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波
摘 要:近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目都比较注重对考生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但从我们同学议论文写作的现状来看,不少同学思路闭塞,无法展开议论,议论文写作往往求助于“打补钉”——抄录几段事例作论据,或者只会“贴标签”——对具体材料用一两句话作断定了事。即使展开一些分析、议论,往往也免不了以偏概全,主观臆断,绝对化。学生作文立意单一、浅显、盲从,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结构单调、模式化,有的表达语无伦次。这当中的主要原因便是缺少辩证思维能力,不会运用“辨证的语言”。 而当前高中作文教学,把眼光更多地放在作文的体验、认知、情感的表达上,作文教学只重视技能技巧、语言表达形式的训练,不重视思维训练的现象非常普遍。那么如何进行辩证思维训练呢?高中生接触材料有限,以课本为训练辩证思维依据,材料容易挖掘,还可以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效结合,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点,同时达到阅读和写作双赢的目的。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辩证思维训练;课文内容
2015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以高中必修教材为依托的议论文写作教学研究”JCJYC150125001
高考所考查的思辩型作文,要求同学们用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事物具有两重性等观点来分析社会生活中的现象,避免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绝对地看问题,使论证显得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无懈可击。要写好这类作文就要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能力的训练。辩证思维是一种以变化发展的角度认识客观事物的思维方式。辩证思维能够使人更加全面地、立体地看问题,使人能超越出日常经验的狭隘思维界限,因此它在思维品质的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朱行能说:“分析客观事物,如果用实事求是的态度辩证地全面地进行分析,分析时能夠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不仅看到事物的正面和反面,而且看到这正、反两方面怎样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就容易发现客观事物的本质,能这样分析客观事物的思维,才具有一定的深刻性。”训练辩证思维可以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作文立意中运用辩证思维可以提高作文的说理能力,使所议论的问题全面、客观、合理、深刻,让文章更具说服力。
例如: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阐述了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在此之前,他列举了几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一是不敢继承,二是全盘否定,三是全盘接受。 产生这三种错误态度的根源,就在于对中外文化遗产缺乏必要的辩证分析。 正确的态度正是源自对文化遗产的辩证分析--占有吸收其中对我们有益的(鱼翅),区别对待其中既可能有益也可能有害的(鸦片),毁弃其中有害无益的(烟枪、烟灯、姨太太)。可以说,这篇议论文正是辩证分析这一哲学方法的很好的应用。
再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劝退秦军的一段话就是采用辩证思维的:“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教师分析烛之武此处谈话中运用辩证思维的地方:“灭郑国对秦国没有好处”“不灭郑对秦国有好处”烛之武从灭与不灭,没有好处与有好处两方面,抓住了秦国想通过战争获得利益的心理,采用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的思维角度,让秦王看到了灭郑的坏处的一面,又让他看到了不灭郑的好处的一面。最后烛之武不仅说退了秦军,还让秦军和自己合作。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在运用辩证思维立意时一定要用普遍联系发展的观点,灭与不灭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断发展的;还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一定要既看到这一面,又要看到那一面,必须两方面都要涉及。另外必须明确破什么立什么,文中要立的是灭郑对秦国没有好处,这是烛之武说话的重点,这样既兼顾了破又注意了立,重点突出,立意全面。
通过对课文的解读,我们可以学习到辩证思维的几种方法,⑴发展的观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任何事物都有其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有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如在《吕氏春秋·察今》上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楚国想偷袭宋国,先派人测量水的深度,并设立了渡河标记。水突然暴涨,楚国人不知道,仍然按照事先设立的标记渡河。结果淹死一千多人,造成丧师失利的结局。楚国人失败的原因在于:死守教条,不按已经变化的形势来处理问题。⑵联系的观点“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任何一个事物都和周围的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具体的联系:1、事物的内部联系、外部联系;2、事物内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纵横联系。 比如,我们在谈及“成才”这一话题时,就要考虑影响成才的各种因素。总的来说,有主观和客观两大因素,而主观条件包括勤奋努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客观条件则包括环境、顺境、逆境、机遇、社会制度等因素。从以上条件不难看出,主观努力是成才的决定因素。⑶一分为二的观点,事物都有两面性,有时只说一面,可能会引起误会,还得说说另一面。看问题要懂得全面分析,凡事要一分为二。秦始皇灭六国是一种雄才大略,功在千秋;灭六国之后没有及时安抚六国军民,一味实行残暴统治,焚书坑儒,横征暴敛,招致人民起来反抗,他同时又是一个千古罪人。这是对秦始皇这一历史人物的一分为二。
运用辩证思维,我们认识到作文材料或题目内容之间关系至关重要,这些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⑴彼此依存:如2011年北京卷“硬实力"与“软实力"。我们就要看到这二者之间缺一不可,立意时必须彼此兼顾。⑵取与舍:如法与情或者德与理。⑶共性与个性:如“这世界需要你",此处是个人与社会关系。
明确了辩证思维立意的几个方面后,可以给学生提供材料,引导运用辩证思维立意。
材料一:我们所说的自信者,必须是在日常生活中有勇气有胆量的人,这种人还需要勇于正视自己的自卑。事实上,几乎所有的成功人士都并非是绝对自信的人,相反在他们身上都或多或少有几分自卑。他们知道自己的弱点,为这弱点而苦恼彷徨,又不甘心成功毁于这弱点,于是奋起直追,努力自强,最终取得了令人羡慕的的成功。
材料二:周国平《智慧与人品》中有一句发人深思的话: “我丝毫不否认自信在生
活中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倘若一个人从来不曾有过自卑的时候,则我敢断定他的奋
斗是比较平庸的,他的成功是比较渺小的。”
师:上述材料,运用辩证思维来立意,可先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分析,我们会得出
什么?
生:材料重点在说自卑,也提到了自信。
师:自卑与自信并存在人们的性格里。
师:接着我们再从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角度来分析,看看二者是否可以转化。
生:自卑是消极的,但是经过主观能动性可以转化为积极因素,在自卑作用力的推
动下成功几率很大。
师:那立意重点就是谈自卑强大的反作用力。试着去立意。
生:感谢自卑、化自卑为动力、在自卑中奋起、在自信同时更要自卑。
师:这样立意很深刻,继续努力。
在解读这些思辨性作文时,首先要搞清两个概念各自的内涵。如高考作文“忘记与铭记”中的“铭记”就是“牢牢记住”的意思,话题之前的材料引子就告诉了你内涵。 再者要分析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并确定两个概念中哪个是要重点写的。还要必须明晰并确定一个有关道德价值判断的主旨或是标准。“忘记与铭记”的两个概念是不相容的,但又是互相照应的,同样需有一个评判标准,可以是在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下的“谅解、大度、宽容、相助、正义、感恩、责任、报效”等尺度。而特别要小心的是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评判标准,否则就乱套了。
结语:
总之,一篇文章的完成,离不开写作者的思考。只有想清楚了,才有可能写清楚。因此,进行议论文思维训练,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当前议论文教学,把眼光更多地放在作文的体验、认知、情感的表达上,作文教学只重视技能技巧、语言表达形式的训练,不重视思维训练的现象非常普遍。即使有一些关于作文思维的训练,也只是偶尔涉及而已,并没将思维训练形成一种教学指导理念,更不用说将之系统化。结果导致学生作文立意单一、浅显、盲从,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结构单调、模式化,有的表达语无伦次。因此,加强议论文思维教学,是教师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邸静.利用课文对高中生进行写作思维训练的策略研究[D]. 河北師范大学 2013
[2]王梅弘.高中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建设性策略[D]. 东北师范大学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