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光琼+周奇+况用全
摘要 结合正安县产业扶贫现状,分析了正安县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产业扶贫;现状;问题;对策;贵州正安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5-0255-02
脱贫攻坚是一项复合型经济社会系统工程,而产业脱贫正是这个复合系统中的动力系统,它承担着正安县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正安县产业扶贫的关键是要找准主导产业,并构建结构合理的产业体系,通过引入、扶持产业、行业的龙头企业,并与贫困农民、新型经营主体等建立较好的合作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以此带动正安县经济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1 产业扶贫现状
正安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地处贵州省北部边缘,位于东经107°04′~107°42′,北纬28°09′~28°51′,正安县属喀斯特地貌地区,境内高山、丘陵、盆坝、阶地等地貌皆有。现阶段正扎实推进“产业富民、设施改善、民生保障、社会帮扶”四大工程。发展产业是正安县脱贫攻坚的重要措施。全县上下扭住脱贫攻坚长久发力,加速解决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限时分期推进“贫困乡镇减贫摘帽、贫困村出列、贫困户脱贫”,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决战决胜扶贫攻坚。
1.1 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目前,拥有各类公路3 249 km;解决3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烟水工程116处,集镇抗旱应急水源工程3个,农田水利工程32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新增灌溉面积3 733.33 hm2;农村危房改造22 044户,创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140个,打造黔北民居50 425户;新建及改扩建变电站8座、线路675 km,新增变电容量11.43 MVA;实施“光网改造”工程,实现行政村“村村通宽带”和手机宽带网络全覆盖[1-2],为产业扶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 产业水平不断提升
正安县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按照“专、精、特、优”现代农业发展路子,成功申报省级著名商标7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正安县还获得了中国白茶之乡、中国大鲵之乡的殊荣。正安白及、白茶、大鲵被评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0多家企业申请无公害食品认证,通过认证的有机食品10个、绿色食品6个。生态畜牧业正转型升级,全县存栏生猪24.64万头、牛9.22万头、羊9.23万只、家禽146万羽,涌现出了东山肉牛养殖场、黔安农牧养猪场、盛邦华农牧养羊场、利刚现代养鸡场等规模企业,全县共有养猪大户267户、养牛大户422户、养羊大户355户、养禽大户231户、养蜂大户251户。发展茶园2.33万hm2,依托生态优势,发展野木瓜基地4 666.67 hm2、方竹笋基地1.47万hm2、核桃基地1.33万hm2、中药材基地9 333.33 hm2,常年种植烤烟4 000 hm2以上,蔬菜7 413.33 hm2,其中辣椒6 666.67 hm2。
1.3 鄉村旅游初具雏形
正安县提出了“工业强县、生态立县、产业富县、文旅兴县”四大战略。围绕“文旅兴县”战略,提出“全域旅游”的发展目标,成功举办“遵义·正安首届桂花节暨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黔东北文化旅游精品长廊”首次联动协作会议等重大活动。建设完成瑞溪桂花园、水车坝乡村旅游项目和市坪桃花源记景区一期工程,九道水景区打造也有序推进。全县共有旅游资源52项,其中自然资源18项,包括地文景观7项、水域风光和生物景观11项;人文资源26项,包括遗址遗迹2项、古寺庙6项、宗祠3项、地方传统历史建筑4项、民族村寨2项、民间文艺6项、民间节庆3项;以及旅游商品8种,近期有较高开发价值的资源约占总数的50%[3-4]。
1.4 新型工业快速发展
县委、县政府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同时,以园区为载体,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建设。目前,园区企业大数据呼叫中心已投入运行1 000席,解决就业1 200人;独特的“吉他”主题园区——正安·国际吉他园已入驻企业26家,实现产销吉他300万把,产值约30亿元,解决就业2 500人,其中一部分为精准识别的贫困户。
1.5 积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产业发展
累计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68家,其中家庭农场62家、种植业类110家、养殖业80家、农机2家、植保8家、其他6家。入社农户7 945户,带动农户16 346户,社员年均收入达6 886元。拥有各类龙头企业30余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3家、市级龙头企业21家、县级龙头企业2家。另外,庙塘正鑫竹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荣获“全国五十佳合作社”称号,仡乡金叶农民种植合作社荣获“贵州省十佳示范合作社”称号,正安县荣获全国28个“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县”称号。
1.6 积极推动土地合理流转和适度规模化经营
2016年底已流转土地1.55万hm2,形成了以乐俭、土坪为核心的万亩茶叶产业带,以芙蓉江、格林为核心的万亩核桃产业带,以新州、杨兴、碧峰为核心的万亩木瓜产业带,以谢坝、桴焉、班竹现代烟草单元为核心的万亩烤烟产业带,以谢坝为核心的万尾大鲵产业带。而今,正安县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县委、政府正千方百计多角度、全方位地推进产业脱贫工程。
2 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脆弱
