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潭平
英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语言都具有一定的人文特点,英语教学也必须加强人文教育,才能让学生学习真正的英语。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育人为本”教育方针的不断深入落实,以及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正被深入落实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新的世纪是一个人文价值逐步走向趋同的世纪,是一个确立对人的尊严,尊重生命、尊重个性、个性自由、个体自律的世纪。英语课程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具有其特殊性。其一缺少一定的自然语言环境,其二跟母语教学的冲突、联系,使得英语教学的难度极大。为此,要以落实新课程标准为切入点,倡导以人为本、以个体的发展为宗旨,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形成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全面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学生英语素养。
一、注重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强化英语教学的人文感染课堂英语化
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英语语言环境,这就要求老师尽量用英语组织和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浓厚的英语语言学习氛围。从第一节课起,教师就要使用英语课堂用语。首先解决急用的几句:Hello! Good morning(afternoon).Stand up. Sit down, please. Listen to me. Read after me.以后每节课坚持循环使用,并逐渐增加句数。碰到学生迟到、进办公室,都会主动运用英语与老师对话:S:Excuse me, May I come in? T: Come in. S:I am sorry! 经过日积月累,学生基本听的懂简单的课堂用语,增强了学习英语的信心,觉得听说英语并不难,为培养英语语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过程生动化、形象化,融入人文教育
学生的英语思维空间有很大的局限性。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听说英语,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作到表情化、动作化。通过老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来演示说明教学内容,即以姿势说话。如教Listen,以手半握拳放在耳后,同时做倾听动作,反复几次后,只要半握拳手放耳后,学生便心领神会。同样,以双臂合拢轻轻向上抬起,学生便知是whole class齐读,这样节省了教学时间,加大了学生听说英语的练习密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要把英语学习内容融入到学校生活中,如每天上学、放学进出校门时,要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都以英语进行问候。无论在校园中还是楼梯口碰到同学,教师总会打招呼:“Hi!”“Good morning(afternoon)!”“How are you?”一段时间后,学生课外见到教师,就会争先恐后地用英语招呼我,养成了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习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三、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增强人文情感
师生关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观为前提的。如果教育者认为,人的天性是懒惰的,不思进取的,需要严格教诲才能启迪良知,那么权威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最为有效的。传统的师道尊严,便是权威型的师生关系的体现。现代教育观则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而权威型的师生关系无疑会扼杀儿童的创造力与禀赋。因此构建合作、和谐、互动、融洽的师生关系尤其显得十分必要。合作就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过去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制你学习。”现在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吸引”,就是“注重个体的人文发展,使儿童乐于学习,使他们乐意参加到教师和儿童共同进行的教学活动中来。”和谐是指师生之间的情感聯系,爱是其中的核心要素。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尤为如此。
四、关注学生和谐发展,实施人文主体关怀
传统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人为本”的理念正在教学中深入落实,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母语习得研究及外语学习研究均证实:外语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应该是“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着老师走。这样一来,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跳出了被动灌输的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