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至死

2017-04-21 22:20凉雨
当代体育·扣篮 2017年6期
关键词:普莱斯路易斯安那州马拉维

凉雨

致敬传奇

北京时间3月4日,卫冕冠军骑士到访亚特兰大,飞利浦球馆座无虚席,老鹰球迷除了给主队摇旗呐喊外,还要致敬队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

在比賽中场休息时,老鹰为“手枪”皮特·马拉维奇的44号球衣举办了退役仪式。这位上世纪70年代亚特兰大职业篮球的重要标志性人物,成为继鲍勃·佩蒂特、卢·哈德森、多米尼克·威尔金斯和穆托姆博之后,第五位在老鹰队享受球衣号码退役殊荣的球员。

马拉维奇早在1988年就因心脏病早逝,所以这次球衣退役仪式更像是以缅怀他为主题。为了配合这次活动,老鹰在比赛中也特意穿上了马拉维奇时期复古球衣。“新一代的球员们从他的影像中发现了其中的魔力。”老鹰首席执行官史蒂夫·库宁如是说,“我们很自豪能将他的44号球衣永远悬挂在菲利普球馆的上空,他将永远成为老鹰队的骄傲。”除此之外,威尔金斯和穆托姆博等人都来到现场,并进行了发言。

马拉维奇是1970年被老鹰队在首轮第三顺位选中的,在之后的四个赛季,他代表老鹰出战302场比赛,场均37.2分钟的时间里能砍下24.3分、5.6次助攻、4.2个篮板和1.5次抢断。

相比亚特兰大,马拉维奇对于新奥尔良的影响更深,正是因为他的出现,这座路易斯安那州南部海港城市才意识到了篮球要比那个充满身体接触的橄榄球更有意思。而当1979年马拉维奇离开这座城市之后(爵士队从新奥尔良搬迁到盐湖城),没人再去谈论新奥尔良的篮球。

马拉维奇身披的7号球衣被爵士队封存是情理之中,他在那里一共效力了六个赛季,这期间场均得到25.2分、4.3个篮板、5.6次助攻和1.4次抢断。而在2002年,当新奥尔良再度拥有一支NBA球队(黄蜂队从夏洛特搬迁到这里),他们也随即退役了马拉维奇7号球衣。“手枪”一生不曾为黄蜂队(如今的鹈鹕)打过一场比赛,新奥尔良此举意在纪念他对这座城市的篮球事业所做的贡献。

算下来,马拉维奇的球衣在三支不同的球队退役,他和威尔特·张伯伦也是历史上惟二能够享受这项殊荣的球员。虽然“手枪”的职业生涯不如张大帅那样波澜壮阔,但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也可以用传奇来形容。

将门虎子

马拉维奇本来可以成为摇滚明星,瘦高,英俊,还有深邃的眼珠,浓密的棕色长发,属于到哪儿都能引起女孩尖叫的人物。但马拉维奇选择成为篮球明星,或者说他是被篮球选择的。

马拉维奇的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来自于父亲普莱斯·马拉维奇。

宾夕法尼亚州,阿勒奎帕不远处的罗格斯镇,普莱斯·马拉维奇接触到了一项塞尔维亚移民完全陌生的运动。对许多上世纪20年代的塞尔维亚移民来说,钢铁厂是他们惟一的谋生之所。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希望孩子在高中毕业后跟随自己的脚步。只有极少数人会寻找其他的出路。对普莱斯来说,他的出路是篮球。

“我们时常在街角打篮球。”普莱斯说,“随便找一个箱子或篮子挂上电线杆,那就是我们的篮筐。至于篮球……构造就很复杂了。我们先是找一个空罐子,在里面放一块石头增加重量,然后用报纸把它裹起来,最后用黑色的电线缠成一个球。我们每天晚上都会在街灯下打球,直到警察把我们赶回家。”

