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金梅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寻找有效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学习和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有更多的机会亲自探索,操作实践,与同学合作讨论、交流,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切切实实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4-0225-0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教师为孩子们搭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感悟的学习平台,提供充分参与数学学习和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以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切切实实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巧设问题情境,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师应该为有效课堂设计一个开放积极的、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富有挑战性的情境,既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又促进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将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发散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新知之目的。
例如,教学“折扣”时,我做了如下设计:“老师上周日在逛街,发现有两家超市卖完全相同的商品,却标着不同的打折方法。新华都超市标着九折优惠,而佳源超市标着八折大酬宾,你们说老师应该上哪家超市购买这种商品?”同学们顿时活跃起来,各抒己见,有的说到打佳源超市去买,因为它打的是八折,比九折低;有的说去新华都超市买,因为这本来的价钱低一些;还有的说,先看看两家超市原来的标价后再定论。这时候,我马上问:“原来的标价就是百分数问题中的什么量?”有的学生马上回答:“原来的标价就是百分数问题中的单位1。”
这样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在教学中教师没有让学生沉溺于“帮老师出主意”中,而是及时提炼数学问题——原来的标价就是百分数问题中的什么量?既使学生在无形中参加了单位1的训练,又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问解决题的能力。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在学习有关“折扣”问题时就不会感到乏味,他们的兴致就会高涨。同时,让我们领略到了情境创设的真谛——情境创设不是仅仅是趣味化,更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手段
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合理运用多媒体,可以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找规律》一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我创设了一个个美丽生动、熟悉亲切的生活情境:先通过课件演示动物王国运动会上运动员们的出场情景,让学生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初步感知规律;再出示小猴家的厨房说一说:你觉得美吗?在这些美丽的圖案中还隐藏着有一定的规律哟!你能找出来吗?让学生寻找规律;而在运用规律时,也是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出各种美丽的图案,让学生在学习中感觉到了生活的美,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运用动态演示形象地演示了图形一种种不同的循环运动规律,不仅容量大、速度快、效果也更好,既调动了学生兴趣,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优化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打破了传统教学圆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探索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认识圆,感悟圆的特征。在探究环节,我一共设计了三次操作活动。
第一次: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先让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然后教师示范画圆,让学生友情提醒我画圆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在画圆的过程中,学生初步感知圆规两脚间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
第二次:1分钟画半径比赛。让学生在操作中验证猜想:在一个圆内,半径有无数条。再追问:如果时间无限延长,半径不断地细下去,直到无穷无尽,半径就有无数条。再次体验了上述结论,并渗透了极限思想。
第三次:折一折:将一个圆对折现展开你有什么发现?认识圆的“轴对称性”。
这三次操作活动,既让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又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动性。
四、优化练习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1.练习设计要体现趣味性。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当学生对某一学习内容的练习活动产生深深的兴趣时,他就会积极思考、大胆探索而又不易产生疲劳之感。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根据教材教学内容和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讲故事、做游戏、竞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练习方式增加题目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练习设计要体现实践性。“学以致用”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在进行练习设计时,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把练习与生活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活学活用,深刻地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如学习“圆柱的认识”以后,我设计了如下实践性作业:(1)找一找。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形的。(2)做一做。根据圆柱的特征,制作一个圆柱。可以用硬卡纸制作,也可以利用自己身边的废旧物品制作。(3)涂一涂。将制作好的圆柱体表面涂上不同的颜色。颜色要能体现出圆柱的特征。(4)说一说。根据自己对圆柱的认识,将圆柱的特征说给爸爸、妈妈听。这样的练习设计,让数学学习融入到生活实际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身边处处有数学。同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仅对圆柱体底面、侧面特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使乏味的数学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学到的将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練习设计要体现层次针对性。练习设计既要符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发展的规律;又要贯彻“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之后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不同的发展。根据练习内容和达成目标,可设计“闯关游戏”,根据练习题难易程度一般可分为三关。第一关的为基本达到目标的要求的练习,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完成;第二关的则适度提高要求,发散学生思维为主,适合中上生完成;第三关练习是在基础之上的延伸与拓展,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可选择。
如我在教学《植树问题》时设计了如下练习。
第一关:要在200米长的小路一边安装路灯,每隔10米装一盏(两端都装),一共要装多少盏?第二关:为美化校园,学校准备在长50米的塑胶直跑道的一侧每隔5米栽一棵树。根据提供的信息,请你算一算:一共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第三关:活动课时小朋友做游戏,每隔1米站一人,一列队伍有9人。这列队伍有多少米?
上边第一关的练习植树问题模型的运用进行巩固,训练目的达到本节课的基本目标。第二关比第一关思维含量高一点,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三关要联系实际情景,将现实中的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此类题目留给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有挑战性。这样的练习,不仅有效地巩固了知识,而且还促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培养。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真正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坚持“以学为本”,要做到学生学和教师的教有效统一。让学生主动地思考、探索,成为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体现自我。这既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也是深化教学教改的急切呼唤。
Abstract:The mathematics curriculum standard pointed out:"the effective mathematics learning activities cannot simply rely on imitation and memory. Hands-on practice,the independent exploration and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is the important way for students to learn mathematics. Therefore,in the process of mathematics teaching,the author tries to find effective ways to provide time and space of full participation in mathematics learning and activities for the students,so when students learn knowledge at the same time,there are more opportunities to personally explore and practice,and students can cooperate、discuss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to acquire the joy of success,which can reall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optimization;Mathematics classroom;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