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传播与网络舆论的生成与特征

2017-04-21 10:27叶姝
科技传播 2017年3期
关键词:网络传播网络舆论

叶姝

摘 要 网络传播和网络舆论的控制是我国宣传部门当今所面对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公关行业和传播行业所应该仔细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围绕网络传播与网络舆情的生成与特征展开讨论,认为网络传播生成的动力有以下两个:第一是网民的从众心理;第二是网民自我表达的诉求。本文同时认为,网络舆论的特征有两个,首先是一过性,第二是规模大。基于以上讨论,本文提出在网络环境下网络舆情监管所应该做的工作有以下3个,第一就是要做好随时监控,第二是疏导和引领相结合,第三是培养意见领袖。

关键词 网络传播;网络舆论;生成与特征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0-0059-02

1 网络传播的生成动力

1.1 网民从众心理

网络传播生成的动力,其中之一就是网民的从众心理,实际上任何一种自我表达都是一个人类传播至于人际传播的过程。也就是说,尽管网络上的网名在进行自我表达的过程当中,实际上是在进行人际传播。与此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在网络环境当中又是一剑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往往会通过多种多样的判断和意识之类的社会情绪等综合方面的考虑来得出一个具有主流的普世意义的,而这些意见和观点从传播学的角度上来看,是更容易被多数网民接受的,这也是网民在客观上在自我表达的过程当中出现从众倾向的重要原因。

1.2 网民自我表达的诉求

与此同时,还应该考虑的网民在网上进行自我表达的过程当中,本身身份的隐藏,一切的表达都是有很大的空间的,有调查显示,有超过半数以上的网民在网络空间当中表达自己的诉求和观点的时候,往往采用了匿名的方法,另一方面是对网民的一种保护,同时也给网民的自我表达和自我需求的实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和空间,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许多网民考虑通过网上的空间来表达自己的希望和诉求,网络环境的保护之下,网民在进行舆论的监督和相关意见表达的时候往往会更加无所顾忌,在这个角度上来看,网民在进行网络生活和网络舆论监督的过程当中,自我表达的诉求也是非常强烈的。

2 网络舆论的特征

2.1 一过性

分析网络舆论环境的特征,一过性是其重要的一点。我们在这里说的一过性,是针对互联网环境千变万化的现实情况而言的。随着我国互联网行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面对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使用互联网,并且有更多便捷的工具和方法,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互联网世界的大繁荣、大发展,急剧变化的时代当中会给个人提供更多的信息,也让互联网内部的信息更替和观点更迭变得越来越迅速。这就造成了当前的一个特殊的状况,那就是那些具有非常巨大传播价值的事件和信息,在互联网的世界当中,尽管非常有可能受到网民和编辑的重视,但是由于互联网世界每时每刻都产生大体量的、契合人们猎奇求新的心理的驱使,互联网世界当中事件的产生发酵和最终的偃旗息鼓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无论当时怎样引人注目的网络事件,最终都会在較短的时间内被人们遗忘。

2.2 规模大

分析网络舆论的第二个特征就是规模比较大,上面提到的由于智能终端的不断普及和我国互联网行业的深度发展,互联网行业当中给人们提供的应用越来越多,舆论表达的场域也越来越宽广,这使得人们在进行网络环境当中自我表达的成本越来越低,机会越来越多,这样的现实条件造成了当前互联网环境当中舆论的规模相对比较大,任何拥有智能手机或者电脑的人接入互联网之后都有机会和能力来对相关事件进行自我的表达,这也是当前网络舆论监管的过程当中所应该面对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和特点。

任何小的问题被无限放大,都会引发出无限多的可能性,带来各种各样的麻烦和问题,互联网的世界也不例外。由于互联网内部的舆论声音比较大,在众多社会实践和公共事件当中,互联网舆论已经对于现实生活当中的政府行为和个人行为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支配,尽管从宏观上来看,由于网络上大多是普通民众在发声,所以相关社会事件的解决也更加倾向于公平合理,但实际上,在互联网环境之下,由于互联网网民的大体量和舆论的巨大性、规模性造成了很多公共事件的处理和解决并不能够合法合理的在正规的渠道内进行,这也是我国当前社会法治化进程当中的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3 网络环境下,网络舆情监控所应该做的工作

3.1 做好随时监控

网络环境下,网络舆情监督所应该做的第一个工作就是要做好随时的监控。上面提到的由于互联网空间的大体量型,一个世界在互联网当中的发酵往往只需要很短的时间,特别是考虑到当前我国微信和微博两大互联网舆论集散中心,相关互联网公司对于网络舆论平台的监管和控制,乃至运营都是随时随地的,这也就造成了由于商业化的运作和运营给互联网的舆论环境所导致的种种隐患的发生也是随时随地的,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和有关的机构,在进行网络舆情监督的过程当中,能够认真的对待互联网环境之下网络舆情监控所面对的问题和挑战,用更加踏实的工作作风来面对相关的工作内容。

3.2 疏导和引领相结合

在互联网传播的大环境之下,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就是要将疏导和引领相结合。适合网络舆论的宣泄,实际上都是现实生活当中社会情绪的一种表达,尽管这种表达在很多时候由于多种多样的原因共同作用之下显得有失偏颇,但是,正确的利用和对待互联网的舆情,对于社会治理的所有成员而言,都是非常有好处的,在此基础上,在针对当前我国互联网环境的特殊情况之下,相关的主管人员应该对网上的情绪,疏导和引领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相关的工作。

所谓的疏导,就是要通过一些必要的手段和现实生活当中的一些做法和行为相配合,对于网上不良情绪进行有针对性的释放和疏导,已解决社会矛盾,释放群众的不良情绪,在过程相关主管部门也应该采用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于互联网上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的基础之上,也要引领正确的情绪,要让网络舆论朝着正确可控的方向发展。

3.3 培养意见领袖

我们在这里提到的培养意见领袖,目的是为了将意见领袖当作网络环境的话事人,让他们代表正义发声,为多数群众呐喊,为正能量鼓与呼。人际传播实际上是一种社会交往的组成部分,这也就是说,不管是在网络上还是现实生活当中,人们在进行自我表达的时候,往往都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而社会环境的影响最终表现为人的实际行动,就会使得他们在网络传播的过程当中,更加倾向于表达那些对网络上已有言论的支持。

因此,在进行互联网舆情监控的过程当中,相关部门应该有意识地培养一些意见领袖,在意见领袖选拔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两点,首先应该从社会的各个阶层当中,培养意见领袖,同时应该寻找那些表达能力强、具有说服力的人来承担相关的工作。

4 结论

发展和社会的变革,让网络传播与网络舆论的生成和发展呈现新的特征,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针对网络传播的特点和网络舆论对于现实生活当中的重大影响,相关部门和有关工作人员一定要正确对待网络传播,正确处理网络舆情。

参考文献

[1]李永彩.互联网舆论传播特点及应对策略[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0(6):12-13.

[2]李甲寅.再议互联网舆论监督机制的构建和完善[J].时代教育,2010(12):90-91.

猜你喜欢
网络传播网络舆论
网络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问题探论
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特征初探
新媒体时代河南文化资源网络传播的现状及对策
魏则西事件网络舆论传播探析
社会化媒体对网络舆论环境的重建
高校新闻媒体如何引导校园网络舆论的思考
网络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网络集群自组织特性对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影响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的中国特色公共关系研究
从《大鱼海棠》看中国动画与新媒体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