普莱斯一边读高中一边在钢铁厂里上夜班,而篮球最终帮助他摆脱钢铁工人的贫困生活。大学毕业后,他加入底特律老鹰队开始全国巡演,时常一天要打三场比赛。然后,二战爆发,普莱斯成为美国海军的一名战斗机飞行员,在南太平洋海域上执行了数百次任务。从海军退役后,他又重新投入职业比赛。1945-46赛季,他效力于NPL(美国职业联盟)的扬斯敦熊队。第二年,他又转投BAA(NBA的前身)的匹兹堡铁人队。

1947年6月,皮特·马拉维奇出生的时候,普莱斯已经回到宾夕法尼亚州担任一名高中篮球教练。他在皮特还是婴儿的时候就告诉他什么是篮球。皮特还没学会走路,普莱斯就给儿子买了第一个橡皮球。等到皮特上小学时,普莱斯当上了克莱门森大学的主教练。每当有比赛的时候,他都会把皮特带进更衣室。就这样,篮球成为皮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皮特9岁时,普莱斯开始在自家后院的篮筐下和儿子比赛投篮。为了保持儿子对篮球的兴趣,普莱斯连做梦时都在思考着新的训练花样。“我会把梦中的创意写下来,第二天给皮特看,然后我们一起为新方法命名。”普莱斯说。

比如一项锻炼双手反应能力的训练,皮特将左手放在左腿后,右手托住皮球放在身前两腿之间,身体前倾,然后双手呈“8”字形飞快地交替持球,尽量让球保持在身前胯下的静止状态。皮特进行这项训练时,肉眼几乎无法跟上他双手移动的速度。

在另一项训练中,皮特会将球高高抛起,等到球从眼前消失之后再从身后接球,一旦接球不稳就可能伤到手指。最开始的时候,他只能接住五六英尺高的球。渐渐地,他能够把球扔到30英尺的高空,并且在身后稳稳接住。到后来,他开始数自己在接球之前能够拍多少下膝盖。

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再加上普莱斯遗传给他的篮球基因,马拉维奇很快就显示了在篮球方面的独特造诣。他基本上每天要在篮球场上训练四个小时,长此以往,自然而然地领悟到篮球的真谛,他的处理球以及传球的能力也是在这段时期内形成的,即便是他的父亲也不曾想到他会有如此出众的天赋。

读到八年级时,马拉维奇已经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篮球神童,并成为南加州丹尼尔高中校队的首发球员。他的表现已经能够吸引众多记者去学校观看他的比赛了,其中一名记者在报道中形容马拉维奇的投篮像手枪一样,能够随时随地拔枪扫射。无意之中,皮特就多了一个新的外号,“手枪”的名号在江湖中不胫而走。

但自那之后,从路易斯安那州大——父亲普莱斯是他的校队教练——到后来的NBA,马拉维奇的星途并非一帆风顺。

大学传奇

马拉维奇天生就是一个得分手,但他刚进入路易斯安那州大时还不能代表学校参加NCAA联赛,于是他只能孤独地率领着大一代表隊四处征战,一个赛季的战绩只有3胜23负。

从大二开始,马拉维奇终于有机会征战NCAA,在接下来的三个赛季中,身高只有1.96米的马拉维奇以一己之力撑起了路易斯安那州大,球队的进攻基本上都是围绕他为核心,他在大学三个赛季的场均得分分别高达43.8、44.2和44.5分,当然几乎每场比赛,他的出手次数都超过40次。

因为马拉维奇,路易斯安那州大也成为全美国最受欢迎的客队。1968-69赛季的最后一场比赛,路易斯安那州大和乔治亚大学激战两个加时。最后时刻,马拉维奇为了保住88比80的领先优势,使用了拖延战术。只见他像绕木桩似的在人堆中来去自如,从胯下运球到背后运球再到交叉变向运球,各种花活都玩遍了,就是不投篮。直到终场哨响前几秒,皮特在三名乔治亚球员的追赶下奔向客队替补席,在乔治亚球迷的倒计时读表声中扔出一记距离篮筐9米之外的压哨勾手投篮。

