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主观幸福感与集体意识的关系:主动性人格的中介效应

2017-04-20 04:54:25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新生

沈 丽 娜

(衢州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浙江 衢州 324000)

大学新生主观幸福感与集体意识的关系:主动性人格的中介效应

沈 丽 娜

(衢州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浙江 衢州 324000)

集体意识是强调服从集体利益时也能保护个人正当利益,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都有积极意义,主观幸福感是衡量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主动性人格是一种稳定倾向。为研究主动性人格、主观幸福感与集体意识三者的关系,采用牛津幸福感调查表、主动性人格问卷和自编集体意识问卷对大学新生进行调查,数据分析发现三者之间是显著正相关,且主动性人格在两者之间起中介效应,越主动的人越能够融入新环境,主观幸福感提升的同时集体意识也会增强。

主动型人格;主观幸福感;集体意识;大学新生

引言

主动性人格(proactive personality)是Bateman & Crant(1993)首次提出的概念,主动型人格是主体主动采取措施改变周围环境的一种倾向,主动性主体会主动地利用环境,发现问题,善于捕捉机遇,果敢行动;不主动的主体会比较消极,被动等待环境和机会,难以做出改变[1]。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与人的身体、生活、工作、交际都密切相关,幸福感高的个体在工作中都是事半功陪,而生活质量也会随之提高。对集体意识(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进行量化研究的不多,陈夏(2012)、林丽萍(2014)对大学生集体意识研究认为,大学对集体意识的教育在弱化,内容泛华,而大学生个体重个人轻集体,自主性强而自律性弱、知识丰富沟通不畅、有特长但合作困难[2-3],而集体意识的增强对于社会建设、大学生性格的完善和个人将来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本研究将选择没有完全定性大学新生作为被试对三者关系进行量化分析。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被试

在浙江某高校随机选取300名大学本科新生,分别进行两次问卷发放,第一次发放150份进行研究工具的预测,检验信效度,回收143份,剔除规律作答、随意填写、缺失值问卷之后,有效问卷124份,回收有效率82.67%;第二次发放150份进行正式测验,回收有效问卷136份,回收有效率90.67%。

(二)研究工具

1.主观幸福感

采用牛津幸福感调查表(OHI),一共有29个项目,采用1-6表示完全不同意-完全同意李克特式计分,幸福指数就是平均分,测量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指数,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在本研究的预测和正式施测中cronbach信度分别为0.875和0.880。

2.主动性人格

在Bateman主动性人格问卷(PPS)17个项目的基础上结合赵粉(2013)的研究,选择10个项目成为大学生主动性人格问卷减缩版,采用1-7表示非常不同意-非常同意内部李克特式计分,一致性信度为0.812[4],在本研究的预测和正式施测中cronbach信度分别为0.875和0.739。

3.集体意识

结合林丽萍(2014)研究结果,在进行分层次访谈基础上自编大学生集体意识问卷,分为15个项目,包括班集体情感、集体活动、关注国家社会、寝室小集体、与人合作协商、公益志愿等方面的陈述,采用李克特计分,1表示非常不同意,7表示非常同意,总数表示一个人集体意识的倾向程度。在预测中15个项目因子载荷均高于0.4,cronbach信度为0.864,分半信度为0.828,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分析发现其KMO值为0.840,Bartlett球型检验统计量为662.005 (P=0.000),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出x2=169.56(p=0.00),df=80,RMSEA,NNFI和CFI分别为0.093,0.91和0.93。综合数据分析和理论设想,集体意识问卷分为5个因子,每个因子3个题项,集体活动表示愿意和真实参与学校、班级等集体活动;寝室氛围表示积极营造大学宿舍小集体的良好氛围;合作意识代表与人协作分享的态度;关注社会表示关注国际国家和参与公益志愿;班级情感代表对班集体的喜好归属情感。在正式测验中集体意识问卷的cronbach信度为0.872。数据表明集体意识问卷信效度较好。

4.统计工具

采用SPSS16.0和LISREL8.7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表1 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 T检验和方差分析

二、结果

(一)大一新生主动性人格、主观幸福感和集体意识的差异检验

经T检验和方差分析,发现大一新生的主动性、主观幸福感和集体意识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户籍、生活费等变量上没有显著差异,集体意识的各个因子只有在生活费上存在显著差异,经过LSD多重检验,发现生活费≤800元的大一新生比生活费800-1500元的人得分高,存在较大差异(p=0.003),详情见表1和表2。主动性人格、主观幸福感和集体意识服从正态分布,其中大一新生的主观幸福感与常模4.3平均分接近。

(二) 大一新生主动型人格、主观幸福感和集体意识的相关分析

经相关分析,发现主动性人格、集体意识与主观幸福感都是显著的正相关,集体意识的各个因子都是正相关,可以进一步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具体见表3。

