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服务设计理念的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7-04-20 03:53
中国轻工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教学服务产品设计专业

唐 琳 常 瑜

(天津商业大学,天津 300134)

基于服务设计理念的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唐 琳 常 瑜

(天津商业大学,天津 300134)

将服务设计理念应用于艺术设计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是一种较新的提法。本文从商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出发,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课程进行了模块化设计;通过设计专业知识在分析与规划、教学设计和教学评测之间的传递与转化,构建了以教学体验为中心的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并通过产品设计专业教学实践验证该模式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产品设计专业;服务设计;人才培养

一、引言

当前,构建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科技创新将是构建创新型国家的主驱动力,而设计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但从麦可思研究院组织调查并撰写的《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中却看到艺术设计专业被列入“2014年度本科红牌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较低、就业满意度较低的状况[1]。通过初步调研,原因以如下三方面最为突出。首先,人才培养同质化。以天津市为例,经10所院校对比,各校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似性在85%左右,使得人才培养趋于同质化,而同质化的设计人才在市场竞争中缺乏优势。其次,设计类专业的教学内容与商业市场的需求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使得学生缺乏创造并传递商业价值的设计能力。第三,教学过程和成果缺乏评价与反馈机制,无法有效验证教学过程的成效。本文将基于服务设计理论,提出教学服务设计过程模型,以尝试解决上述问题,并以我校产品设计专业教学为实例进行分析,并论证该模型的可行性。

二、服务设计与教学

1.服务设计

服务设计的目的在于将设计学、互联网技术、消费者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通过完整的服务规划、产品设计、信息设计,来提升产品或者服务的易用性,向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获得较好的满意度,为服务提供者和接受者形成共同的价值[2]。因此,服务设计可以理解为采用创造性的、以人为本的方法面向用户需求,确定服务提供的方式和内容的过程[2]。从这个角度看,服务设计的过程以满足用户体验为目的。

“服务设计”的概念源于 1991年 Bill Hollins所著《Total Design》一书中[3]。此后,众多知名公司如 IBM、Apple等在商业上开始采用服务设计的相关理念,最大限度地促进了服务设计的发展。可见,服务设计及其相关理论作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和视角,已经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引起了关注,并逐渐由宏观理论研究与对服务设计方法的探索转向了与更多其他领域的融合[4]。而在教育领域,服务设计也应受到关注,将服务设计相关理论与高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相融合,将利于加强师生间的教学互动,可以完成各专业,尤其是设计类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服务设计

在教育领域中运用服务设计,教学服务接受者为学生,是服务设计的主要目标用户,目的在于挖掘学生潜在需求,从而提升现有教学体验与质量,满足教学要求。本文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服务设计展开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服务设计的特点是让学生直接参与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方法旨在将学生的需求融入到教学服务设计的开发过程中,是对已有教学计划和手段的补充。在服务设计理论中,无论面向服务的技术,如互联网格技术、服务技术、如互联网格技术、服务技术、云计算等都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但在整个设计过程要紧密地围绕用户展开,重视用户体验方可提高用户满意度、增加服务设计的受欢迎程度[5];具体的设计与测试中要及时获得用户的反馈;再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反馈信息改进,形成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再次设计转化和传递,目的在于不断以满足用户的需求[2]。将这种方法应用到教育领域,以此增强教学服务接受者对专业知识的接受程度,进一步提高教学服务质量,构建完善的教学服务设计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教学服务设计模型

在图1中,教学服务提供者(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与接受者(学生)之间存在教学服务界面。教学服务提供者将要传递的专业知识内容借助相应设备,通过特定的服务界面(如多媒体、真实演示等)传达给服务接受者;教学服务界面上存在着诸多服务接触点,每一个接触点都能对教学体验产生不同的影响,通过对各个接触点的研究与改良,来满足接受者的需求与期望[6],包括理论教学接触点、实践指导接触点、教学反馈接触点,学生通过教学服务接触点感知专业知识内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对教学服务做出评价与反馈;教学服务提供者接收到教学服务接受者的反馈后对教学过程做出改进与提升,以此不断提高教学效用。

通过上述分析,以教育接受者(学生)为中心的概念将贯穿在教育服务设计的整个过程之中。在一般而言,服务设计分为分析与规划、开发设计和设计评测三大阶段,知识在其中不断进行传递和转化,结合教学服务设计模型,具体落实在设计类专业教育服务过程中,将体现为“需求分析→人才培养目标→理论知识→设计实践→学习效果评价与反馈”的循环过程(如图2所示),以此实现专业知识信息的传递与转化。从服务设计理论来看,设计作为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形式,绝对完全的客观性难以实现[7],因此,在实际教学服务过程中,须将学生视作特殊的用户群体,其自我控制的自觉性与独立性显著增强,但自我控制力与成年人相比依然较差,以学生为中心的需求分析应结合社会需求、学校定位等综合考量,而服务设计理论中的分析与规划包含了服务定位过程,在教学服务设计中的体现便是在需求分析基础之上的人才培养目标设定。综上所述,教师作为“隐形服务生”,要结合各方所需,选取合理的教学培养目标,逐步推进并完善教学服务过程。

图2 教学服务设计过程模型

三、以教学体验为中心的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不同专业,教学服务设计过程也不尽相同,但是以学生为中心是宗旨。图3提供了一种较完整的以我产品设计专业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此验证上述教学服务设计过程模型的可行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因素已成为 “创造适于社会和满足消费者文化审美需求的关键因子”[8],因此,我校基于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实际情况及学生对于文化衍生产品设计学习的需求,以“能够创造并传递文化价值”作为产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图3 我校产品设计专业教学模式

