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飞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内容和形式上看,其主要应对如下问题:一个时期以来,党政分离不够导致了党自身的异化,政党的逻辑被政府的逻辑所吸纳,它不仅没有发挥党的应有政党作用,对科层制的缺点形成有效对抗与制约,反而丧失了党自身的活力、松散了与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新时期“群众路线”的重构,关键仍然是在党组织自身的制度重建,而其方向必须是“重新政党化”。
一个值得借鉴的政党标本
创立于1954年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Peoples Action Party),1959年开始在新加坡执政,迄今已近60年。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之所以能够长期执政、屹立不倒,原因就在于它基本上满足了新加坡人对好政府的期待:廉洁,高效,注重民生,让人民分享发展成果。所谓“人民行动党”,实际上就是“人民+行动”,或者“为人民而行动”。其特别之处,在于用制度化、长效化的方式真正体现“行动”而非空言。值得借鉴的经验有三:第一,把制度化的民情沟通机制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保障。民情沟通不能只是“空的时候做一做、忙的时候放一放”,必须是制度化、规范化的,便于执行和监督。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把遍访居民、定期接见与“借道”社会组织联系群众等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党”的形象始终竖立在群众眼前,并在政府和民众中间充当了非常关键的沟通桥梁作用。第二,把健全而又富有执行力的基层党组织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桥头堡”。基层党组织与群众最近,只有让基层党组织真正发挥作用,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员确有其不同于一般民众的优点,他们才会真正产生对党的认同感。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基层干部自身就是基层组织的核心领导成员,他们有着非常强的基层经验,善于“与群众打成一片”,可以通过自己的串联把社区凝聚起来,这本就是基层党员应该承担的角色任务。第三,把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解决群众诉求愿望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主要内容。党组织一方面可以将民众的诉求愿望下情上达,转化、凝练后上升为国家意志;另一方面也可以就地组织开展自治活动,通过联络各方力量来解决一些具体的、个性化的现实问题。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一个重大特点,就是在解决民生诉求方面上的“当仁不让”。如果一个政党把自己定位为“服务者”的角色,可以做到让其党支部筹办幼儿园,这样的政党会得不到民众支持吗?答案显而易见。
重新回归政党本色,激活群众路线,应当是中国共产党的必然选择。在群众路线方面,中国共产党其实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的,也有着非常多的现实经验做法,比如“领导接访日”、“下基层”等等。一味指责党员领导干部主观上缺乏群众观念、淡漠群众感情是没有意义的。究其问题的实质,的确存在两个方面的客观因素:其一,党自身的逻辑被政府的逻辑所吸附,党过多涉入政务,党员领导干部实际上没有太多精力深入群众;其二,党的基层组织空心化,基层党员湮没于普通群众之中,没有真正发挥联系基层、组织基层的作用。若想真正改变这一局面,激活群众路线,党的基层组织和上级党组织均需作出比较大的改变。
党的基层组织重建
“党要像个党,党员才像党员,群众才会像群众。”基层党组织的重建,实际上是群众路线能否重新焕发生机的关键。而基层党组织的重建,其本质就是把党员重新组织起来。当前,基层党员往往湮没于群众当中,与一般群众没有实质性区别,把他们重新发动和组织起来非常困难。其中的关键,当在于激活“党代表”。基层党代表来自于基层群众,分布于各行各业,往往也是所在地或所在单位的领导或“能人”,也是能够参与上级党务工作的一个桥梁。如果其能够在开展党务工作、密切联系群众上有比较大的作为,则基层党组织就有了真正的“带头人”,群众路线也就有了着力点。围绕党代表这一核心,完全可能再建一支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能够深入群众的队伍。政治方面,基层党员群体可以在党代表的带领下,带头宣传解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放手组织各类公共活动,调解家庭、邻里纠纷和其他矛盾,在各方面密切联系群众。经济方面,基层党员群体应当主动研究适合本地、本单位的经济优化提升模式,组织开办各类农协、工会等,组织开展各类就业培训,协调农资、劳资矛盾,最大限度为基层群众争取经济利益。文化方面,基层党员群体亦应当借助各类组织资源,充分协调各方支持,组织开办各类文化讲习班、开展文化艺术演出等等,努力打造各类社区、乡村文化,进一步提升凝聚力和向心力。党代表亦可以实行遍访民众制度和定期接见民众制度,从而时刻保持与群众的脉搏共振。