球还在空中,马拉维奇就高举双臂摆出胜利的手势,转身跑下球场。然后,球空心入网。球迷们疯狂了,他们涌到球场上,把路易斯安那州大的球员抬出球馆。

赛后,上千名乔治亚球迷守候在路易斯安那州大更衣室门外,希望见到马拉维奇并得到他的亲笔签名。马拉维奇本人也为这一记压哨“天勾”感到兴奋不已。“我只告诉你一件事。”马拉维奇说,“没有摄像师录下那场比赛,但我不在乎。等到我70岁给孙子说起这一球的时候,我会把投篮距离想像成和我的年纪一样长。”

在大学生涯最后一年,马拉维奇在一场对阵阿拉巴马大学的比赛中得到69分,在对阵俄勒冈州大时创下了单场31次的罚球次数,并且命中30个罚球。而在离开大学篮球时,他几乎包揽了所有NCAA和得分有关的纪录,包括总得分(3667分)、场均得分(44.2分)、命中数(1387个)、出手数(3166次)等。

不过马拉维奇如此强势的表现,并不能给球队带来质的改变,因为他一直倡导的是在球场上打出最华丽的表演,“如果有直接传球和表演两种方式都可以把球传到位的话,那么我会选择表演。”这成为了“手枪”在球场上的信条。

格格不入

在1970年选秀大会前,亚特兰大老鹰一直想引入一名在南方的有名望的球员,于是他们想方设法获得了首轮第三号选秀权,并选择了马拉维奇。

当时摆在马拉维奇面前的还有另外一个选择,就是加盟ABA的卡罗莱纳美洲狮队,但考虑到NBA联盟的稳定性以及被大众的认可程度,马拉维奇选择前往老鹰,并签下了五年200万美元的合约。别小看这200万美元,这可是在44年前的NBA合同。马拉维奇一场比赛还没打,就成为了当时全联盟薪水最高的球员之一。人都是有嫉妒心的,他的高薪合同打破了老鹰的薪资平衡,也破坏了更衣室原本和谐的气氛。

来到球场,马拉维奇的加盟也没有给老鹰带来惊喜,相反球队在1970-71赛季的战绩只有36胜46负,还比之前的赛季少赢12场比赛。惟一不变的还是马拉维奇神奇的得分表演,他在新秀赛季场均贡献23.2分。尽管由以前的半职业联盟进入到如今的职业联盟,但马拉维奇仍然将自己的篮球天赋一览无遗地展现在球迷面前。

无论马拉维奇的表演多么华丽,他始终无法与队友融为一个整体,哪怕在老鹰的第三个赛季他交出了职业生涯最高的场均助攻数(6.9个),但这仍然不足以帮助球队走向成功。

马拉维奇的职业生涯似乎从来就没逃脱过“打球是为了自己,而不是球队”的魔咒,尽管人们并不愿意总是这样看他,但事实上他的经历似乎一而再、再而三地强化着这一魔咒。

马拉维奇和卢·哈德森当时组成了联盟中极具特色的进攻组合,因为他们的球风有着天壤之别。哈德森是一个低调实用的得分机器,球风朴实无华;马拉维奇则是把每一次进攻都看成是自己的个人表演,他总能让场边的观众尖叫连连。然而,他们的关系却很一般。

“他(马拉维奇)是最伟大的球员之一,但是不管他做了什么,他总是不可能成为一个胜利者,这就是他的风格。”若干年后,卢·哈德森的这番评价,还是可以感受到他对马拉维奇的几分敌意。当时,老鹰队友们对马拉维奇充满表演意味的打球方式纷纷表示不满,甚至抱怨和他无法配合。

马拉维奇在1973-1974赛季的场均得分高达27.7分,在联盟中仅次于鲍伯·麦卡杜,不过这也是他在老鹰的最后一个赛季。

1974-75赛季,位于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爵士加入联盟。作为一支新军,他们渴望拥有一名招牌球员,还有谁比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史上最传奇的马拉维奇更合适呢?于是,爵士下了血本,他们送出了迪恩·梅明格、鲍勃·考夫曼,两个首轮选秀权,两个次轮选秀权以及一个三轮选秀权,换来了马拉维奇。考夫曼是三届全明星球员,老鹰用那几个选秀权后来挑中的球员包括阿历克斯·英格利什和大卫·汤普森,这两人后来都入选了篮球名人堂。

