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
摘 要:死亡观是人类对自身死亡的本质、价值和意义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是世界观、人生观的有机构成部分。生死问题是人们的终极问题。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由于家庭观念的不同,对生死的看法也不相同。中国人注重孝道,受家庭影响较深,日本人的家庭意识淡薄,追求自由和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家庭观念;孝道;自由;个性
1 中国的生死观
1中国人的家庭观。
在各种文明形态中,汉文明是最注重家庭的。“家国天下”,家虽小,却是“家”和“国”的基本构成要素,无家不成国。中国人的伦理观念以家庭观念为基础而建立。这也是中国人家庭观念较重的原因之一。“家”首先是一个房屋,房屋里有人,人与人之间有血缘关系,有此三者构成一个完整的家。体现的是中国人小富即安,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
中国有一句古话:“百事孝为先”。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一般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赡养老人,为父母长辈养老送终等等。而孝道文化就是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一种文化传统。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构成因素,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我国孝道文化包括敬仰父母,生育后代,推恩及人,忠孝两全,缅怀先祖等,是一个由个体到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体系。孝也是政治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的基本元素,也是当今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
2对生活的态度。
像今天的80后,90后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长辈父母宠爱,呵护着。生怕吃一点苦,受一点最。之前听过很多报道。比如说,一位母亲给远在千里之外的思念家乡的味道的孩子寄煎饼。身边也有一些女生,从小被家里捧在手心里,上大学期间吃的水果都是家里给寄过来的。
在幼儿园,小学的门口,每到放学的时候,爷爷奶奶骑着三轮车来接孩子的现象随处可见。老人这一辈子忙完了子女上学和结婚的任务之后,还要承担抚养孙子孙女的责任。好像这一生都在为了家庭而活,没有自己的兴趣和自由。
在家人的相处过程中,婆媳问题是一个令很多人头疼的问题。长辈和晚辈之间的观念,行为方式存在着差异。难免产生一些矛盾。常听到很多老人感叹:为孩子忙活大半辈子,费力却不讨好。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像中秋节,春节这样盛大的日子。远在海外的游子都要回家团聚。家是温馨的港湾,是一个有凝聚力的地方。“每逢佳节倍思亲”,海外的华人在异国他乡也会庆祝新年,表达对祖国和家的热爱。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有向心力,凝聚力吧。
中国人的思想中“养儿防老”的观念深入人心。父母含辛茹苦的把我们长大,孝顺父母,给父母养老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古时候就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说法。离家太远,意味着不能及时给父母尽孝。所以就有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恨。
所以在我们做任何决定的时候一定会考虑家庭的因素。而不能一味的跟着心走了。就想以前我特别羡慕那些在日本工作,然后定居的人。于是就想和他们一样去日本留学之后就在外国生活。当时就想人就应该“走出去”,能走多远走多远,这样才能长见识,有阅历。可是当我的年龄一天一天在增长,父母却一天一天地青丝变白发。看到他们脸上越来越多的皱纹,我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在大城市闯荡一番后又回到了家乡。我又怎么能让辛辛苦苦生我,养我的父母在忙活了大半辈子之后,孤独的享受晚年。直到现在突然醒悟当初那些想法是多么幼稚。
2对死亡的态度。
中国有一句古话:“好死不如赖活着”,意思就是说活着比死了强。因为不管死得如何痛快,这代表的是一切现实的结束,包括“希望”!可是只要活着,虽然活得很痛苦,很绝望,但总是存在着“希望”!也许这个“希望”在遥远的未来才可能实现,可是再怎么说,这还是“希望”啊!但一死,什么都没有了。
中国的基本伦理规范是“孝”,中国人自古以来深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种思想的影响,若轻率的死,便是不孝。自己的生命不仅属于自己,更属于家人。所以无论在多么艰难的处境之下,都要想方设法地活下来,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2 日本人的生死观。
1日本人的家庭意识
日本的”孝道”与中国的又不完全相同。中国的孝道强调子女服从父母。日本的孝道强调“恩”的内容,即尽孝就是“报恩”,“孝”是以“恩”为前提的。现代日本人的伦理观念中非常重视“恩”和“情义”。在“家”的观念下,日本人的家族结构往往以超现实,超血缘的“复合大家族”的形态出现,所以极易被利用和扩大,从而服务于某种目的,长期的家庭生活的熏陶,也使日本人能够接受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家族化。事实证明,日本近代以来,在所有的人群集中的,被日本人称为“场”的地方,如企业,学校,国家,都是一个被扩大化了的“家”。
2对生活的态度。
在日本的观念中,父母养育子女是义务,子女却没有义务给父母养老。在中国,不尽孝将父母送到养老院是非常不孝顺,不道德的行为,是要被别人看不起的。而在日本,家庭关系淡漠,很多老人都会养宠物,在日语里,动物和人一样用“いる”表示存在。时间长了,血缘关系还不如自己养的宠物亲密。日本的父母也不会要求子女给自己养老,等自己生活不能自理之后,他们会选择住养老院。不想给孩子添麻烦,想让他们自由。
正因为这样,很多日本人即使过年也不回家团聚。或许在他们的心理根本就没有“家庭”
这个概念。很多日本的老人过了半百之后还要和老伴离婚,去外国生活,去实现年轻时候的梦想。在日本还有2%的不婚族,我曾经问过一个日本朋友:为什么不想结婚呢,孤独终老岂不是很孤单寂寞?他说:结婚以后工资要上交给妻子,自己想干点什么都没有自由。我听了以后很吃惊。在中国好像没有不想结婚的,不结婚就意味着生活还没稳定。
3对死亡的认识。
众所周知,日本是世界上自殺率最高的国家。这与他们的生活压力有关。经常会有报道说,没有拿到公司录用通知的毕业生自杀,还有因为校园欺凌而自杀的学生。他们完全不会考虑自己死亡之后会给家庭带来多大的痛苦。把生死看的很轻。熊本地震后,我同学曾经问打工店的老板:害怕地震会影响到大阪么?老板说:你生是你的命,死也是你的命,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3 总结
中国人的家庭观念较重,孝道贯穿家庭的始终。凡事都很考虑到家庭因素量力而行。会为了家庭而牺牲自己的兴趣和自由等等。珍惜生命,不会轻易的选择死亡,一切都以家庭为重。
与之相比,日本人的家庭观念淡薄。由于不受家庭观念的束缚,他们非常注重自己个性和自由的发展,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会选择死亡。
参考文献
[1]孙楠,中日两国生死观的比较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
[2]李卓,日本传统家族制度和日本人家的概念.[J]世界历史.1993.4
[3]江秀平,中国和日本传统家族制度的比较[J]理论学习月刊.199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