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沧州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属华北平原东部黑龙港流域,东临渤海,北靠京津,南接山东,全市总面积为14369km2。全市总人口768万人,乡村人口593万人。本文就沧州小麦生产情况的现状,提出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关键词:沧州;小麦;生产情况;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5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2331010
1 粮食生产基本情况
1.1 农业自然条件
沧州是传统农业大市。全市耕地总资源76.43万hm2,常用耕地面积70.99万hm2。全市旱(盐)碱地面积为30.93万hm2,其中非盐碱化的旱地面积为13.16万hm2,盐碱地面积17.77万hm2。在全省旱作区划中属滨海低平原旱作区。全市常年粮食总产480万t左右。
沧州属河北省严重干旱地区,是河北省唯一没有地表水源的城市。全市每667m2均占有地下水109m3,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年降水量为549~642mm,年蒸发量为降水量的3.3倍。
1.2 基础设施建设
截止到2014年底,全市共有机井67148眼,其中浅井37580眼、深井29568眼。截止到2012年末,有效灌溉面积达47.65万hm2,节水灌溉面积38.28万hm2,其中喷灌面积1.644万hm2。
截止到2014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1215万kw,拖拉机保有量27.4万台,其中大托保有量2.6万台,小托保有量24.8万台,配套各类农机作业机具59万部。小麦机收、机播率达到98%、99%;玉米机播、机收率达到95%、75%。
1.3 粮食生产和新型经营主体
全市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8600余家,家庭农场5900余家。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2 小麦生产基本情况
全市小麦常年播种面积38.67万hm2左右,播种面积最大年份(1978年)达到48.07万hm2。总产量20亿kg左右,单产340亿kg。
沧州地处黑龙港流域,九河下梢,横跨N37°线,耕地土壤有壤土、沙土、潮土、黏土、盐渍土等多种类型,以黏土为主。就沧州市本身来讲,小麦产量普遍偏低。高中低产田比例4:4:2,其中小麦低产田主要分布在运河以东的沿海县市,运河以西县市由于土壤、灌溉条件不同,低产田也有一定面积的分布。
近几年来,为有效提高小麦产量,保证夏粮丰收,沧州市突出抓好以下几点:全面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坚持严格执行国家富农、支农政策,通过落实国家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粮食直补、小麦“一喷三防”、农机购置补贴等补贴措施,减轻了农民麦田管理投入的压力,大大增强了广大农民麦田管理的积极性;技术措施落实到位。近几年,沧州市在小麦生产上,宣传推行“七分种三分管”的种植理念,技术落实关口前移,重点做好小麦播种环节关键技术落实,打好丰收的种植基础。同时,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机械深松、配方施肥、播后镇压、“一喷三防”等系列集成的关键技术,通过技术措施为小麦丰产保驾护航;加快高产品种的更新。近些年,河北小麦育种水平提升很快,在小麦生产上,加快育成新品种推广,淘汰过时老品种。目前沧州市除黄骅、海兴等沿海盐碱瘠薄地种植老品种冀麦32外(特殊土壤条件,该品种无替代品种),其它县市均种植如石麦15、衡4399、观35、济麦22等高产新品种,发挥高产新品种的增产优势和潜力;项目捆绑,多部门联动。把农业、农业开发、扶贫、土地、水利等多部门农业项目资金能够整合的进行有机整合,通过部门联动、项目整合、资金捆绑集中投入小麦生产,提高小麦生产的潜力和后劲。
3 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及潜力
3.1 种植比较效益不高
通过效益分析,沧州市小麦每667m2收益100元左右,如果把农民投工投劳算进去,纯收益更低,个别低产区出现零收益,甚至负收益,影响了农民种麦积极性。
3.2 农民的种植观念改变
过去,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农民惜地如金,但市场化经济,城镇化发展,外出或到乡镇企业做工高收入的诱惑,广大青壮年农民已走出黄土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向“三八”、“六一”、“九九”群体转移,农业生产后劲不足彰显。
3.3 小麦种植管理难度大,成本高
小麦生育期长,从种到收历时8个月,期间,遭遇旱涝、病虫草害、倒伏、干热风、烂场雨等各种灾害机率大,管理应对起来难度大,成本高,用工多。特别是近几年,沧州市小麦生育期内,各种极端天气频发,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出现,农民疲于应对,降低了种植意愿。
3.4 水资源匮乏
小麦是高耗水作物,沧州市又是极度缺水地区,地下水超采,水位下降严重,地表水匮乏,小麦种植灌溉用水成本高,难度大。目前,水已成为小麦种植面积震荡,左右农民小麦种植意愿的重要原因之一。
3.5 小麦种植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
虽然近年来沧州市土地流转工作有了较大发展,但总体看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仍然较低,一家一户小田块生产的情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沧州土地资源丰富,旱盐碱地、中低产田农业开发潜力巨大,要不断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实施“棉花东移”战略,解决粮棉争地;努力推进复垦、复耕。
4 促进小麦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
4.1 稳定提高小麦价格,鼓励深加工,提高小麦收益
根据形势发展,国家应继续逐步提高小麦收购最低保护价,避免 2011年、2012年出现的小麦、玉米价格倒挂,挫伤农民种植小麦积极性的情况。积极鼓励、扶持小麦精深加工企业发展壮大,有效提高小麦商品率,增加小麦生产附加值,提升小麦效益,增强小麦种植的吸引力。
4.2 进一步制定出台扶持政策
前期国家粮食直补、农资直补、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但随着形势的变化,这些补贴政策对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已刺激不大,今后应有针对性的加大物化补贴内容。对农民用种、用肥、用药实行统购统发。同时,进一步加大鼓励种粮的奖励措施。
4.3 加快小麦节水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应用
小麦是高耗水作物,发展小麦生产必须走高产节水之路。下一步,沧州市将结合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大力进行小麦节水新品种的研发,推广喷灌、微灌、小畦灌溉、水肥一体等节水技术推广应用。
4.4 改进农业技术宣传方法
当前,从事农业生产的主体逐步老龄化,青壮年外出打工,老龄化农民对土地感情深,对土地珍惜,但老龄化农民文化程度低,接受应用新技术能力差。将在技术宣传推广上,及时更新方法,增加现场指导、技术挂图、视频等直观技术宣传方式,切实增强宣传效果。
4.5 加大鼓励规模化、集约化种植
沧州市将积极落实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多措并举,加快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合组织快速发展,增加数量、增加规模、提升档次。加快土地确权、土地流转、外租外包等工作,为粮食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加强统防统治、农机作业、集中灌溉等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建设,开展粮食生产更加广泛深入的社会化服务,通过服务方式的转变,稳定、提升粮食生产水平,达到稳面积、夺高产、提效益的目的。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是国家安全的物质保障,事关改革发展、政治社会稳定的大局。确保粮食综合生产的能力,实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是农业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夏粮小麦是重要的口粮,习近平总书记讲“一定要保障口粮安全,中国人的碗里主要装中国粮”沧州作为产粮大市,渤海粮仓实施的大市,必须承担起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到2020年,全市小麥面积稳定在36.67万hm2左右,单产水平达到370kg,总产稳定在20亿kg以上。
作者简介:李艳霞(1977-),女,河北省沧州人,本科,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中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