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红光
摘要:21世纪迎来“微时代”,教育教学改革也借助“微时代”这股浪潮开展了“微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而对于高校体育的教学,尤其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的教学能否有效开展进行研究分析。分析实践认为:武术可以通过“微课”进行教学,不仅能够解决师资不足等长期问题,还能更加有效的普及与宣传武术,让武术走进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去,增加新的锻炼方式,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21世纪迎来了“微时代”。“微博”、“微信”、“微电影”、“微生活”、“微小说”等与“微”有关的新词语迅速崛起,改变了人们获得讯息的方式。
“微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生活与工作中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的冲击,同样对于教育领域也带来了巨大改变。促进了传统数字教学模式改革。“微”教学逐渐在教育领域兴起,“微课程”成为了数字教学的新模式。其特点就是时间短、内容集中化、用途广泛、易于传播等,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1] 而武术教学需要一定的基础,对于高校普通大学生来说武术学习一直只能模仿大概,不懂技术要领与精髓。借助“微课”模式教学武术,可以使技术动作分解化、碎片化的學习、记忆、复习以及提高等重要实践意义。
1 “微课”模式下的武术教学的可行性
微课的特点是时间短,内容针对性强。一个短视频进行一个知识点或动作的传播与学习。而武术套路的基本结构方式为:基本动作——组合动作——套路。通常由“型”与“法”组成,“型”指手型步型身型,“法”指手法腿法身法以及各种器械方法等。[2] 而普通高校开展的武术项目教学多以简单的“型”“法”组合动作编排的套路为主,以小视频的方式拍摄呈现出来,配合文字解说,图文并茂,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反复学习演练,课上纠正指导,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如图1.图2)。
2 “微课”模式下的武术传播与提升
2.1顾全大局,照顾每一名学生。
武术动作借助于微课的形式传播能够有效的渗入到学生的课余生活中,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可以随时随地重复性播放与学习,尤其针对武术团体操项目的编排与记忆,动辄上百人的演练与学习,仅仅依靠老师的传播是远远不够的,在短时间内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状态。借助微课模式,把武术动作进行碎片化处理,要求每一位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掌握,排练时进行指导纠正,队列队形的走位演练。双管齐下,能够更好的呈现整齐划一的节目效果。老师省力,学生也不会因为看不见、听不清动作要领而沮丧失落。
2.2弥补武术师资力量不足
武术是中国特有的体育文化,在当今普通高校,武术开展相对普遍。但主要以太极拳、初级拳等简单套路项目为主。从事武术教学的老师水平也参差不齐,各有千秋。有的学校把太极拳作为大学生必修体育,一是反映出对本国体育的推崇,另外也是对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播与传承。但实际中武术教师的不足,也让武术的传播受到阻碍,而借助“微课”平台可以有效的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武术老师指定统一学习课件,其他专项老师负责协助拍摄与宣传推广。不仅可以有效的统一教学内容与方法,还可以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与锻炼。
2.3提升学习兴趣,利于武术传播。
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诉求,现如今的大学生是生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网络。武术教学只有更好的借助网络平台,才能更好的传播传承下去。传统的面对面武术教学有直观、互动等优势,但也有诸多的限制因素存在。相对而言,“微课”模式能够弥补其中的不足,完善教学方法。首先,不受人员数量的限制。小班化教学是为了保质保量,但对应的就是老师人数不足或任务量加重等问题。而微课教学,老师借助移动互联网终端,可以向更多人员传播信息。其次,场地环境因素不受限制,室外武术课的教学遇到下雨天就无法正常开展,耽误教学内容与进度。通过微课教学,可以突破空间限制,学生可以在宿舍,楼道等区域自我学习与锻炼。
3 “微课”模式下武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可能是万能的,需要多种教学模式相互配合,有机协调,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更好的、系统完善的传播武术与文化。
3.1加强课上积极引导,课下积极互动性能。
高校体育课一般一周2个学时,课堂学习内容时间有限。要向系统地学习武术知识,需要课下的复习与锻炼,通过微课可以实现课下业余时间的学习,但缺乏与老师的互动性,遇到问题不能及时沟通解决。长此以往下去,就打消了学习武术的积极性。需要老师课下定点与学生进行解惑答疑,让武术文化渗透到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3.2系统完整的传播武术文化
武术,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发展中融合了中国传统哲学、伦理学、医学、兵法等传统文化的思想与内容。而武术技术只是武术的外在表现形式,在“微课”模式下推广武术,不仅仅要进行动作技术教学,还应当进行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与宣扬。比如:武德、礼仪文化等修为修养。
4 结论
武术是中国优秀的传统体育,在高校的开展也比较普及。但长期面临的开展情况不理想,师资不足等问题饱受争议。而如今借助“微课”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武术更好的普及与传承创作了有力条件。同时,也要明白“微课”不是万能的,需要跟课堂有效结合起来,内容的制作与提炼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形成一套完善的“微课”教学模式,为提高整个高校体育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杨青,黄凯凤.武术微课教学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5.9(12):67-69.
[2]胡铁生,黄明燕,李明.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3]庄静,杨洁. 关于武术教学特点及使用想象教学法的设想[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3,17( 5) :99-100.
[4]薛飞娟.浅析微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和意义[J].当代体育科技,2016(03):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