难点在于动力机制。实际上,近些年来基层党组织之所以虚化、空心化,乃在于没有足够的保障和激励机制。当我们将基层简单予以“自治化”,然后又简单予以“直接选举化”,最后导致“有选举没自治”。为此,如果要重新激活基层党组织,就应当自上而下给予其足够的保障与激励,使得基层党员群体愿意深入基层、服务基层。一方面是组织资源的支持保障。上级党组织必须将基层党组织开展各类党务活动、密切联系群众的活动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从组织资源和经费保障上予以最大限度的支持。简单来讲,应当给予人(类似于当年的干部下乡)、财(经费)、物(各类有形和无形的资源)的全方位支持。凡是党代表牵头开展的有利于拉近党群关系的工作,上级有义务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帮助。另一方面是组织上的激励。“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基层党务应当成为干部选拔的最基础的摇篮,至少在乡镇一级,应当为基层党员群体留出部分空间。基层党员群体完全可以为乡镇一级党政部门输送一定人才,后者的干部遴选也决不能仅仅依靠所谓“公务员考试”与“选调”。谁的群众工作做得好,谁就应当成为上级选拔后备干部的考虑对象,基层党务工作必须成为上级党组织选拔干部的重要考量因素。
党委工作部门重构及其活动
对于上级党组织来讲,群众路线的再激活必须纳入制度化的轨道上来。这一任务,意味着上级党组织必须作出两个方面的大的改变:一方面,必须把群众工作作为党务工作的核心工作来抓,而不是更多地涉入政府具体工作,这一方面其实就是更进一步的党政分开,让党真正回归党的本色;另一方面,党自身的组织架构必须作出相应的制度调整。
具体来讲,上级党组织应当在人力、资源各方面给予其支持,其中涉及到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对接与指导。按照现行的组织架构,中央一级党组织和各级地方党组织仅分设有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统战部以及党委办公厅(室)等工作部门,而这些工作部门的职能是非常清楚且有限的,均无法承担繁重的群众工作。一个可能的建议是,在这些工作部门之外另設一个部门“群众工作部”,专门负责对接基层群众工作,对下联系指导,给予配合支持,并将基层民情汇集到党委。干部人事工作、宣传工作、纪检工作等专门性的党务工作,均应以群众工作部反映出来的民情民意作为基本考量依据,因此,其在人力配置和工作量上均应当远大于其他党的工作部门。而且,一旦真正实现党政的进一步分开,其他党的工作部门的现有事务量也将有不小的限缩,即便设立群众工作部,在总的人员编制上也不会有大的增加。当前,部分地方党委也设有群众工作部,但工作职责和内容却限于信访和维稳等工作,类似于政府信访局或者维稳办,其工作方式主要是被动(接受来信来访)而非主动,其实并不符合群众路线的要旨。
群众工作部的精力应当主要放在以下方面:其一,与基层党组织及党代表对接联系,听取基层民情民意并加以汇总整理。群众工作部人员应当分别负责联系下辖的若干基层党组织,每年应当有若干时间下到最基层(必须制度化),直接与群众面对面,指导基层党组织工作。其二,在摸清基层民情民意的基础上,阶段性形成民情报告上报党委以供决策参考。其中,应当包含基层民众普遍关心关注的经济社会问题、基层干部的工作状态、基层党组织开展群众工作面临的困难需求等等,为党委宏观决策提供坚实基础。其三,协调各方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群众工作部是党委践行群众路线的一个平台,其应当有权代表党委协调党政各职能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力量,共同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于群众反映的干部作风和腐败问题,其也有权协调有关部门及时予以纠正查处。对于不能及时回应解决群众困难诉求的政府部门,其也有权进行质询或者向党委反映。其四,协助各级党委领导落实各种群众路线机制。现行的“下基层”、定期接访等制度机制一旦虚化,将会反向助推党员领导干部的官僚化。群众工作部有职责有义务做好这一方面的督促推动,确保下基层活动有力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