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精准扶贫,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7-04-20 20:55朱坤
魅力中国 2016年34期
关键词:脱贫精准

朱坤

【摘要】“113攻坚战”是毕节市第二次党代会作出的工作部署,要求全市聚焦“创新发展、同步小康”,以“大党建”为纲领,全力推进“大扶贫、大安全、大发展”工作。威宁县从造成区域乡村贫困原因多样性、贫困户致贫原因多样性的实际出发,为2020年同步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精准;脱贫;攻坚战

打赢脱贫攻坚战,归根到底要靠产业带动。在贵州省威宁县,“面朝黄土背朝天,地里难刨致富钱”曾是当地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近年来,我县坚持市場导向,找准自身优势,大力培育当地农业特色产业,苹果、马铃薯等产业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提升,昔日不起眼的“小蔬果”,如今已成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顶梁柱”。

一、严格奖惩,在精准考核上下功夫

一是注重考核乡镇政府统筹扶贫政策的实效性。乡镇领导、扶贫干部以及驻村干部都要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上级扶贫政策,善于整合各种扶贫政策、使用各类扶贫方式,为每个贫困家庭量身定制精准扶贫措施。二是加大对村干部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考核力度。要加大考核权重,细化考核指标,严格精准标准,突出脱贫实效,对于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能力强的给予表彰,优先安排担任本区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职务,形成明确的考核导向。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考核扶贫工作的重要标准,在群工系统里增加扶贫功能,让群众可以实时反映和查阅扶贫进度、效果以及问题。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力带动贫困户增收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艰巨的任务。定西抓住国家实施马铃薯主食开发与加工战略的有利契机,成立马铃薯主食产业开发联盟,制定了马铃薯主食良种引育推广、标准化种植及创新种植模式、文化挖掘推介等十大行动。积极研发并生产马铃薯馒头、面条、挂面、馕、面包、糕点、粉丝等主食产品,实现加工品种多样化、系列化、专用化。建立“主食加工企业+贫困户”模式,全县马铃薯主食加工企业与有条件的贫困村贫困户签订专用薯种植及收购订单,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带动贫困户增收。目前,全县常年栽培马铃薯160万亩以上,产量250万吨以上,总产值35亿元以上。

三、用心用情,扶贫必先扶智

镇村干部帮扶。保持驻村干部结对帮扶的长期性,要克服厌战情绪和“短平快”、见好就收的思想,深入贫困群众家中,用真情、出实招、见实效,帮助贫困群众精准脱贫。亲情乡情带动。引导本村外出成功创业人士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发挥榜样示范和带动作用,通过提供培训、提高技能、安排就业、帮助创业、支持资金等方式,持续帮助本村贫困群众增强脱贫致富的本领和能力。群众互助。组织好身边群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相互帮扶。运用群众路线方法,发挥“熟人社会”优势,教育引导身边的群众相互帮助实现扶贫脱贫。增强自主脱贫意识和能力。“扶贫必先扶智”。突出思想扶贫、思想脱贫,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教育培训,引导贫困群众学习文化科技知识和劳动技能。发挥市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对口帮扶贫困区县和贫困村的机制,运用“互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提高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能力,增强其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以贫困人口脱贫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内生发展动力,让贫困人口有事可做、有业能谋、有钱可挣,彻底拔掉“穷根”。二是紧扣“优势”做文章,尊重自然规律和市场规律,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强”,确保贫困人口从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受益。三是紧扣“特色”做文章,着力推进品牌农业发展,发挥政府推动作用,做好产品品牌的培育、推介、引导和监督,进而提升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四是紧扣“持久”做文章,对认准的产业一张蓝图绘到底,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做好打基础、兴产业的实事,为贫困农户持续带来收入,确保真脱贫、不返贫。

四、创新思路,在基层组织建设上下功夫

一是高度重视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千方百计动员和引导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创业成功人士等农村优秀人才回村任职,配强配优村级基层组织带头人。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近年来,威宁县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基层党组织对接扶贫、引导扶贫,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探索出了一条党建扶贫新路子。二是提高和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引导和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意识、能力与责任,充分发挥村级基层组织引导和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作用。三是加大对村干部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考核力度。要不断提高在职村干部经济政治待遇,适时研究村干部退职后待遇问题,通过制度设计解决其后顾之忧。 畅通村干部晋升通道,加强从贫困村“四职”干部中遴选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力度,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村干部报考乡镇公务员或事业单位适当给予加分照顾,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威宁是贵州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少数民族自治县,脱贫面大、量多,致贫因素复杂。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威宁抢抓机遇,以生态毕节试验区建设、省直管县等机遇,“十二五”减少贫困人口69.06万人。按照“一个不少一户不落”的要求,威宁自治县从造成区域乡村贫困原因多样性、贫困户致贫原因多样性的实际出发,为2020年同步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侯辛.中国旅游业在消除贫困、创造就业方面做出巨大贡献。2001.

[2]厉新建,可妍.国外旅游就业研究综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

[3]胡小纯,刘小燕. 国内外旅游就业研究综述`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

猜你喜欢
脱贫精准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基于SWOT分析的二轮精准备考策略探究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脱贫攻坚中的媒体担当
全媒联动融入、强化责任担当,把脱贫扶贫作为“走转改”重要抓手
唐县精准发力助推精准扶贫
巴士在线 “脱贫”记
推衍“精准”
山村“脱贫”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