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进福
【摘 要】素质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教育,体现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原则。而且重视课外语文活动。这样内外结合,“双轨”运行,全方位多侧面地学习语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素质教育;课堂教学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德智体类劳诸方面全面发展,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健康地发展。具体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的新课题、新要求。笔者认为,素质教育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素质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建议
在应试制度之下,从家长到学校,成绩改变命运就是对学生接受教育的一个说服点,无形中将学生视为学习的机器。而对学生自身而言,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理想走势也一直被“智”所替代。社会大环境对学校的压力很大,应使学生、教师、社会进一步提高对素质教育的正确认识,为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
进行教育体制的改革和管理制度的创新,为素质教育开展提供政策、制度的支持和保证。改进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改进对学生、教师、校长、学校的评价办法,加强督导,健全中高考制度,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
增加教育投入,拓宽教育渠道,抛开素质教育是学校、教师主要责任的狭隘观念,全社会要为素质教育提供一切可能的必要的物质保障。如社会向学生免费开放科技、艺术等场馆,为素质教育提供条件,克服学校、校长集中精力搞创收等急功近利短视的行为。
二、素质教育的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却忽视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的文化素质同心理素质不能均衡发展,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养成教育即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道德习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健身习惯、卫生习惯等。一个好的习惯使人终生受益,一个恶习使其终生受害。诸多实践证明,凡是在各个领域里有所成就的人,都有一个良好的习惯。我通过对全班进行了观察、了解和问卷调查,发现本班学生普遍学习惯较差,养成教育存在着严重缺陷。具体表现为:①学生课堂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喜欢搞小动作,不认真听讲。有的学生看似在认真听,其实在想着其他事情,课上没有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总是被教师“赶着走”。②语文作业马虎、粗心,书写不正规;作文喜欢照搬照抄,没有自己的构思和思想;作业中错误的地方不纠正,总是一犯再犯。③学生喜欢说一些低速的話语,口头吐脏字,不愿被批评,缺乏互助友爱的精神等等。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教师要加强思想引导,明确教育目标。教师应制定出相应的改进目标,并率先垂范地参与、执行,会使学生形成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目标的制定应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例如,第一阶段的目标可定为: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第二阶段的目标可定为:作业整洁、无差错,周末评比一周内无差错。书写工整的学生家长发表扬信。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的养成教育的关键是必须使其从思想上明确,学习成绩上不去的原因,并不是自己的脑子笨,而是自己的某些坏习惯所致。教师可讲一些名人成才的故事,帮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逐步改掉粗心、贪玩等毛病,自觉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养成完备的心理素质,取得学习的成功。解决了思想上的问题,让学生从主观思想上愿意接受,从行为习惯上积极努力,有利于实施养成教育。
第二层次是情感教育。情感是教学活动的潜在因素,影响着师生之间的关系。积极的情感会促进教学互动的顺利开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知识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让情感教育贯穿在语文教学的自始至终。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充满情感,要热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用和蔼可亲的面容、亲切的话语与学生交谈。一句鼓励、一个微笑,就能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让学生备感温暖。在这样的情感氛围中学习,学生如沐春风,会喜欢教师,进而亲其师、信其道,由对教师的美好情感转移到学习上,学习会非常投入。另一方面,教师要在语文教材中挖掘情感因素,让学生受到感染,体会情感。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外在物化,情动辞发;欣赏文章时,应该由文入情,观于目动于心。教学中,抓住字、词、句,结合听说读写的训练,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同喜同悲、同爱同恨,产生情感上的亲近感和认同感。这样他们就乐于接受作者所讲的道理,就自然地受到文章主题思想的影响。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读到满头银发的老奶奶焦急而又耐心等待灵车那一段,引导学生:“焦急”是什么意思?“耐心”什么意思?这两个词同时用在这里是不是矛盾?为什么?学生通过深入思考,逐渐体会到老奶奶对总理的深厚感情,从而受到热爱领袖的感染。
三、因材施教,为学生成长做好铺垫
对于很多家长、学生来讲,考出好成绩是第一目标。问题是怎样提高成绩?素质教育主张全体学生的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要因人而异、标准要恰如其分,才能使教学质量提高。事实证明越是因材施教,越是各得其所,越能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素质能力也越优秀。因此,教育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只盯着书本,要从学生的发展着眼。在同一个班级里,学生由于认知理解能力、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造成学习成绩差别大。有的教师片面认为学不会的学生就是脑子笨,而忽略了造成这种原因的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就必须使教学能为程度不同的每个学生所接受,也就必须真正从每一个或每一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这样才能解决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每个学生都有进步的机会。
四、小语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1.明确认识学科性质
小学语文具有语言和思维的辩证统一关系,不但具有工具性、思想性、知识性的特点,而且带有基础性、社会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正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是教好这门学科的基本前提。教好这门学科,不但对于学生学好各门学科十分必要,而且对于将来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2.加强语文能力培养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素质的行为特征是语文能力。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如何,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综合地表达出来。他的思想认识,他的知识水平,他的审美倾向,他的人品学问,他的应变能力都可以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然而,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又是与他所掌握的语言材料——词汇、句式的获取情况、语言技巧、知识素养、认识事物等有关。
总之,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长远大计。素质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从基础教育扎扎实实的执行。小学教育是学生迈入学习的第一步,教师要踏踏实实,找到一个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实现文化知识和素质发展的双赢教育。我们要把素质教育当成是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到效果,不能急功近利,这样,才能在不断地探索中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李桂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11):00230.
[2]刘淑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J].读写算:教师版,2016(37):48.
[3]索朗尼玛.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课外阅读:中下,2012(21):61-62.
[4]王传玉.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教育:文摘版,2016(9):00237.
[5]刘景龙.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J].散文百家:下,2016(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