基地规模小而分散,产业多而不精,风险大效益低,难以做大做强产业。7.493万hm2耕地中,有6.744万hm2耕地是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90%。低有机质含量土壤58 052.31 hm2;坡度15~25°的耕地37 395.16 hm2,坡度25°以上的耕地9 676.74 hm2;没有灌溉条件的耕地55 300.57 hm2;全氮含量低的耕地63 086.44 hm2,速效磷含量低的耕地72 211.60 hm2,全钾含量低的土壤68 988.93 hm2,微量元素硼缺乏的耕地约71 807 hm2;酸性土518 697.68 hm2,中性土20 596.92 hm2,碱性土815.37 hm2。贫瘠的土地使生产出的农产品难以达到优质产品标准,加之产业多而不精,产业在脱贫攻坚中作用不强,如部分茶园因为销售难,产品价格低迷,已3年未进行采摘。
2.2 优势挖掘不深,品牌建设不够
正安县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等条件,但优势未能充分利用,特色农产品打造不力,仅有40多家企业参加无公害食品认证,通过认证的有机食品10个、绿色食品6个。农产品品牌优势发挥不好,推介意识不强,更未形成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全县仅有省级著名商标7个、驰名商标1个。
2.3 政策支持不多,项目统筹和扶持力度不强
畜牧产业是正安县脱贫增收的重要产业。但是,对畜牧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项目整合力度不够,导致规模养殖企业发展不快,带动性不强;在畜牧扶贫项目实施上机制不健全,在养殖场建设上土地审批难、电力安装难、金融支持难等。
2.4 部分产业投资者急功近利
在实施农业产业发展中,由于部分投资者实力不强,不能及时支付农民参与基地建设的劳力费和土地租金。不仅没有给农民带来财富,反而让贫困农民雪上加霜。
2.5 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科技指导不力,产业发展体系不健全
现有科技人员缺少且年龄老化加重,从事各类专业的技术人才更是紧缺;产业发展科技指导远远跟不上,产业开发科技含量层次低;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程度低,农民技术指导“二传手”缺乏,管理体系不健全。正安县农业产业发展各自为阵、单兵作战,难以形成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合力。
2.6 生产结构不合理,供求不平衡,产销不顺畅,市场竞争力弱
由于正安县农业产业结构没有系统规划、合理配置,难免产品会出现紧缺或过量的供求失衡情况。如肉类、茶叶、蔬菜等紧缺时,市场被外来农产品挤占;过量时,由于季节、储存、运输、成本等多方因素,难以外销,竞争力弱,市场难以拓展。
2.7 农旅一体化建设中的部分项目未显效果
挤占好田好土,并在好田好土中修建房屋,将影响耕地占补平衡,有的景点在农作物的选择上既无观赏价值,又无经济效益,既没有实现农业增效,也没有实现农民增收,只能供路人走马观花而已。
2.8 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
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者外出务工,余下老龄化和文化水平低的劳动者,给农业产业专业化、标准化建设带来困难。
3 对策
3.1 高度重视,合理规划,多元扶持农业产业发展
结合县情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壮大主导产业,做优特色产业,合理狠抓生态畜牧产业,积极发展家禽,突出发展牛羊水产,因地制宜发展特种养殖,高度重视“菜篮子”这一民生工程。积极争取项目,整合资金,多元扶持蔬菜产业发展,合力做强蔬菜产业。加大茶叶提质改造的力度,创造名优品牌,大力发展干鲜果,围绕正安县核桃、野木瓜上规模提质量,加强中药材基地建设,做大做强正安县白及、石斛、天麻等中药材产业。
3.2 稳步推进农旅一体化发展
因地制宜地种植有观赏价值和有经济效益的油茶等植物,发展高端油料产品。
3.3 培育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
首先培育龙头企业,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其次积极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同时大力提升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质量。
3.4 夯实基础设施,重视中低产田土改良,完善农业产业基地设备
加大项目整合力度,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把水利、交通、扶贫开发项目捆绑实施,着力完善水、路和生产设施,要特别重视中低产田土改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技術和绿色防控技术,建成一批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抗风险力强的稳定产业基地。
3.5 合理配备专业技术人才,注重人才培养,强化产业队伍建设
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极力配备农业科技人才,加强科技人才的继续培训教育、农民技术二传手的培育,加大产业技术指导、培训力度,并培养一批敢担当、勇创新、能示范的产业龙头企业和带头人,形成产业合力。
3.6 科学规划布局,注重市场供求平衡,健全和创新营销模式
立足正安县地理、气候、需求,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不断拓展营销渠道,如“农-校对接”“农-超对接”“定单生产”“订货销售”“电商平台”等模式,以减少市场风险,提高产业效益。
3.7 发挥优势,集中打造优质产业基地,做大做强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充分发挥正安县环境、区位等优势,优化农产品种类,突出名、特、优品种,实现农产品的“优质、高效、营养、生态、安全”。极力打造特色品种,努力创建正安县农产品自主品牌。随着高速公路开通,抢抓区位优势,加大推介融入成渝经济圈,拓展贵阳、遵义等外销市场,提高产品竞争力。
3.8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充分发挥技术人员和外聘技术人员的作用
出台鼓励政策,让技术人员安心服务农业产业建设,吸引外来专业技术人员加盟。
4 参考文献
[1] 胡振光,向德平.参与式治理视角下产业扶贫的发展瓶颈及完善路径[J].学习与实践,2014(4):99-107.
[2] 梁晨.产业扶贫项目的运作机制与地方政府的角色[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7-15.
[3] 徐翔,刘尔思.产业扶贫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经济纵横,2011(7):85-88.
[4] 刘北桦,詹玲.农业产业扶贫应解决好的几个问题[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