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淑莲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达到“熟练”、“比较熟练”、“会”三个层次,在计算的范围上做了“四个为主”和“三个不超过”的明确规定。那么,如何加强计算教学,提高计算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是课堂计算教学的重点
1.遵循认知规律,让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为突出。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形象直观使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不仅让学生知其然,更重要的然他们知其所以然。例如,在教学乘数是一位数乘法时,让学生看图,从摆小方块、数小方块等形象思维入手,抽象出一位数乘法的法则。
2.运用“迁移”规律,促进计算法则的掌握
在计算法则教学中,主义唤起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回忆,寻找新旧知识的最佳结合点,运用旧知识的迁移学习新法则。例如小数加减法法则学习,课建立在加减法法则的基础上进行理解。
3.重视算法指导,在计算的合理性、灵活性上下功夫
在讲情算理、揭示规律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解题的技能、技巧,使解题过程既正确,又合理。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法则、定律,使解题过程最优化。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认真审题是计算正确、方法合理的前提保证。比如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的时候,就应该要注意让学生做到:看清数字和运算符号,根据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看能不能进行简算等等。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正确的计算。还应该要学会认真的检查。学生计算上出现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并不是出于对计算方法、算理等方面知识的不掌握,而是出现将式子中的数字看丢、计算符号看错,错误判断运算顺序等。如:99 +1÷99+1学生容易将99+1放在一起进行运算。结果与(99+1)÷(99+1)相混淆。基于以上诸多方面造成学生计算存在问题的原因,教师必须能够分析病因,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品质,教给学生简算、巧算的方法,使学生能够细心准确地进行计算,善于发现数字的规律。计算时要严格规范计算过程,解题时,要求学生做到计算格式规范,书写工整,作业和卷面洁净,即使是草稿,也要书写工整,字迹清晰,计算时要让学生养成自我验算的习惯。
三、创设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情境
例如,教学口算45+30,可以创设实际生活的具体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欲望。接着让学生思考怎样算出45+30的得数,可以让学生合作讨论算法,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算法,使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或经验,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或策略主动寻求问题的解决,形成自己的算法。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使不同的算法呈现出来,这时就会出现算法多样化。交流中,某些算法可能是不完整的或是不正确的,但通过学生学习成果的交流,能使呈现出来的算法得以确认或得到调整和修正,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还要提倡计算方法的灵活性。如:学习了9的乘法口诀以后,出示题目:“美术室有9个男同学,女同学是男同学的2倍,美术室一共有多少个同学?”这道题的解答方法不唯一,学生出现了三种列式,即9+9+9、9+9×2、9×3并能说出其道理。这类题的解答方法灵活多样,学生跃跃欲试、主动探索,敢于展示自己的分析方法,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促进了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
四、突出重点,加强训练
计算能力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训练时要注意:
1.突出重点
如万以内的加减法,练习的重点是进位和退位。要牢记加进位数和减退位数,难点是连续进 位和退位;两三位数的乘法要练习第二、第三部分积的对位;小数的计算则注意小数点位置的处理,加、减、除法强调小数点对齐,注意用“0”占位;简便运算则重点练习运用定律、性质和凑整。因此,在组织训练时必须 明确为什么练,练什么,要求达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打好基础
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口算方法,根据各年级对计算的要求,围绕重点,组 织一系列的有效训练,持之以恒,逐步达到熟练。凑整的训练一定要加强,如:74+26=100,63+37=100,252+ 748=1000,25×4=100,125×8=1000等,要教給学生迅速观察,判断、凑整的能力。这些要求到了中、高年级也不应忽略。同时要加强乘、加的口算训练。
总之,小学计算教学,我们既要继承传统计算教学的扎实有效和发扬课改初期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要冷静思考计算教学对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学与课改初期教学中总结经验,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使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真正推崇扎实有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性计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