在自传《一个梦想的传人》中,马拉维奇回忆1974年被老鹰交易到爵士时写道:“离开乔治亚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那些在背后捅我刀子的人们。但今天回顾那段往事,我发现,因为我自己驿动和叛逆的天性,我最大的敌人毫无疑问是我自己。”

狂野不羁

满怀信心的爵士希望这位大学时代的传奇人物能够为球队在联盟开个好头,但愿望是美好的,现实却是另外一回事。爵士在加盟NBA的第一个赛季只取得23胜59负的战绩,马拉维奇的投篮命中率只有糟糕的41.9%。在随后的1975-1976赛季,马拉维奇又恢复了杀手的本色,他的场均得分又回升到25.9分,位列联盟第三。不过球队的胜率依然没有过50%,只有38胜44负。

在爵士的前两年,马拉维奇的表现并不算出色,一些伤病开始困扰着他,在经过休息和调整后,“手枪”在1976-77赛季迎来了职业生涯最巅峰的一年。在这个赛季,他打了73场比赛,场均贡献31.1分,成为NBA联盟的得分王。

“在20世纪80年代湖人的“Show-time”诞生之前,马拉维奇就代表着Show-time。与他格格不入的是他身边的四个家伙,他只是无法与他们融为一个整体,他只适合生存于一支以他为主的球队,其他四名球员注定会是配角。”ESPN的篮球作家里普斯特一语成谶。

尽管马拉维奇的个人声誉已经在本赛季到达了NBA的顶峰,并且在1977年2月25日爵士对阵尼克斯的比赛得到了职业生涯最高的68分,还连续第二次入选NBA最佳阵容一队。但和前几个赛季相似的还是球队的战绩——爵士的胜率依然低于五成(35胜47负)。

这样的战绩已经不足为奇了,马拉维奇将铁定背负着“华而不实”这样的标签离开联盟。他实在不知道如何才能带领球队取得比赛胜利,又或者是他身边的队友过于平庸,在路易斯安那州大如此,在老鹰如此,在爵士依然没有改变。

由于受到伤病影响,在接下来的两个赛季中,马拉维奇一共缺席了65场比赛,即便当他带着护膝套出现在场上的时候,你也能明显感觉到他再也不是以前的马拉维奇了。

爵士队糟糕的战绩也波及到了新奥尔良的球市,在1979-80赛季开赛前,爵士将主场搬到了犹他州的盐湖城市。尽管爵士的这次搬迁意味着球队开始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但对马拉维奇而言,离开爵士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他的上场时间也无法得到保障,被主教练汤姆·尼萨尔科摁在板凳上近一个月的时间,阿德里安·丹特利已经逐渐挑起球队的大梁,马拉维奇似乎是多余的人了。

1980年1月18日,马拉维奇被爵士裁掉,五天后,他以自由球员的身份加盟凯尔特人,成为了绿衫军的一员。

从表面上看,崇尚个人表现的马拉维奇依然无法适应团队至上的凯尔特人,但为了总冠军,他努力使自己融入到球队的整体打法中。

“手枪”为凯尔特人打了26场比赛,以替补身份登场的他仍然显示了在得分上的天赋。在一场对阵华盛顿子弹的比赛中,凯尔特人依靠马拉维奇在比赛最后时刻连得10分反败为胜,那场比赛也成为马拉维奇在凯尔特人队最精彩的比赛。

波士顿的球迷却为“手枪”欢呼雀跃,每当他从板凳上起身准备上场时,球迷们都在狂吼;每当他用标志性的跳投结束进攻时,球迷们疯狂地庆祝。也许你无法想像当他与拉里·伯德、戴夫·考恩斯和阿奇巴尔德同场共技时的场面,四位名人堂级球员出现在同一支球队,也许你预感到总会发生点特别的事情,但事实是什么也没发生。

马拉维奇在季后赛中并没有得到重用,他场均只能上场11.6分钟,得到6.6分。凯尔特人最终在东部决赛中以1比4不敌76人,不过这也是马拉维奇10年职业生涯中季后赛走得最远的一次。

