.2 转科前护理 (1)确定转科去向后,由我科联络护士联系转入科室预定主管医师和主管护师等临时成员至患者床旁完成转科前联合访视。联络护士与ICU主管医师向转入科室医护人员介绍患者在ICU就诊情况和病情现状,然后共同至患者床旁,联络护士向患方介绍本次联合访视目的和转入科室医护人员身份,帮助患者提前熟悉即将接手其医护工作的人员,转入科室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简单介绍该科室环境、技术优势等,告知患者转入该科室后可获取与ICU等同质量且更具专科性的医护服务。(2)联络护士向康复科心理科和营养科团队成员发送患者资料和信息,上述人员在患者转科前完成相关专业的评估与转出后治疗方案的确定,并将意见转达给转入科室医护人员。
1.2.3 转科时护理 联络护士与ICU责任护士共同安全护送患者至转入科室,与转入科室护士进行面对面床边交接。交接内容含患者病情现状、管路现状、用药现状、当日已完成的治疗项目、营养现状、康复现状、安全风险管理项目等,在专项护理交接单上标记出后续注意事项,并告知患者及家属,ICU护理人员还将在其后续护理过程中通过转科后访视持续提供支持,同时向患方提供ICU后综合征防护大家庭微信群号,邀请患方加入并以此做为ICU护士提供持续护理支持的另一主要渠道。床边交接后回到办公室,ICU护理人员与转入科室护理人员就患方心理问题现状进行沟通与交流,说明已采取的心理护理措施及效果,依据该患者在ICU时心理护理经验提出后续心理护理建议。
1.2.4 转科后护理 联络护士分别于患者转出后的第1日、第3日和出院前实施3次转科后护理访视。了解患者转科后环境及人员适应情况、安全与营养状况以及康复进展等,并就访视中发现的问题与转入科室护士做出及时沟通,依据情况决定是否需多学科团队其他人员介入干预,如有必要,则由联络护士向所需专业团队成员发出联合访视申请,并于联合访视完成后共同制订针对性解决策略。在访视间歇期,联络护士将与转入科室护理人员保持紧密的双向互动联系,随时接受其咨询,并主动了解各类解决策略的落实情况与效果,以便做出进一步的护理计划,此外,联络护士还通过专用微信群与患方保持密切互动,及时解答患方各类疑问,做出安全提示和心理支持。
1.3 评价方法
1.3.1 ICU后综合征评价指标 ICU后综合征并非单一症状,而是一类症状群,对入选患者主要从认知、心理、生理3方面实施评估,对家属则主要从心理障碍和生理障碍两方面加以评估。认知评估选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4]进行评定,心理评估选用焦虑抑郁量表进行评估[5],生理评估选用Barthel指数量表[6]进行评估,睡眠评估选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价量表[7]进行评估,并选用疲劳评定量表[8]进行家属疲劳感的评估,经上述评估后患者及其家属被确认存在一类或一类以上功能障碍者均认为ICU后综合征诊断成立[2]。ICU后综合征发生率以ICU后综合征诊断成立的例数占总入选观察者例数的比例计算。
1.3.2 护理满意度的评价指标 自行编制专项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从安全维度、心理支持维度、合作维度做出满意度评价,各维度均为0~10分,满意度量化评分值与护理对象服务满意度呈正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ICU后综合征发生情况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ICU后综合征发生情况的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分,±s)
ICU综合征对ICU转出患者及家属的负面影响严重且具备长期持续性特征,关注该并发症并给予有效干预极具现实价值。本研究尝试采用基于安全与心理支持的多学科合作式过渡期护理对ICU转出患者实施干预,结果显示,实施前ICU观察对象干预后的ICU后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后同类入选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后。
3.1 采用基于安全与心理支持的多学科合作式过渡期护理对ICU转出患者实施干预,可显著降低ICU后综合征发生风险 尽管ICU后综合征对ICU转出患者及家属产生着长期而严重的负面影响,但由于ICU护理长期以来均以患者病情监测及生命抢救与延续为护理重点,所以ICU护理人员对ICU后综合征危害性的认知普遍较为低下,使得ICU护理服务止步于患者转出时,自ICU转出患者及家属从备受关注的ICU照护状态突然进入普通科室照护模式,极易产生强烈的心理不安全感和被抛弃感,对转入科室的医护人员信任度不足,与此同时,普通病房护理人员由于缺乏对患者ICU住院期间各类身心问题的了解,极易忽视患者潜在性的安全与身心护理问题,导致患者和家属转入普通护理单元后ICU综合征高发[9]。采用基于安全与心理支持的多学科合作式过渡期护理对ICU转出患者实施干预,较之常规ICU护理具备着以下显著优势:(1)在患者转科前,由受其信任的ICU主管医师和护理人员向其介绍转入科室医护团队,促使转入科室医护人员提前介入患者服务领域,既有利于患方心理安全感的提高和转科后的适应过程,也有利于转入科室针对患者具体情况提前做好安全与心理干预方案。(2)转科时由ICU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安全转送、床边交接及心理问题重点关注等行为,可为患者提供连续无隙性的安全与身心护理支持;ICU护理人员的后续护理支持告知和专用微信群的存在,有利于缓解患方因转科所致的心理安全感缺失和被抛弃感,使其确信能于需要时继续获得强有力的专业支持;而详尽的交接与协商式后续护理方案的产生,则有利于转入科室护理人员在充分认知患者身心护理需求的基础上为患者继续提供高水平同质化护理服务,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安全,切实解决其身心护理问题。(3)转科后访视便于ICU护理人员将护理干预视野有效延续伸至患者转出后的过渡期,三次计划性随访、不间断的微信群关注、转入转出科室间的无隙性协作等,可确保患者于转出后仍能受益于ICU护理人员所提供的延伸化护理服务,保证其转出后护理工作的有序性、有效性、协调性运转,使针对患者的护理活动不因服务环境、服务人员的改变而出现断层,从而使患方快速适应转出后服务模式,持续性获得安全与身心保障。(4)康复科、营养科和心理科医师的全程介入,充分发挥了多学科合作的团队优势,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多维度照护,且通过以联络护士为主导的过渡期护理始终贯穿于患者围转科期,全面满足患者过渡期各类照护需求。故而基于安全与心理支持的多学科合作式过渡期护理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ICU转出患者ICU后综合征发生风险。
