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
【摘要】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道德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致使大学生道德观念出现了模糊。我们要把学校教育、社会、家庭有机的结合起来,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素质;道德缺失
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不仅有利于大学生顺利的实现人生价值,而且对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素质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数量的剧增,大学生道德问题日益凸现出来。而大学生道德问题表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如作弊、不诚实、打架斗殴、破坏公物等等。造成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
1.历史遗留因素的影响
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上,由于长期的封建社会专制,人们的诚信意识存在着其扭曲的一面。历史上“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等格言古训,导致了人们潜意识中对诚信的缺乏。
2.社会大环境的消极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的趋势日渐明显。这些新变化使大学生在某些认知方面发生了错位,那就是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的风气,对大学生心灵的腐蚀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3.家庭教育对大学生道德影响
随着少生优生观念的确立,子女教育问题已成为我国家庭的头等大事。但在现在的家庭中,父母长期强调的是智育,只要求高分、名校,把其他方面都忽略了。因此导致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只重视智力开发,成绩的好坏,而忽略了对他们的道德教育以及智力能力的培养。
4.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书育人本是老师的天职,但学校却把学习变成了为了学习而学习,而忽视道德教育,致使学生只重分数,不注意道德修养。
5.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虽在学校受教育多年,但缺乏对国情民情的实感,缺乏生活磨练和对社会的思考。于是,在接触社会生活时,对看到的繁雜社会现象难以理解。分不清哪些是真善美,哪些是假恶丑。同时,由于缺乏人生经验,人生阅历浅,能力不足,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想有所成就,但又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和经历磨砺的毅力。
二、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对策
新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要求学校承担起培养高素质大学生的重任,即培养具有优秀道德品质和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的大学生。同时也需要社会提供一种良好的道德环境,给大学生创造一种有利于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氛围。
1.加强社会环境中的道德建设
社会环境是大学生发展的外部条件,对大学生道德观的形成和变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社会环境也是最能影响大学生道德观的因素之。环境对大学生的道德观有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环境既能强化道德观教育,也能弱化甚至是抵消道德观的教育,因此,对社会环境必须经行综合治理。社会各界应积极倡导道德建设,积极踊跃地参加道德建设活动,为高校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方面,社会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作为重要的舆论工具,通过对先进典范的宣传,起到从正面引导教育的作用。同时,也对背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言行给予批判,从反面起到约束作用。
2.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加强道德观教育
学校是大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所以,解决大学生在道德观方面的困惑,加强大学生道德观教育,首先必须要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建立和完善学校德育体系。针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进行国际局势、国情民情的教育,利用生动直观的多媒体、社会实践手段,搭起学生与社会之间认识与理解的桥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根和历史使命感,用科学的思想丰富和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提高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自觉抵制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无政府主义的影响,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其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设一种安定有序的环境,要通过科学的管理、完善的制度、健康活泼的集体活动来营造一种健康、活泼生动有序的文化氛围,为校园文化注入新的生机活力;还要完善学校的舆论环境,积极发挥舆论的作用,树立良好的党风、校风和学风,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3.提升家庭的教育作用
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能为以后的教育打下基础,抵制社会不良影响,强化社会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而且能影响一个人的道德观及价值观的形成,使其受益终身。因此,要使大学生道德观困惑有所缓解,必须重视家庭教育,家长自身的能力素质及其正确的教育方法是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家长要善于挖掘孩子身上的“金”,要善于磨亮子女身上的闪光点。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加强家长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要多与孩子进行交流,关注孩子的成长,及时了解孩子存在的问题及思想动向。另外,要革除家庭教育中的封建残余,反对家长专制作用,促使家庭教育建立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建立和睦的家庭。而且在家庭教育中,不能忽视了道德品质的要求,只注重学习成绩的好坏。
4.提升道德修养的同时加强道德实践能力
大学生要在提升道德修养的同时加强道德实践能力,这是解决道德认识与行为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首先,大学生要经常性地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全面走进社会、认识社会.正确地认识国情,引导他们全面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自身的道德实践水平。其次,大学生要认识到道德修养对自身的重要性。用传统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来要求和规范自己,用先进典型的模范人物事迹来激励自己,用自己的实践来考察自己,不断地对自己进行道德修养教育,通过道德实践来增强自身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激发自己对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的兴趣。古人云:“有才无德,其行不远,”道德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中占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以及对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决定了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就会制约大学生的成长和才智的真正发挥。
大学生道德方面确实存在缺陷,但总体上是好的,社会上的一些人不应因某些大学生的行为而一味否定大学生。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不仅反映了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而且决定了社会公民的总体素质和民族发展的未来,只有准确把握大学生道德现状,因势利导,采取有效的对策,才能引导大学生道德观念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才能培养出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社会环境的合格人才。我们相信,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通力合作,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会显著提高,中国也会有一个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彭华民 杨心恒主编.社会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3]李春秋.新编伦理学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