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俊++王洁
摘要 建水县薯类尤其是甘薯种植历史悠久,薯类产业特别是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重要经济支柱。通过介绍建水县薯类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薯类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薯类产业发展对策,对做大做强马铃薯及甘薯产业、加快建水县的财政增长、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健康向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薯类;产业发展;云南建水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5-0058-02
薯类作物是指其地下根或茎显著膨大形成块根或块茎,且贮藏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淀粉为主),人工驯化栽培的植物类群的总称。主要包括马铃薯、甘薯、木薯、芋类(芋头、魔芋)、薯蓣(山药、药用薯蓣)几类[1],其中,甘薯、马铃薯和木薯为世界三大薯类作物。薯类作物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划为解决粮食短缺和能源问题的重要农作物之一。在农作物中,薯类种植面积居第4位,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2]。薯类食品品种多,种类齐全,海内外市场潜力大。大力开发薯类系列食品,能在满足市场需要、丰富人民饮食的同时,大大提高经济效益。
建水县是农业大县,发展农业是发展当地农村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以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建水县围绕“稳粮烟、扩果蔬、兴林畜”的工作思路,实施品牌战略,发挥区位优势,打造高原特色农业,走出了一条“农业特色化、特色产业化、产业规模化”的高效发展之路,促使农业向区域化、规模化、特色化、外向型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
建水县薯类大面积种植的主要是马铃薯和甘薯,其他薯类也有零星种植。本文主要对建水县的马铃薯、甘薯产业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发展对策。
1 产业发展利弊分析
1.1 有利条件
1.1.1 地理及气候资源优势。建水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北岸,地处东经102°33′~103°11′、北纬23°42′~24°10′。境内海拔最高2 515 m,最低230 m,主要农耕区海拔1 300~1 600 m,全县年平均气温18.6 ℃,全年无霜期为324 d,常年降雨量800~850 mm,相对湿度72%,年日照时数2 301.8 h,具有“干湿分明,雨热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特点,属于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3]。优越的自然条件十分利于秋冬季马铃薯及甘薯的生长,而且因冬、春季气温低,相对湿度小,马铃薯生长期间病虫害发生轻,农药施用量小,其产品质量易控制。根据建水县土壤普查资料记载,全县适宜种植马铃薯的土壤主要有5个大土类、8个土种,适宜种植甘薯的土壤有8个土类、49个土种,薯类栽种的发展空间非常大。
1.1.2 政策优势。建水县委、县政府历来重视马铃薯及甘薯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得到省州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健全,技术力量雄厚。特别是经过“十一五”规划期间的努力,马铃薯产业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巩固提升马铃薯优势产业,近年来,在建水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各有关部门与协会紧密配合、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化生产,探索出了一条原料薯类优质优价政策为引导、优质脱毒马铃薯推广为主体,实行专业种植,走“农户+公司+基地”的马铃薯产业化经营的路子。
1.1.3 栽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甘薯野生种起源于美洲热带地区,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从菲律宾引进中国。建水县是云南省最先种植甘薯的县份之一,种植历史悠久。据原建水县农技站1957年地方品种资源调查资料记载,其种植年限至今已有250多年[4]。马铃薯种植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种植时间已有20多年。栽培历史悠久,广大农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马铃薯及甘薯栽种具有一定的科学管理种植水平。
1.2 制约因素
1.2.1 品种混杂退化。马铃薯和甘薯在建水县栽种时间较长,部分地区的耕地常年只种植马铃薯或甘薯。在生产中比较受农民欢迎且大面积种植的一些优良品种,因长期种植,体内积累病毒过多,病毒病危害严重,品种混杂,从而引起种性退化、产量急剧下降。但目前尚无防治病毒病的高效农药,因而选择种植相对应的脱毒品种,是解决目前建水县薯类品种退化的有效办法。
1.2.2 新品种良种推广较为滞后。由于多年的种植,薯类品种多、乱、杂,种性严重退化的现象日益显现,良种繁育储备不足,品种更新换代速度缓慢,良种覆盖率不高已成为建水县薯类产业发展的又一制约因素。尤其是甘薯属高产低值产品,常年来农民投入相对不多,制约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导致甘薯产量和品质低。
1.2.3 各类设施设备不完善。由于建水县经济基础相对比较薄弱,部分地区交通不便,科技、文化发展还相对落后,基础设施条件差,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低,薯区水利设施和科技服务体系较为落后,农民家庭人均收入不高,农业机械的拥有率和使用率低。
2 发展对策
2.1 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及高产配套技术
加快薯类新品种推广应用,调整品种结构。引进国内外高产优质马铃薯及甘薯新品种,通过试验示范筛选适合建水县种植的品种并大力推广。充分利用现有的成熟生产技术,并加强高产高效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力度,组装推广以“节水灌溉、薯类专用配方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及间作套种”为主的配套集成技术。进一步研究制定适合当地薯类生产的高产、优质、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规范,提高薯类品质和产量。
2.2 大力实施科技兴薯战略,提升薯类产业品质
在薯类产业发展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必须把科技兴薯作为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切实改变薯业营销运作方式,实施薯类产业可持续稳定发展战略。合理使用农业科技人才,调动广大农科人员的积极性,促使广大农科人员专心投入到科技推广中去。充分利用各渠道,大力宣传科技知识,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一大批觉悟高、有文化、素质高、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具有创造精神的新型农民。加强薯业示范基地建设,创建高产、优质示范基地,覆盖带动全县薯业向着提质、高效等方面发展。
2.3 重视龙头企业培植,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加大对现有龙头企业及专业协会和种植户的支持和引导,扩大生产规模,做大产业,提质增效,扩大品牌知名度及其影响力,从政策、资金、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规模大、上档次、技术先进及加工营销有深度的企業入驻建水县;对现有的民间联合协会组织,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在技术上、资金上给予指导和支持,在加工经营上组建生产销售联合社,做到有序生产,有序销售。建水县要紧紧围绕薯类产业开发,打造马铃薯、甘薯知名品牌,大力培植龙头企业,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带动资源开发,最终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有机结合的产业链。通过产品系列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农民的市场竞争力,基本做到按市场需求生产,减少农业生产风险。建立合理的企业、农户利益分配机制,使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促进建水县薯类产业从传统的粗放经营模式向集约化经营模式转变。
3 结语
从世界到中国,当前薯类产业发展均处于稳定增长态势,产业优势明显,前景良好。建水县应该把薯类品种引进、示范推广、提纯复壮和实用技术推广作为日常工作抓紧抓好,积极向上争取省、州、县等相关部门立项支持,通过树立典型、示范展示、辐射带动,积极推动建水县薯类产业向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发展,全面提升建水县薯类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并在省内外市场建立了良好的市场信誉和品牌效应。在制定一系列有利于薯类生产健康快速发展政策的同时,健全机构、理顺流通渠道、招商引资,以企业为龙头,实施产业化管理,形成产供销一条龙,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实现农村和谐稳定发展。
4 参考文献
[1] 郭华春.云南薯类作物生产现状与产业化前景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增刊1),2004(17):384-387.
[2] 党娅,李新生,耿敬章,等.汉中市薯类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4125-4126.
[3] 杨映健,陈兴友,朱丽.建水县鲜食甘薯产业发展优势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3):385.
[4] 杨从兴,谢家华.云南农业农业论文集[C].云南:云南省农业信息中心,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