1979-80赛季,成为了马拉维奇生涯的最后一個赛季,NBA终于引进三分线,而“手枪”也终于在职业生涯的末期尝到了飙三分的快感。由于出场时间受限,马拉维奇在那个赛季只获得了15次投三分的机会,但他命中了其中10个,职业生涯三分命中率定格在了66.7%。

这似乎也再一次证明了他天生得分手本色,也让人不禁怀疑,如果三分线早设立十年,马拉维奇的职业生涯会不会有所改变。我们只知道,马拉维奇在33岁时就选择退役,而人们相信这是因为他厌倦了这个呆板乏味的赛场。

荣辱两极

离开球场的马拉维奇,并没有彻底离开篮球,他甚至主动邀请当时还没进入联盟的多米尼克·威尔金斯一起训练,帮他提前适应NBA的比赛。

“马拉维奇帮助我准备好了一切。”威尔金斯说,“在加入老鹰前的那个夏天,他帮了我很多,我是他的超级粉丝,所以当他打电话给我说,‘让我们一起练球吧,我简直欣喜若狂,那可是皮特·马拉维奇。”

不过,马拉维奇退役后的大部分生活,依然充满了迷惘。他相信外星文明的存在,并渴望被外星人带走,为了实现这一梦想,他甚至在自己的屋顶上写下大大的字“带走我吧”(TakeMe)。他成为了一个基督徒,戒掉了多年酗酒的习惯,甚至开始吃素,过起了隐士的生活。“我希望自己被当成一名基督徒被记住,而不是一个篮球运动员。”马拉维奇曾这样说。

话是这么说,可只要看到篮球,马拉维奇还是会忍不住上去玩两下。他开始参加一些街头篮球的比赛,在那里他的华丽球风得到了尽情的释放。而在谈到为何不继续打职业篮球时,马拉维奇开玩笑地表示:“我可不想在40岁时因为心脏病死在篮球场上。”不过很多人没想到,他最终还是以一种人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方式离开了人世。

1988年1月6日,加州帕萨迪那的一所教堂前,马拉维奇和几个人在一起打三对三,其中就包括他的朋友詹姆斯·多布森。休息时,马拉维奇和多布森聊天,谈到这种形式的篮球赛,他感慨道:“我感觉棒极了。”不曾想,这句话竟成了马拉维奇的遗言,几分钟后,球场上的马拉维奇突然倒地,当场身亡,年仅40岁。而就在八个月前,他的父亲普雷斯才刚刚离世。

经过尸检,医生将他的死亡原因诊断为心脏缺陷。马拉维奇的心脏竟然只有一根冠状动脉,而正常人有两根。这样的患者一般来说寿命很难超过20岁,马拉维奇居然在保持极大运动量的前提下,坚持了整整两倍的岁月。

这就是马拉维奇,传奇却短暂的一生,他就像是联盟沉闷的1970年代划过的一道彩虹,华丽、炫目却又很快地消逝在漫漫夜空中。

不论是在大学还是在NBA,马拉维奇从来都没有在一支具备夺冠实力的球队效力过,他所在的路易斯安那州立从来都没进入过NCAA四强,他在NBA所效力的老鹰、爵士甚至很少能打进季后赛。

就是这样一个球员,却在1987年入选了名人堂,1996年入选了NBA历史上“50大球星”,球衣号码被三支NBA球队封存。

得到这样的待遇,因为马拉维奇也许是有史以来最具表演天赋的球员。他在球场上夸张地运球、杂耍般地投篮以及卖弄式地传球,这一切与他所处的时代相比看起来是那么格格不入。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孤独的,又是痛苦的,他无法得到时代的认可。

如果马拉维奇身处现代,他也许会是体育届最两极分化的人物。

猜你喜欢
普莱斯路易斯安那州马拉维
世界上最长的闪电
普莱斯和普莱斯公式及其证明的代价研究
风眼
美国“最好”老板?放弃百万工资给雇员加薪
《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政治经济学:范尼·普莱斯与大西洋的工人阶级
他是『跨国手机搬运工』马拉维『一机成名』的中国退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