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平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广州 511400)
温经汤加减配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易 平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广州 511400)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温经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64例,两组均用温经汤加减,联合组加用温针灸。结果:总有效率、疼痛VAS评分联合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经汤加减配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较好。
原发性痛经;温经汤加减;温针灸
我们用温针灸配合温经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共128例,均为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诊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64例,年龄17~32岁、平均(24.16±4.37)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 39.65±7.19)个月,未婚43例、已婚21例。联合组64例,年龄17~33岁、平均(24.76±3.92)岁,病程3个月~6.5年、平均(37.21±8.42)个月,未婚45例、已婚1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诊断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拟定。经潮前1~2天多发生腹痛,疼痛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疼痛严重可到肛门、腰骶部、阴道等部位,或面色苍白、晕厥等,经前或经期舌黯苔白、小腹冷痛、畏寒、面色青白、月经量少、月经推迟、脉沉紧。
纳入标准:①同意治疗;②符合诊断标准;③寒凝血瘀证;④无生殖、肾等器官损害以及精神系统类患者。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诊断标准;②肝肾功能不全;③妊娠或哺乳期;④有严重高血压、心脑血管、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以及颈椎病。
两组加用温经汤加减。肉桂、人参、延胡索、当归各10g,吴茱萸、牡丹皮各15g,川芎、牛膝各12g,赤芍9g,蒲黄、干姜、甘草各6 g,阿胶20g。四肢冰冷,寒凝气闭加附子、巴戟天、细辛,严重冷痛加艾叶,明显胀痛加香附、乌药,寒湿加羌活、苍术、薏苡仁、茯苓。月经前7 天服用,水煎早晚温服,1日1剂,日2次,经期停药,服药7天,共3次经期。
联合组配合温针灸。月经前7天取三阴交、归来、关元、地机、中极、子宫、气海进行针刺。然后在针柄上套约2cm长艾条点燃,共燃2柱,1日1次,经期暂停,共3次经期。
6个月后进行随访。
疼痛评分:无痛为为0分,轻微疼痛为1~3分,明显疼痛为4~6分,强烈疼痛为7~10分。
治愈:痛经症状积分降至0分,少腹部及腰部疼痛消失,疗效指数95%以上。显效:痛经症状积分降低50%以上,少腹部及腰部疼痛消失或减轻,疗效指数75%~95%。有效:痛经症状积分50%~75%,少腹部及腰部疼痛减轻,疗效指数30%~75%。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联合组 64 7.63±3.94 1.38±1.32对照组 64 7.86±3.27 3.41±1.53 P<0.05 <0.05
6个月后联合组复发5例(7.81%),对照组复发12例(1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温经汤加减结合温针灸进行治疗能够使疼痛明显下降,温经汤中牛膝、牡丹皮活血化瘀,肉桂、吴茱萸、干姜暖宫,人参、甘草补气。
温针灸配合温经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及其安全性较好。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34.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R245.315.151
B
1004-2814(2017)03-0237-02
2016-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