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梅
提 要 在目前高校普遍采取声乐小组课为主要授课方式的情况下,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分组是进一步提高小组课教学效率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声乐小组课相近化分组原则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一些实践性解决方案。
关键词 声乐小组课 分组模式 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高校规模的大跃进,在学生数量猛增的同时师资力量没有得到相应增长,高校音乐系的师生比出现严重失调。尽管传统的“一对一”声乐教学方式更能因材施教,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但为了缓解教学压力,各普通高校普遍对声乐课的教学形式进行了改革,采取了个别课为主,小组课为辅的教学方式。尤其近几年来,声乐小组课更有完全取代个别课之势,这种新的声乐教学模式因其节约教学成本,提高教学效率,正被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广泛接受和采纳,成为重要的声乐课教学模式。然而,但由于学生的本质条件及声乐训练基础不同,造成了小组课教学中,教师精力有限难以全面兼顾,学生时间有限难以表现自我。因此,本文拟对声乐小组课差异化教学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一些实践性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对提高小组课的教学效果起到促进作用,从而更好地提高声乐小组课教学效率。
1声乐小组课教学分组的现状考察
声乐小组课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分组,优化分组形式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声乐小组课的教学在学生分组学习的前提下进行的,分组的形式决定了后续教学与考核的方法,但在以往的声乐小组课教改研究中往往忽视这个前提性的问题,而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后续的教学方法等问题上,因此,系统地梳理在声乐小组课教学分组时出现的问题,才能找到教学问题出现的根源,更好地提升小组课的教学效率。
1.1声乐小组课分组的基本程序
现在的本科专业音乐院校分组的一般程序是,在大一新生入学的时候,会组织一次专门的考核,要求每个学生在所有声乐教师面前演唱一首歌曲。教师在每一名学生演唱过程中做下记录,例如声音条件的好坏,是否有基础,声音偏美声还是民族,乐感的好坏,对歌曲的把握程度等等,对学生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然后对学生进行一个综合打分。这个分数汇总之后便成为分组的一般依据,最后把分数相近的同学分成一组。有时候教师分组还会考虑生源的地域性以及是否是自己招进来的学生。这只是一个大概性的分组,基本上还是会存在各种问题。
首先,学生声乐学习的生理基础有差异。声乐是以嗓音器官为乐器来表现歌曲的,而每个人的嗓音器官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就像人的指纹一样,找到完全相同的嗓音条件的两个人是几乎不可能的。声带的长短,厚薄,平时用嗓的习惯,最终体现在发声上就是各具特性。要通过短短的演唱一首歌的这个过程,让声乐老师们分辨出其中的差异是很困难的。声乐教师只能给出这个学生演唱是否有问题,问题大不大这样一个初级的判断。因此在最初的分组打分的时候往往给予那些嗓音条件好,歌唱毛病少的学生一个高分。但是,即使在同一个分数情况下,每个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还是比较突出的,把他们按分数分成一组,并不能排除后续授课中小组中的不和谐。
其次,学生声乐学习的学习基础有差异。一个小组的学生中有的在高中阶段系统学习过声乐,有的只是在高考的强化训练时接触过声乐。这些所谓的基础训练说起来似乎会给学生在小组课的学习中带来优势,其实并不是必然。声乐专业的学习较其他专业学习更依赖生理条件。后天的训练,能够解决问题,但不可能改变生理基础。有些有条件的学生如果接受的是不恰当的训练,或者在之前的学生中先入为主地形成了一些错误的声音概念,养成了不好的歌唱习惯,反而比那些所谓的只有大白嗓的同学更难以教学,如果只凭一个初期的综合打分来进行分组,会对后续的教学和考核带来一系列问题。
再次,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有所差异。同一小组的学生除了基础知识的差异外,也会有着兴趣的差异,由于声乐小组课在普通高校中属于音乐学专业学生的普修课程,在同一小组中就会出现有些学生学习动力十足,而有些学生只是为了应付教学考核,这种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一也会造成教学计划无法统一开展。
