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浙江省湖州市蓝天实验幼儿园 邬佩华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不可或缺的教育活动形式之一,是教师利用多元材料,引导幼儿自主选择、自由合作、自发探究的游戏活动,因此深受幼儿喜爱。而区域活动中的材料是幼儿游戏、学习的媒介,操作材料的有效投放,直接影响着活动的效果以及幼儿的发展。然而,有些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材料,普遍存在着幼儿无兴趣无操作,或有操作无探究等现象。因此,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有必要深度思考,如何优化区域活动材料的有效投放,从而提升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操作、探究、交往、专注等多种能力的发展。以下从三个方面谈起: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可见,只有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材料才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因此,区域材料中提供适宜的材料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在区域活动中,怎样提供适宜性的材料呢?我们做了如下尝试。
表1:“点心屋”中材料的逐一投放
1.安全性材料是前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所以,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提供的材料,应该是无毒、无害、无味的,以此确保幼儿在园的安全性。如美工区中的瓶、盖、盒等材料都是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而来的,教师一定要检查材料的安全性,洗干净确保安全后方可投放到区域中供幼儿玩耍。
2.仿真性材料不能少
色彩鲜艳、生动形象的仿真材料深受幼儿的喜欢,尤其是对于小班幼儿而言,它能很好地促进幼儿游戏情节的展开。如:娃娃家中逼真的锅、碗、瓢、盆、勺、娃娃等材料有助于幼儿更快地进入游戏情境,确定游戏主题与内容,推进游戏的开展。因此,在区域活动中仿真材料必不可少。
3.趣味化材料一定要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能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围绕趣味,提供必要的材料支持,促进幼儿与材料互动。比如:主题活动“小动物”开展后,教师发现幼儿对小动物的外形以及如何吃饭很感兴趣。于是教师在区域中增设了“动物朋友”的内容,投放了动物玩具、小勺、筷子、珠子、自制的馄钝、饼干等材料,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给小动物喂食。贴近幼儿生活的趣味性材料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玩得不亦乐乎。
区域活动能否顺利开展需依托材料,而安全、仿真、有趣味性的区域材料不仅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不断变化的材料还能调动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结构简单但操作性较强的材料就是低结构材料,它可变性大,功能多样,是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主探究、主动建构核心经验的物质基础,它能为幼儿自由、自主的活动提供空间保障,能让幼儿在丰富的材料中提高探究的持久性。另外,低结构材料投放有两种投放方式,投放时应视具体情况选择投放方式。
1.逐一投放低结构材料
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方式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发展。游戏开展初期,为了让幼儿初步感知、体验,需将操作材料以逐一投放的形式进行呈现。下面以美工区中的“点心屋”为例。(见表1)
低结构材料添加后,教师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发生了转移,幼儿从初期关注物品的陈列、摆放到游戏中期能利用低结构材料自制活动所需的玩具,这种投放方式不仅逐步提高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同时还不断地推动着活动的发展。
2.集中投放低结构材料
在科学探索区中,有很多活动需要幼儿对材料操作、组装后,再进行检查、验证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投放区域材料时要集中投放,让幼儿对材料有所了解。如在科学区“鸡蛋站起来”中,教师提供了开放性材料:棉花、纸团、泡沫等轻的物体;石子、碗、橡皮泥等重的物体,最后教师还引导幼儿将自己操作的结果记录下来。
其实,投放丰富且多元的低结构的材料能够引发幼儿自主探究的动机,提升探究的持久性。
表2:各年龄段材料的有效投放
适时投放区域材料,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要求,灵活把握材料投放的顺序,使材料更细化,这样不仅能体现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有效投放,还能引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助推幼儿多种能力的发展。那么,教师该如何多层次地提供区域材料呢?
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分层次
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要注重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不同年龄段投放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如表2中各年龄段投放的材料。
当然,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发展水平也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提供材料时,不仅要考虑“吃不饱”的幼儿,又要考虑到“吃不了”的幼儿,使他们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材料。
2.根据材料的难易度分层次
根据区域活动中材料的难易度设计投放顺序时,要遵循幼儿发展的身心规律。如在折纸区中,教师先将折叠飞机的图示、材料投放在区域中,等大部分幼儿会折后再投放较难折叠的材料,鼓励幼儿自由折叠创作,构成适宜的挑战性,使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
另外,多层次的材料可提供多种选择的可能性,以此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到区域活动中来,积极探究、大胆创新。
在区域活动中材料成了幼儿的“玩伴”,教师只有投放适宜的、低结构的、多层次的有效材料,才能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演绎童真,浸润童心,才能在自主、宽松、愉悦的氛围中促进其多种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