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男
暗夜里,一只蝙蝠快速扑向一只虎蛾,但连续两次攻击却都没能抓获猎物,虎蛾快速盘旋下降,从蝙蝠翼下逃走了。一切发生在几秒钟内,但你可能不知道,虎蛾刚刚完成了一次漂亮的“电子干扰”行动。
蝙蝠的视力很差,它靠一套超声回波定位系统来感知周围环境和捕捉猎物。有意思的是,蝙蝠的猎物虎蛾也能发射超声波。早在上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就知道,大多数虎蛾都能发射超声波脉冲,但主要是为了向蝙蝠宣示自己的毒性,这与箭毒蛙身上亮丽的色彩如出一辙。但有一种叫做格罗特虎蛾(Bertholdia tirgona)的虎蛾却不是这样,它没有毒一性,对于蝙蝠而言是绝对的美味,它发射的超声脉冲频率也与众不同,比其他虎蛾高出10倍,显然其作用非常特殊。
事实果真如此么?蝙蝠捕猎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搜索,也就是用声纳扫描前方区域:接近,一旦蝙蝠发现目标,就加速发射更密集的脉冲声波;捕捉,在回波引导下抓住目标。在接近阶段,蝙蝠会提高发射超声波脉冲的频率,以便形成对猎物的清晰影像。这就像是现代战斗机用火控雷达凝视目标并完成锁定。对于虎蛾而言,如果它发出的超声波只是用来宣示危险,恐吓捕食者,那么它会在发现蝙蝠超声波的同时立即开始发声。然而,通过实验,研究人员发现,虎蛾对于蝙蝠发出的环境扫描声波无动于衷,只有当蝙蝠发出急促的“锁定”声波时,虎蛾才会开始发出自己的声波。这种虎蛾超声波脉冲如同机关枪一般短促,每秒钟大约4500次,这些超声波与蝙蝠发出打在它们身体上反射的回波混合在一起,会改变回波的特征,让蝙蝠大脑中的声纳图像出现变形或模糊,结果是蝙蝠很可能丢掉一顿原本丰盛的午餐。
虎蛾绝对够“聪明”,这是大自然在千百万年进化中赋予它们的物种智慧。就像现代电子战飞机,在尚未探测到敌方搜索雷达或火控雷达时,如果贸然启动电子干扰装置,就等于暴露了自己。虎蛾也一样,倘若它们不加选择地对蝙蝠的扫描声波实施对抗,那么无异于插标售首——尽管那只蝙蝠可能壓根儿没发现自己。怎样才能掌握实施“电子对抗”的时机呢?和今天战斗机上的红外和雷达告警接收机一样,虎蛾也有一套“电子告警”系统,它不仅能惑知蝙蝠发出的超声波,还能判断出蝙蝠的扫描声波和锁定声波的频率差异。一旦蝙蝠启动锁定声波,虎蛾也就能够确认被蝙蝠声纳系统锁定成为靶标的是自己,而不是附近另一个倒霉蛋,此时立即启动“声纳对抗”,能获得最长的干扰时间,效果最佳。一旦虎蛾启动“电子干扰”,接近的蝙蝠就遇到了大麻烦。启动“电子干扰”后,虎蛾就如同穿上了一件隐身斗篷,令蝙蝠难以准确探测和定位。蝙蝠知道那儿有一只蛾子,但却无法准确定位它。这样一来,虎蛾逃生几率将增大10倍,结果常常就是蝙蝠弄丢了已经打好包的三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