1.2分组学习中缺乏再次组织的弹性
声乐小组课的分组在普通高校中往往存在一次分组定终身的问题,即分组后就形成一个固定的学习小集体,缺乏再次组织的弹性首先,分组的弹性是必要的在分组形成的学习小集体中必然存在个体差异性,如学习基础与兴趣等,前文已有详述这里不再赘述。那么,在学习过程中自然的就有再次组织的必要性,将有类似兴趣与基础的同学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考核再次组织起来,会重新给声乐小组课的教学带来动力其次,分组的弹性是学生学习的需求以学生为教学中的一个主体,很大一部分学生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产生自己的学习目的与发现自己学习兴趣所在,认识到自己更需要怎样的教学环境与学习小集体,学生本身也就有了对分组弹性的需求综上,改良一次分组定终身的问题,对分组教学注入弹性,无论在教学层面还是学生的学习需求层面都有必要性。
2声乐小组课差异化教学分组模式的几种形式
普通高校声乐小组课教学的分组模式问题是有多种多样,根本原因是客观上缺乏对学生差异性的认识,过于统一的分组形式和刚性的考核要求,使得在教学计划的执行中和教学组织中均没有重点。因此,声乐小组课分组的基本原则是“相近原则”,也就是尽量减少同组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方便教师使用同等或相近的方法教学,统一示范,相互示范,做到教与学的融会贯通如果重点关注教学分组这一原发性的问题爆发点,普通高校声乐小组课教学的分组模式问题的解决就有了许多可操作性的方式。
2.1按照嗓音條件跟基础分组
通过前期的专业摸底考察,专业老师对每个学生做到了心里有数。然后按照考核分数,将嗓音条件跟基础相近的同学分成一组,容易制订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基础较好的组重点在于提高,基础薄弱的组重点在于基础的培养,循序渐进,逐渐提高。
2.2按照歌唱唱法
结合学生的嗓音条件跟个人兴趣,根据歌唱唱法的差异性分成民族、美声、通俗。按照唱法分组,这样就可以很好地解决唱法的偏好,在训练中有的放矢,讲授不同唱法的演唱技巧,并补充学习相应的历史传承和背景文化。
2.3按学生专业分组
音乐学是一个学科总体,细分起来学生所学专业不一样,如:声乐民族乐器西洋管弦乐器作曲等专业,这些专业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与思维模式也有差异,也就成为了我们分组中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如:声乐学生一组,器乐学生一组。
2.4按学生声部分组
学生划分为一组。这样不但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同声部所遇到的共同问题,而且较“一对一”的传统模式更为可行的是,它可以让不熟知正确声音概念的学生在感受他人演唱的过程中,逐步了解所唱声部的声音要领以及声音特点,使学生能够在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共同进步。其次,应该将同唱法的学生划分为一组。
2.5学习过程的再分组
一个教学系统,无论你在设计之初设想得如何周密与科学,在实践过程中都有不可预测性,在声乐小组课的分组设计时也是如此。初期,我们只能从学生的专业基础等因素来考虑分组的条件,而无法将学生的兴趣接受能力等悉数纳入我们的分组系统,因此,声乐教学分组系统的弹性化设计就变得十分必要分组的弹性最大的优势在于,补充和调整初期分组的不利方面,尤其是使学生选擇的自主性得到发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学期或学年为时间节点,适时地根据自己情况和任课老师讨论自己的学习目的,在可弹性操作的前提下,第二次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小集体,这样的做法会使学生对整个声乐学习开始思考,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综上,普通高校声乐小组课分组问题的解决需要注意以下方面:第一,教学管理组织的改善,促进教学相长最终要建立,科学的,有弹性的教学分组体系;第二,差异化的教学理念的建立,制订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参考文献
[1] 肖兵.论高师声乐小组课的优势整合与劣势化解[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2002(03).
[2] 朱保历.高校声乐集体课之利弊[J].艺术教育,2013(07).
[3] 何国庆.高师声乐小组课教学的有效组织策略[J].宜宾学院学报,2011(11).
[4] 唐萌萌.高等院校声乐小组课教学模式探析[J].黄河之声,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