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幸福感』

2017-04-20 07:55编辑严芳
父母必读 2017年4期
关键词:幸福感爸爸妈妈

编辑|严芳

提升『幸福感』

编辑|严芳

事实上,令孩子感受到幸福及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感受到幸福的孩子,被幸福感浸润的孩子,更愿意付出,更乐于合作。

袁坚

文学博士,早教专家,潜水员,专栏作者,出版有《猫博士育儿笔记:换个方式爱孩子》,联合翻译绘本“神奇的世界”系列,创作“小狐狸卷卷”系列儿童故事,创作“山海经”系列海洋主题幻想小说。

谈了太多严肃的话题,这次我们来聊点儿温暖的、愉悦的。我想说说,如何提升孩子的幸福感。

有个学生的妈妈最近跟我说,她觉得她自己是普通人,自己的孩子也应该是个普通人,未来不管是读书还是生活,健康快乐最重要。在她看来,人的一生平淡、温暖才是最好的。希望孩子能始终保持一种温馨和平常心,少一点功利性,那样会觉得生活是美好的。

这几句话听在我耳里觉得非常温暖和美好。我完全能接收到这位妈妈想要传递给孩子的东西。之前我在专栏里谈到的多半是“如何协助孩子成长”,以及从我个人的兴趣角度,会比较多谈及“如何令孩子接触到广阔的、多元化的世界”,着重点在认知与拓展,目光总是投向远方,似乎很少提及近在身边的事物、与个人情感与状态相关的话题。那这次就刚好来聊一聊。

和孩子一起做有趣的事

这让我想到最近在网上做在线家庭教育咨询时,也有位妈妈,挺苦恼的,来问我说:6岁的女儿变得很难相处,不肯听她的话,反倒是对爸爸的话挺爱听。

我问这位妈妈,平时跟女儿相处主要是做些什么?她想想,也没什么,无非是各种生活琐事,比如有一天她要求女儿自己洗袜子,孩子不乐意,把脸盆给打翻了。然后我又问,那孩子喜欢爸爸什么?她说,喜欢爸爸会弹钢琴,两人在一起能玩得很开心。

6岁其实是孩子自我意识的新阶段,在此之前是更多地听从父母的意见,在此之后是自己的主张变得越来越强烈;在此之前是对妈妈有全然的依赖,因为需要很多照顾,在此之后则对外部世界有越来越大的好奇心。但这些理论我都没有跟这位妈妈讲,因为她需要的是解决之道,而对孩子来说,问题的解决总是要通过非常具体的、切实的行动。

所以我给了这位妈妈两个建议:

第一,展现自己的爱好与专长,让自己从“生活琐事的照料者”这个角色中摆脱出来。这是很多妈妈都容易陷入的误区,有了孩子以后,在家里的身份角色单一,把从前的兴趣、爱好都废弃了,整个人就失去光彩。事实上,如果能展示出自己最有趣、最优秀的那些特长,很容易就会吸引到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觉得:哇,我的妈妈真棒!

而且从妈妈的兴趣、爱好中,孩子能够获得多元化的滋养,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美好。妈妈可以邀请孩子与她一起享受这些“小确幸”:妈妈先做起来,带动孩子一起参与。就像爸爸会弹钢琴,孩子就可以一起享受音乐,哪怕她并不弹琴,也可以跟着爸爸的弹奏唱歌、跳舞。

第二,跟孩子相处不只有“提要求”这一种方式,恰相反,占据生活大部分时间的,应该是大家一起做各种有趣的事情。比如,我们家孩子喜欢搭乐高,我会协助他找材料(很琐碎,是他最不喜欢的步骤),进而跟他一起发展出给材料分类的新方法。比如,我们家孩子还喜欢画画,而我擅长写故事,我俩就来合作:他为我写的故事配上插画,我为他的画儿编出新故事。

这也是很多妈妈容易陷入的误区,把自己固定在了“行为习惯的监督者”这个角色里。当然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很重要,但是,这并非生活的全部。事实上从我的经验来说,如果妈妈能愉快而投入地陪伴孩子做各种好玩的事,孩子在这些经历中对妈妈的信任度、亲切感和合作性都非常高,这种相处模式会延展到其他方面:当妈妈提出行为要求时,孩子的响应度也更高。

或许可以总结为:感受到幸福的孩子,被幸福感浸润的孩子,更愿意付出,更乐于合作。

更多提升幸福感的小技巧

其实小孩子是非常容易满足的,一点点“小确幸”都能让他幸福满满,完全不需要大动干戈,只需要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中稍微多花一些心思而已。而每当他感到幸福时,都会很直接地通过表情、言语和肢体动作表达出来,这反过来也给了我很多的鼓舞:他的愉快、兴奋,就像家里的阳光,会感染到每一个人。我总结了一部分能带给他,也带给我自己幸福感的小动作。

运用故事和意象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需要“写故事”的专长,爸爸妈妈们完全可以借助现成的素材。比如我们家孩子特别喜欢龙猫,在采买日常用品比如靠垫、浴巾、拖鞋时,我就会找找相关的设计,每次都有很好的效果。围巾和帽子我定做了小恐龙款,他可以扮演一只暖暖和和的小怪物,把相关的绘本故事都演上一遍。袜套今年找了小苗苗款的,很清新。我甚至买了一顶同款的毛绒帽子给自己戴。小家伙超爱摸我的头,哈哈!

保持适度的冗余

比如我们家的零食柜里总有好多存货,而且还会定期补充。所以在孩子的“心理账户”上,零食这一项永远有结余。“不用担心匮乏”不仅是安全感,其实也是一种幸福感。孩子因为有绝对的信心,就更愿意约束自己:不会一口气超量地胡吃海塞。当然,我也限定了,是“适度”冗余,我们会定期整理零食柜,看看有哪些品种剩余数量较多,在清理掉它们之前,就不再补充,这其实也是在培养孩子的资源管理意识。

时不时来点变化

新鲜感对孩子来说也是很好的养分,而再好的东西如果持续不变、不断重复也会边际效用递减。所以,在我上面的举例中大家或许已经看到,比如对意象的选择,就会有好几种,事实上每一次提供出新的意象,我们家孩子都会欢喜很久。还可以不定期地做点与平常不一样的事儿。比如说去听一场音乐会、看一场画展、逛逛博物馆。前提是,要抱着轻松愉快、享受乐趣的心情,确保这些都是自己本身就喜欢做的,不要带功利性,要求孩子必须从中“学习”到什么。

超出预期一点点

最后,爸爸妈妈其实是最了解孩子心愿的人,我会倾向于在合理的范围内,不仅满足孩子的心愿,而且超出他的期待那么一点点。这里有几点:首先是对孩子愿望的理解,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家长的角度出发,去给他家长认为的好东西。其次就是多出来的那一点点,其实并没有增加太多的花费(不管是精力还是金钱),却恰恰就是幸福感的最佳来源。你可以称它为惊喜,而我则更愿意理解为:刚刚正好满足的是需要,超出部分提供的是爱。

猜你喜欢
幸福感爸爸妈妈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我和爸爸
爸爸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爸爸冷不冷
不会看钟的妈妈
可怜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