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禄玲+++张九月++裴鹏霞
课题项目:该论文系国家级创新项目《从沈从文及其作品看湘西民族融合与发展》成果论文(编码:201611407049)。指导老师:保惠,北方民族大学新闻系副教授;项目组成员:苑青青、谢禄玲、张九月、裴鹏霞、李有娜、杨娜。
摘 要:沈从文《边城》中的古镇茶峒宛如一个世外桃源,三省交叉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它特殊的地理面貌。小说中边城的景物、风情、性情构成了湘西茶峒这一画卷。民俗现实的意义承载着文化本身的价值,本文从茶峒三方面进行探讨——建筑、婚俗、节庆。从中探讨民俗发展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茶峒;建筑;婚俗;节庆
作者简介:谢禄玲(1996.4-),女,湖南省邵阳市人,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新闻系2014级在读,本文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张九月;第三作者:裴鹏霞。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9-0-01
一、建筑风格与运输方式的转变
(一)吊脚楼与地理风貌
边城的原型城镇是现在湘西美丽的古镇茶峒,“此城背靠太山,左依九龙山,右傍香炉山,面朝风鸣山;城由群山环抱,山中有城,城中有山”。茶峒地處湖南西南,一条清水江将三省分割开来,毗邻的湖南、贵州、重庆隔江相望,一条拉拉渡船就可脚踏三省之地。以前,在这的人们依山靠水而居,用木船连通外面的世界,以传统的吊脚楼为居。
吊脚楼是苗族传统建筑,是中国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楼上住人,楼下架空,被现代建筑学家认为是最佳的生态建筑形式。
原来用木船连通外面的世界,下运桐油、川盐和染色的五倍子,上运棉花、棉纱以及布匹、杂货、海味等。长途的贩运模式加集市贸易的经济结构,成了人们主要的生活方式。
(二)建筑变化格局与文化建城
现今运输方式的改变,水路运输转化为陆路运输,319国道承载了它的运输功能。木质间架砖制房屋成了与吊脚楼媲美的另一大特色。在维持美观的同时,木质结构的散热功能也保持着房屋的舒适和凉爽。
城镇建设与文化概念相结合成了当今社会的一大主流,坍塌掉又重新修好的白塔亦然矗立在远山。对岸新修的翠翠岛,岛上的翠翠与对岸的大老、二老两人隔河相望,特色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有机交融。
二、婚姻形式的展现与演变
旧时的婚姻形式
湘西是个苗民聚居的地方。在婚姻形式上,苗族人民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原始的自由形态。他们不兴礼金,不讲门第,一切以情爱至上。男女间的结识与相爱,多以对歌的方式进行。《边城》中详细地记述了婚姻仪式中提亲的方式。男子向女子求婚时一般有两种方式:派人说媒和自己拿主意。《边城》中还留存着古老的走“马路”的风俗。“车路”是汉族婚俗:得请媒人带着彩礼上门提亲,看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马路”是当地苗族风俗:在远处向翠翠唱“三年六个月”的歌,以歌声赢得心上人的爱情。主人公为翠翠在深山老林里唱上数年的歌属于后一种求爱方式。
(二)现今婚姻样态
湘西是一个由苗族、土家族、汉族组合而成的聚集地,人们相互之间的往来,融合。发展至今,呈现出湘西苗民婚俗向汉人婚俗过渡的轨迹。同时人们借助于某些特定的仪式完成人生角色的转换。这些仪式包括出生礼、成年礼、成婚、寿诞和丧仪。
“父母之言、媒妁之命”成为过去时代的标志,年轻人到一定年龄就要外出求学或是找取别的工作,也难得在唱山歌的方式向心爱之人表明心意。男女双方在选择结婚的时候会找一位长者定下互结连理的日子,送亲的娘家人会在新郎家过上一夜,第二天新郎再和新娘一起回家省亲。
三、节庆的由来与发展
(一)原有的节日与来源
“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沈从文是这样在书中写到。茶峒地处湘西,属古时楚地,为巫楚文化。端午节也正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楚国的爱国主义浪漫诗人——屈原;赛龙舟、包粽子等节日的活动都是由此发展而来。《边城》里也描绘了人们过端午节时捉鸭子和赛龙舟的场面。
同汉族过这些节日的目的和意义大致相同,比如春节放鞭炮驱邪,辞旧迎新。这里的土家族、苗族、瑶族、侗族只是在时间和内容上和汉族有些区别。湘西土家族过“赶年”,比汉族赶前一天过年,农历腊月二十九过除夕,三十过年。分布在湖南、湖北、贵州等地的苗族在农历十月过“苗年”,主要活动“赶年场”,包括採声签、跳年舞、斗牛及游方。游方是男女对歌,选偶结亲的活动。楚地也有独特的风俗节日如浴佛节、七夕乞巧节和盘王节。沈从文小说描写了楚地过春节、过端午节的景。
(二)现今节日的庆祝与发展
当下对传统节日依旧保持这庆祝的传统,茶洞的民间舞龙艺术,无论从龙体的造型设计和玩龙的花样技巧上,都堪称三省边区舞龙之一绝。“扎匠”的工艺、村民的热情使得舞龙也作为一项特殊的节目庆典。每逢干旱季节,镇上玩“秧龙”(又名狗求雨),都会有当头缠柳枝的舞龙队路过。
沈从文笔下的《边城》离我们越来越远,现实中的茶峒却离我们越来越近,湘西世界也越发清晰。时间的迁移,民俗间有着新的面貌与方式,给世界提供了一个看茶峒的新的窗口,茶峒的变化也有着属于这个时代的雏形。
参考文献:
[1]沈从文.边城[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5.
[2]杨晓玉.沈从文小说的楚文化色彩[D].浙江师范大学.2013.
[3]周署明.论沈从文的神性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8.
[4]王婷婷.小议《边城》中的湘西民俗世界[J].文学教育(上).2014.
[5]石柏胜.建筑在“心与梦历史上”优美城镇——《边城》中的建筑美学意蕴阐释[J].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