在图3中,作为理论课程设定接触点,将课程设计划分为文化研究和商学素养两个模块;实践指导接触点将设计实践细化为艺工结合、与产业融合;教学反馈接触点依托于“云平台”或者“移动互联网”,形成教学互动、教学成果的评价与反馈。可以看出,从理论研究到设计实践,将不断地提高学生文化衍生产品创新设计能力,推进产学研的结合,而良好的评价与反馈机制将持续完善与推动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过程。通过教学服务设计模型,可建立完整的、有机的产品设计专业教学模式。

1.理论知识课程的模块化设计

基于培养目标对专业课程体系构造进行研究,主要对教学对象进行文化研究与商业素养的培养,即构建与文化相关的课程模块和商科院校具有商学优势的专业课程模块。通过对课程模块间的融合性进行研究,探求合理的渠道使之有机地、完整地形成相应的课程体系。

(1)构建文化理论课程模块

第一,显性的常规结构形式,就是指常规的文化课程结构,可在教学计划中以课程科目形式出现的课程编制方案。显性文化课程的设置是以主干课程为纲。根据产品设计专业学制和教学特点,可设置一门核心专业必修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作为文化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侧重讲授中国传统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主要精神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树立学生文化自信、设计自信,强调在当前文化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9]。

第二,隐形的非常规结构形式,即隐性的文化课程。隐性文化课程的结构形式无固定的模式,如文化讲座、参观、授课环境的营造等都属于这种形式。它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培养产品设计专业学生的文化衍生品创新设计能力。

(2)集成市场营销专业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模块

为了发掘并培养产品设计专业学生之商学素养,需借助校内其他专业优秀的教育资源,设立与市场营销和旅游管理相关的辅修课程。如消费者行为学、旅游规划与开发等;通过此类课程的学习,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于用户需求的分析与判断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把握设计机遇;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多以文化旅游作为切入点,对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研究利于学生提高文化衍生产品的设计能力。

2.与相关产业相融合的设计实践

为解决产品设计专业“闭门造车”的培养模式,须从设计实践出发,与产业进行有效的沟通与融合。在培养模式上,应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艺工结合。即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产品设计成型工艺相结合进行实践。产品设计专业在教学上容易忽视传统手工技艺的训练,应在设计实践环节中引入瓷器制作、木板年画刻制、皮艺、编织、木器加工等传统手工艺的认知,使之与现代设计成型技术相融合,培养学生基于文化的创新思维。

第二,与产业融合。在校内成立文化衍生产品设计孵化机构;校外积极与文化创意产业形成合作,通过问卷或访谈形式实地考察当地或其他省市创意文化产业的需求,将产品设计专业教学实践与产业融合。即积极地与文化博物馆、艺术博物馆、创意产业园、旅游景点等文化传播机构衔接,把握市场需求,培养学生商学素养。探求在模拟或真实商业环境中,高效地培养学生文化衍生产品创新设计能力。

3.教学过程的评价与反馈

服务是交互的过程,交互是因为有了“动作”和相应的“反馈”才形成了一个回合的交互行为[10]。可见,有效的反馈利于教学服务的完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设计类专业教学服务平台,进行教学服务APP设计,集成交流、作品、资源库等,为教学服务设计模型中的接触点提供了“云空间”,实现了设计教学交流、资源共享及成果评价反馈的功能,保障了设计类专业教学过程的有序开展。

四、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得知,教学服务设计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借助服务理念,形成基于理论与实践,并具有成果评价与反馈的教学服务体系,为此,教学服务提供者(包括学校与教师)需要不断把握市场与学生需求之间的平衡、树立务实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整合校内其他学科优秀教学资源、积极与市场形成有效对接与融合、构建教学成果的评价与反馈机制,以保障专业教学服务过程的有序进行,实现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的均衡和谐自由发展。

[1]麦可斯研究院,王伯庆.就业蓝皮书: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周煜啸,罗仕鉴,朱上上.手持移动设备中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设计[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2,18(2):243-253.

[3]邓成连.触动服务接触点[J].装饰,2010(6):13-17.

[4]高嘉蔚.服务设计视角下的虚拟展示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4,35(14):89-93.

[5]林一,陈靖,刘越.基于心智模型的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混合式移动导览系统的用户体验设计[J].计算机学报,2015,38(3):408-422.

[6]殷科.基于用户的服务设计创新及其实现[J].包装工程,2015,36(2):9-12.

[7]陈其瑞.论服务设计的“全”视角价值[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2(4):141-144.

[8]张玉萍,陆瀚.羌族文化产品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5,36(4):93-116.

[9]刘伟东.2013年度艺术学理论类专业建设热点与难点调查报告[J].艺术百家,2014(1):15-22.

[10]辛向阳.交互设计:从物理逻辑到行为逻辑[J].装饰,2015(261):58-62.

(责任编辑:张华凡)

A New Training Mode for Design Talents Based on Service Design Concept

TANG Lin,CHANG Yu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Tianjin 300134,China)

Service design is a new concept.Based on this new idea,a teaching model was put forward,which combines theory with practice in teaching process,and modules should be used in the course.Through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design expertise in analysis and planning,as well as design teaching and evaluation,the teaching experience centered design course teaching modelcan be constructed.The effectivenessand practicability of the model have been verified by the teaching of product design course.

product design specialty;sarvice design;talents training

G642.0

唐琳(1980—),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产品设计理论及方法。

常瑜(1986—),男,助教,研究方向:产品设计、服务设计。

天津市科技特派员资助项目(16JCTPJC49100);天津商业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TJCUYB201473)。

猜你喜欢
教学服务产品设计专业
智能产品设计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来华留学生对全英文授课教学服务满意度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以昆明医科大学为例
“彭大将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冷·暖》
《教堂之夜》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