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长琴
【摘要】新课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创建方法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式。新课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0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平时教学所说的“轻负担、高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就是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的折射和反映。
一、深入钻研教材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阁。
二、激发学生兴趣
苏联教育家说:“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开端。因此,我们必须以兴趣为着力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才能顺利开展。教学设计尤为重要,单单的内容生动是不够的,还要有一套新颖的教学手段。同时,教师还应该对教材烂熟于心。
三、提升课堂效率
改变教与学的关系,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首先,教师要明确自身角色,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宰者,课堂上切忌繁琐的讲解,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练习和思考。达尔文说:“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由此可见,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因素。小学生缺乏抽象思维,其抽象思维的发展需要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来引导。也正是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所以他们对色彩斑斓、直观形象的事物较感兴趣。多媒体技术具有变抽象为形象的强大功能,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诸多方便,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因为多媒体技术声形并茂,学生看了一目了然,省去了教师讲解的时间,扩大了练习的空间,再加上多样化的练习形式,学生学得也就非常有趣,自然教學效率就提高了。另外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本内容以色彩艳丽的画面、形象逼真的动画呈现出来,同时还可以配上深情的音乐。每当老师放映幻灯片、播放录相和录音的时侯,学生的情绪立刻变得高涨,目不转睛地欣赏着画面,在优美的乐曲中,他们入情入境。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能无趣产生呢?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怎能不深刻呢?
四、培养主体意识
小学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对象。因此,教师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自我发展的独立活动空间,让他们各尽其能、各抒己见,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这样,学生始终在教师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五、精心设计教学
1.精心导入
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先声夺人,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乐知”“乐学”的欲望。设计优美生动的导语,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的情境,叩开学生的心灵,是很重要的,可使学生或悄然动容,或神思飞越,或跃跃欲试,或期待盼望,从而很快进入“共振”的境界。
2.创设问题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3.创设学习氛围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首先应是一篇流淌着诗意美的散文。对一个老师来说,他不但要有又专又博的知识,还要有敏捷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教学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它是在逻辑语言、科学语言的基础上提炼升华而形成的、为浓烈的感情浸泡透了的、形象化的、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的语言。教师运用这种审美化、情感化了的语言去讲课,就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感情,充分显示出教学语言“以情激情”的巨大美感作用。
4.让学生唱主角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因此,教师应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课堂“活”起来。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学“语文”,用“语文”的情景中,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
5.练习巩固拓展
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了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六、加强学法指导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若学生学语文知识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会事倍功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学生通过学法指导后练习学法,最后掌握学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有法可依的。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来得出结论,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
总之,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以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新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自我发挥才能的机会,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