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源自积累
——从一篇获奖作品说起

2017-04-20 01:50刘放
中国地市报人 2017年4期
关键词:伯乐恩施过河

□刘放

(苏州日报社,江苏 苏州 215006)

出彩,源自积累
——从一篇获奖作品说起

□刘放

(苏州日报社,江苏 苏州 215006)

接到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颁发的“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年纪念”荣誉证书和纪念章,心头有点感触,原来我是这么老这么老的老同志了。三十年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意味着什么无须多说了,回头看看走过的路,写过的稿,如果想要不甘平庸,寻找自信,对自己的人生一局棋“收官”好,真的该自我总结一下。于是,我想到前几年写的一组篮球明星姚明和苏州残疾儿的故事,引起了轰动,算是自己难得一见的在水中冒了几个水泡。再就是2016年获得的第二届江苏省紫金文艺评论奖。前者就不谈了,还是略谈谈后者吧,多少有点时效性。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这个评奖通知是2015年10月上级下发后,苏州日报报业集团领导签字,然后分发各报,我所在《姑苏晚报》的部门主任交给我看,问有没有值得一报的作品。我看了这个通知,是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联和省作协联合下发的,两年一次评奖,凡于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1月30日内公开出版的专著(专论、合著等),在报纸、刊物、广播、影视媒体、网络媒体公开发表的文艺评论文章均可参评。而且注明,这个紫金文艺评论奖是江苏省文艺评论方面的最高奖。申报截止时间2015年12月1日。有点心动,但惭愧的是,感觉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这一搁就是一个多月。临近申报时间只有最后的一天,2015年11月29日,是个星期天,我忽然想到一个题材,是到湖北恩施大峡谷看一场实景演出的感想。于是,就在家里写一下试试,三千来字写得很顺利,从头到尾看一遍,觉得还有点意思,就又想到那个紫金文艺评论奖,但时间似乎来不及了。与领导商量,他让我发给他看看,他随后用微信给我发来一个大拇指的表情,让我马上到报社,拆下已经排版好的周一旅游版,换上这篇。当晚,这个题为“妹娃儿要过河,哪个来推她嘛”的稿子赶上末班车,11月30日见报,并按要求填表盖上公章一同寄去样报。所以,如果我要如通常人云亦云地感谢素昧平生的评委,称他们为伯乐,我首先要感谢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顶头上司——部主任;虽然平时要说说诸如他“掐着我头颈让我干活”之类的俏皮话,关键时候,他是护着他的老兵的,并且有“特事特办”的魄力。这个细节是评奖最小的一环节,却也是最关键的一环节。

稿件的内容是这样的。2015年夏天,恩施大峡谷与本报有合作,邀请委派记者写写他们景区,介绍给苏州的读者,我得令而去,也顺利完成了任务。这是差不多半年前的事情。但景区有一台实景剧留下的震撼,一直萦绕心头,那就是他们利用自己的大山资源,和他们那首听众耳熟能详的《龙船调》,编织一个土司女儿爱上渡口艄公的凄美爱情故事。于是,我在开头就如实交代了评论资源的来龙去脉:恩施人“凭仗已有的前人成果,凭仗大自然独有的巍巍群山,更凭仗他们接地气的创新思维和不负前人的才情锐气,打造出的一台让人震撼、钦佩以及诸多启发联想的大制作。看过已有些时日了,但剧情萦绕心头难忘,且愈想愈有感慨。”

在文章的主体部分,我交代了他们的具体做法:该剧观众席可容纳2400多名观众,演员近300人,观众席和舞台间隔一湾月牙形的湖水,湖水中还有重要道具渡船一艘。舞台以周围10余座山峰为天然背景,并复原修建了恩施地区清末民初的土司楼、牌坊和吊脚楼群。最高的山峰,观众在观众席中几乎要将脖子仰成六十度以上角度才能看到山顶。夜幕垂下,剧情伴着空灵的山歌在真实的夜色下开始了,土家族男女穿着盛装从舞台四方出现,边唱边跳,有机地将另外一首男女对唱的《黄四姐》穿插其中,群男群女对唱调情,诙谐欢快,自然地让男女主人公亮相。随着剧情的深入,这对土司之女与艄公之子的年轻情侣,跨越门第观念与被诅咒的命运抗争,誓死捍卫爱情的坚贞将整个作品推向高潮。除了优美的音乐,凄美的爱情故事,借助现代高科技舞台特效技术,呈现风雨、雷电、飞雪、山崩等自然现象也非常到位,尤其是实景的运用让人叹服。请看全剧的高潮部分,舞台上会瞬间变幻出长达110米的真实“地裂”奇景,月牙湖的湖水哗哗地往地缝中奔涌;而黑黢黢的夜空中,高强度的灯光如高射炮般直接打映到周围高高的群山之上,造成台湾诗人洛夫在《边界望乡》中的诗句效果,当望远镜“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一座远山迎面飞来/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换言之,也是艺术的丘比特之箭,射中了观众的艺术感觉之心。有观众说,这是“恩施版的《梁祝》嘛”。苏州同去观赏的友人对笔者说,“这是一出《牡丹亭》的戏,不过不是演出在苏州园林间,而是演出在恩施大峡谷间。”那山耸立湖裂缝的实景,实在太能打动人。剧终谢幕时,观众和演员久久不忍挥别,演员齐问:妹娃儿要过河,哪个来推我嘛?观众齐答:还不是我来推你嘛!如此再三,难道不能让人联想多多吗?

联想来了:这种“要过河”的问答,稍稍延伸,难道不也就是艺术与生活的问答吗?过河,在中国文化中是有特殊含义的,如中国象棋中的行话:过河卒当车。一粒小小的卒子,一旦过了河,就不但能进还能左右征伐,左右逢源。我们应当尽可能将艺术题材,做精做美做出“过河”的出彩来。那句来自鄂西恩施大峡谷的呼唤:妹娃儿要过河,哪个来推我嘛?我们其实也是可以听出弦外之音的,那就是,艺术资源在发出“远山的呼唤”:妹娃儿要过河,哪个来推她嘛?

获得这个奖项,当然是有点偶然性。如果自己懒惰,任务完成了就万事大吉,即便有大伯乐小伯乐熟悉的伯乐陌生的伯乐,都是没有用的。我清楚,同获这个奖的人,大都是高校的教授,他们的作品研究撰写都是数年功夫,都是大部头的理论专著,相形之下,我的作品只能算小儿科。但作为一名主流媒体的记者,应有的新闻敏感性不迟钝,应有的文化觉悟不麻木,在这个具体的案例中我感觉自己基本可算不辱使命。在网络时代,面对全媒体的竞争,在深度和广度上,大小也算做了一次后发制人的尝试吧。一名合格的主流媒体记者,将一个具有多重属性的好材料一次性用掉,往往是可惜的;如果能“一鸭多吃”,除了鸭肉、鸭皮包葱酱,鸭骨架还可以熬汤,放些白菜豆腐粉丝,或者干脆就是一同煮泡饭,那滋味也是相当的不错。做有出息的记者,在宏观上把握和细腻用功上,都应该有增加深加工的环节和意识。这就是我获得这个奖的感慨,并还将继续实践下去。

(编辑:朱可江)

猜你喜欢
伯乐恩施过河
简约欧式9.4.4全景声影院 湖北恩施红星美凯龙
过河
过河
千里马无须伯乐证明
拆桥过河
飞檐走壁
伯乐之子按图索骥
恩施新农人:农业互联网创业七年走过的弯路
伯乐传道
家的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