表3 相关分析

注:*表示p<0.05,**表示p<0.01,上同。

(三)主动性人格对主观幸福感与集体意识中介效应分析

为验证主动性人格在主观幸福感与集体意识关系中所起的作用,参照温忠麟、侯杰泰和张雷(2005)对中介变量的研究认为,如果变量X通过影响变量M来影响变量Y,则称M为中介变量。而验证方法是采用回归分析依次对系数c’、a、b、c进行检验,如果c、a、b、c’四个系数都显著则是部分中介效应,如果c、a、b三个系数显著则是完全中介效应;如果c显著但是a、b至少有一个不显著,则进行Sobel检验,显著就是部分中介效应,不显著就没有中介效应;如果C也不显著则停止进行中介效应检验[5]。数据分析发现四个回归系数检验都是显著意义,所以是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为0.435×0.424/0.572=32.24%,具体见表4。用LISREL8.70验证模型,得出x2=36.349 (P=0.0508),df=24,RMSEA,NNFI和CFI分别为0.0649,0.973和0.982,说明模型拟合较好。

表4 主动性人格的中介效应检验

注:SE是标准误,***表示p<0.001。

(四)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由于同样的数据来源、同样的测评环境、同样的题目特征所造成的变量之间人为的共变就是共同方法偏差,有两种控制方法,首先是程序控制,在本研究中科学使用测量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填写、剔除无效问卷,另一方面也进行统计控制,采用Harman的单因素检验法,该方法认为如果数据分析只得到一个因子或者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超过了40%,则表明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而如果得到了多个因子,且第一个因子的变异量不超过40%,则表明共同方法变异问题并不严重。对正式测验136份数据54个题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KMO值为0.754,可以进行因子分析,检验未旋转的因子分析结果,抽取了17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第一个因子的特征值为11.260,解释总变异量为20.853%,说明共同方法偏差不是很严重。

三、讨论

(一)人口统计学差异

在主动性人格、主观幸福感和集体意识总分上,大一新生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户籍、生活费上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仅仅只有生活费低于800元/月的大一新生比生活费在800到1500元/月之间的新生关注社会信息和更愿意做志愿,这可能表明生活费比较少的学生会更多尝试去接触社会,获得更多的机会改变自己。丁园园(2005)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时发现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经济情况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6],蔡华俭等人(2008)研究认为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和性别角色上均没有显著差异[7],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在主动性人格上李佳芹(2014)研究认为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要高于女生,而在是否独生子女以及生活费上不存在显著差异[8]。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男女平等观念进一步加强,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生育政策及生育观念不断转变,大学生初始状态差异并不是很大,这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和集体意识可以进行系统的规划。

(二)主动性人格、主观幸福感与集体意识关系紧密

以往研究主动性人格多是与适应、工作绩效、职业生涯、创业、创新行为等相联系(文芳等,2011;张振刚等,2014)[9-10],大一新生的主动性和主观幸福感都符合正态分布,与集体意识总分呈显著正相关,且主动性人格对主观幸福感与集体意识起部分中介作用。表明大一新生中越是具有主动性的人,越能够适应新的学校环境,越愿意探索新鲜事物,能够努力解决问题,对学校、集体生活的满意度会提升较快,主观幸福感会上升。另一方面,愿意接受新的学校、班集体、新的朋友,并愿意参与集体活动,热爱关心集体,在新的环境中适应之后集体意识也会上升,主观幸福感又会促进集体意识的增强。姚新华等(2016)对90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研究时认为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家庭学校教育、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支持、丰富的课外活动都是提升幸福感的重要因素[11],同样这些因素与当代大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也是相关的,对于容易受网络信息、海外不良因素影响的大一新生,增强集体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1] Bateman T S, Crant J M. The proactive component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 measure and correlates[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993, (2): 103-118.

[2] 陈夏.大学生的集体意识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3] 林丽萍.“90后”大学生集体意识培育研究[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4] 赵粉.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特点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5] 温忠麟,侯杰泰,张雷.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心理学报,2005, (2):268-274.

[6] 丁园园.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05.

[7] 蔡华俭,黄玄凤,宋海荣.性别角色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模型:基于中国大学生的检验[J].心理学报,2008,(4):474-486.

[8] 李佳芹.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4.

[9] 文芳,毛晋平.主动性人格理论述评[J].社会心理科学,2011,(2):15-19.

[10] 张振刚,李云健,余传鹏. 员工的主动性人格与创新行为关系研究——心理安全感与知识分享能力的调节作用[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 (7):171-180.

[11] 姚新华,郑云恒.90后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教育策略[J].黑龙江高等教育,2016, (6):85-87.

(责任编辑:张连军)

10.3969/j.issn.1009-2080.2017.01.002

2017-01-12

衢州学院辅导员精品项目。

沈丽娜 (1989-),女,安徽安庆人,衢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教师,硕士。

G444

A

1009-2080(2017)01-0009-04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新生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好日子(2022年3期)2022-06-01 06:22:10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重获新生 庇佑
中国慈善家(2022年1期)2022-02-22 21:39:45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英语文摘(2020年11期)2020-02-06 08:53:32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法律方法(2018年2期)2018-07-13 03:22:06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海峡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 19:08:23
新生娃萌萌哒
视野(2015年4期)2015-07-26 02:56:52
幸福感
小说月刊(2014年7期)2014-04-18 13: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