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方式与应用意义探究*

2017-04-20 08:56:56
关键词:肢体神经功能住院

张 盈

(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中西医结合一科,河南 濮阳 455000)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方式与应用意义探究*

张 盈

(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中西医结合一科,河南 濮阳 455000)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方式与应用意义。方法 此次研究纳入的对象来源于2013年1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的83例。将上述83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41例和阶段组42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阶段组采取阶段化护理。比较脑梗死治疗总有效率、平均住院时间、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 阶段组较之常规组脑梗死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阶段组较之常规组平均住院时间更短,P<0.05;干预前两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生存质量相似,P>0.05;干预后阶段组较之常规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生存质量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能力,改善其生存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脑梗死患者;护理干预方式;应用意义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越来越多,而脑梗死发病率也逐年升高。脑梗死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容易恶化,出现严重并发症,因此,需及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和护理,以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和减轻后遗症,提升患者生存质量[1]。本研究对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方式与应用意义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纳入的对象来源于2013年1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的83例。将上述83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41例和阶段组42例。所有患者经CT等方式确诊脑梗死,患者以活动障碍、偏瘫和肢体乏力等为临床表现。阶段组患者男26例,女16例;年龄区间54~76岁,年龄均数(61.34±4.13)岁。合并心血管疾病有19例,合并呼吸道疾病有22例,合并风湿有6例。常规组患者男27例,女14例;年龄区间54~75岁,年龄均数(61.17±4.27)岁。合并心血管疾病有20例,合并呼吸道疾病有21例,合并风湿有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组间比较有可行性。

1.2 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阶段组采取阶段化护理。(1)急性期护理。急性期应将患者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误吸;保持呼吸通畅,为患者有效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评估患者病情,进行常规检查等,并做好治疗准备。(2)住院期间护理。第一,心理疏导。因骤然发病,患者会出现恐惧等负面情绪,可加重病情,需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多跟患者沟通,通过播放轻音乐、家属陪伴等方式改善其不良情绪,并通过鼓励患者,使其树立治疗信心。第二,偏瘫护理。对偏瘫者应定时拍背翻身,用温水擦洗皮肤,轻轻按摩肢体。及时发现皮肤破溃处,并给予有效处理。大小便失禁者需及时更换尿布,便后温水清洗,擦干,保持皮肤干燥。第三,吞咽困难护理。对吞咽困难者,需鼻饲护理,给予菜汁、米汤和牛奶等流质饮食,保证患者机体营养,避免颗粒状食物,以免堵塞管道。第四,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预防脑水肿的发生[2]。对危重患者每天严格记录尿量和进水量等,出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将记录数据作为医生临床处理的参考。第五,早期活动。在病情稳定后早期可协助患者进行肢体被动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肢体痉挛变形。(3)恢复期家庭护理。在患者病情稳定出院后,仍需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指导,说明科学用药对预防病情复发的重要性,并指导患者进行家庭康复训练、日常生活训练,在生活中自主调节自身情绪,循序渐进促进肢体、语言和吞咽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3-4]。

1.3 观察指标和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1)脑梗死治疗总有效率;(2)平均住院时间;(3)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生存质量的差异。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将治疗效果分为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和无效四个级别,其中,总有效率=基本治愈率+显著进步率+进步率[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脑梗死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较 阶段组较之常规组脑梗死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脑梗死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较[n,(%)]

2.2 干预前和干预后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生存质量相比较 干预前两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生存质量相似,P>0.05;干预后阶段组较之常规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生存质量改善更显著,P<0.05。如表2。

表2 干预前和干预后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生存质量相比较±s)

注:与干预前相比较,#表示P<0.05;与常规组干预后相比较,*表示P<0.05。

2.3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相比较 阶段组较之常规组平均住院时间更短,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相比较±s)

3 讨 论

脑梗死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致残率高,需做好护理工作[6]。阶段化护理根据脑梗死发病不同阶段进行针对性护理,在急性期以缩短抢救时间、保持患者呼吸通畅为主;在住院治疗期间则做好吞咽困难、偏瘫等的护理,并加强患者病情观察,及时汇报异常现象;在恢复期主要告知患者和家属家庭护理相关措施和注意事项,以加速患者康复进程。通过阶段化护理的实施,可循序渐进为患者做好各个时期不同病理特征下的护理工作,确保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以提高患者满意度,确保护理质量[7-8]。

本研究中,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阶段组采取阶段化护理。结果显示,阶段组较之常规组脑梗死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平均住院时间更短,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生存质量改善更显著,说明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能力,改善其生存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1] 孙玉玲,谢萍.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4):731-732,765.

[2] 彭建华,张惠莲,吴见限,等.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03(6):36-37.

[3] 丁瑛瑛.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6):201-202.

[4] 陈鸿尔,葛庆青,沈玲利,等.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4,13(9):797-798.

[5] 郑瑞红,宋妮娜,赵英,等.护理干预对应用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6):1146-1148.

[6] 韩微,夏义容.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外伤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4,24(19):2958-2960.

[7] 李俊英.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6):237-238.

[8] 穆林.对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体会[J].心理医生,2015,21(15):181-182.

张盈(1982—),女,河南濮阳人,主管护师,本科,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R473

B

1004-7115(2017)02-225-02

10.3969/j.issn.1004-7115.2017.02.045

2016-11-06)

猜你喜欢
肢体神经功能住院
妈妈住院了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肢体语言
第一财经(2019年6期)2019-06-25 19:26:10
肢体写作漫谈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34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哈尔滨医药(2016年1期)2017-01-15 13:43:13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中国卫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44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山东医药(2015年38期)2015-12-07 09:12:27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