3.2 采用基于安全与心理支持的多学科合作式过渡期护理对ICU转出患者实施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 从表2可以看出,实施前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后,提示基于安全与心理支持的多学科合作式过渡期护理对于提高ICU转出患者满意度有重要作用。基于安全与心理支持的多学科合作式过渡期护理的实施,改变了既往ICU护理终止于患者转出时的局面,将转入科室医护人员的介入期提前至患者转出前,以全方位交接法强化转出时护理力度,通过计划访视和微信沟通等方式将ICU护理成功延伸至患者转出后,同时辅以康复专业、心理专业、营养专业医师的协作,使得实施前患者所获取的护理服务更具连续性、针对性、专业性和全面性特点,将护理安全风险降至最低,全面满足患者因服务场所、服务供给者的转换所产生的特定心理需求,这是本研究中过渡期护理模式获得较高满意度的原因之一。此外,不同岗位、不同服务场所间医护人员的良好合作不但是提高患者医疗安全与质量的积极保障,同时也可在服务过程中向患者有效传递安全、和谐、积极的服务信息,提高患者心理安全度,带给患者舒适、祥和、正向的护理体验,本研究所采用的基于安全与心理支持的多学科合作式过渡期护理模式在实践过程中特别强调各岗位、各学科间工作人员无隙化衔接与有效协作的落实,也是改善患者对护理服务安全性、心理支持积极性、协作有效性等方面服务感受的又一大重要原因。
[1] 朱春香.集束化护理在预防 ICU 谵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34(22):3089-3091.
[2] 叶小健,庄一俞,陈香萍,等.ICU后综合征的干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1):1369-1373.
[3] 单伟颖,李 青,郭金玉. 过渡期护理模式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3):284.
[4] 周小炫,谢 敏,陶 静,等.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的研究和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6):694-696,706.
[5] 刘光菊,杨二江,王 平,等.医院焦虑/抑郁自评量表(HAD)在腺性膀胱炎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6(9):48-49.
[6] 陈峰英.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在实施基础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2,19(2A):63-65.
[7] 刘素萍.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8):160-161.
[8] 韦秀霞,张秀伟,彭剑英,等.国外ICU后综合征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1):84-89.
[9] 潘新群,李 秋,蒋 姝,等.过渡期护理模式对“ICU后综合征”发生的干预研究[J].吉林医学,2016,37(9):2342-2344.
(本文编辑 刘学英)
Application of multi-discipline cooperative transition nursing in prevention of ICU post syndrome
PEI Qian-qian,WANG Xu-dong,LI Jing,et al
(General Hospital of Xuzhou Coal Mining Group,Xuzhou 221006)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multi-discipline cooperative transition nursing in prevention of ICU post syndrome.Methods:Since the end of January 2016, our department has implemented safety and psychological support based multi-discipline cooperative transition nursing model for the patients from our department to the ordinary department, and 59 transferred patients before (July to December 2015) and after (January to June 2016) as the research target, and comparison was made on the difference of relevant observation indicators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ation.Results:The incidence rate of ICU post syndrome before implementa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after implementation, and the score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before implement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after implementation (P<0.05).Conclusion:Using multi-discipline cooperative transition nursing for intervention to the ICU transferred patients could reduce the risk of ICU post syndrome and increase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Transition period;Nursing;ICU post syndrome;Prevention
221006 徐州市 江苏省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重症监护室
裴倩倩:女,本科,主管护师
2016-10-28)
10.3969/j.issn.1672-9676.2017.05.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