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丁绪铖,男,西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9-0-01
如果要对《现实一种》的审美形态进行分类,悲剧和荒诞皆可,甚至可以说,它是一部“荒诞的悲剧”,但我这里将认定它为荒诞,有以下几点原因:①从创作者上看,余华作为“先锋文学”的主将,《现实一种》是他早期具有“先锋性”的作品,“先锋文学”的核心是解构,而解构也是美学意义上的荒诞的重要内涵之一,故而可认为它属于荒诞的审美范畴。②从创作时间来看,《现实一种》的创作时间在20世纪80年代,属于现代荒诞审美形态发展的第四个阶段。③从形式和内容来看,《现实一种》的情节是碎片式的、变形的、怪诞的,而内容上,兄弟之间怨怨相报,充斥着血腥与暴力,接近真实又远远超过真实,化解成一种虚无与无意义。这是荒诞的审美形态的重要体现。
在对它的审美形态确定之后,便可进一步从环境、人物、情节入手分析小说中的荒诞。
小说的环境描写看似是真实的,如小说开头写到,“那天早晨和别的早晨没什么两样,那天早晨正下着小雨,因为这雨断断续续下了一个星期,所以在山峰和山岗兄弟俩的印象中,晴天十分遥远,仿佛远在他们的童年里”。这里的“雨”能有引起兄弟俩的回忆,从而进入不真实的状态。从这一点上也可以说,虽然整篇小说充斥着血腥与暴力,但开篇的这碎片式的环境描写,其实就已经将读者带入幻境,随后的情节发展,也许是一种臆想,是把人性中最邪恶和非理性畅快地体现出来。从小说随后的多处环境描写中可看出,环境,承载的不是主人公的情感,也不是推动文章发展、升华的因素,而是还原环境最本来的效用:提供故事发生的场所。而小说发生的时间,也是模糊的、支离的、碎片式的。总的来说环境更像是一个“事外者”,这种吊诡的环境描写方式,反而更显得不真实。
小说的情节,就是一个循环复仇的故事。但作者却借用西方“零度写作”的方式,以不倾注任何情感的、冷漠的态度叙事,这将整部作品带入一种“隔绝”的状态之中。其中发生的一切事情,与读者产生了距离感,仿若是隔着玻璃罩“观赏”一部复仇剧。在一系列的死亡事件中,每个人的死都是荒诞的。婴儿的死是荒诞的,因为他被一个五歲的孩童当成“玩具”丢弃而亡,皮皮的死也是荒诞的,他是被自己的伯父一脚踢死,而山峰的死,将这种死亡的荒诞带入顶端:他是狂笑而死。这种死法是变态的,非理性的,但又是真实的,这种真实又是残忍的,特别是最后肢解山岗的那一段,但换个角度想,作品本身就是一部荒诞剧。所有发生的事情,是象征,而不是真实。这就与前文切切实实发生的事情相抵触,这并不是作者在玩文字游戏,或者叙事圈套,而是对人性最直观的揭露。小说的情节发展看似理所当然,但这背后有着巨大的矛盾:山岗和山峰在面对丧子时,一反常态,愤怒和疯狂都没有出现,相反的是理智,甚至可以说,兄弟之情,在丧子之后,才得到缓和,这些不合理事件的发生,解构我们的日常认知,也让荒诞更具戏剧性。
从小说人物角度分析,小说中的两兄弟,山岗和山峰,其实是一个人的两个相同变体。他们的行为都悖于常理,对鲜血和暴力,都有着同样的“热衷”。他们作为人个体的独立性,已经在越来越怪诞的行为下消失殆尽。他们俩是扁平化的人物,但相反,这并不意味着作者塑造人物的失败,而是借用被现实“挤压”过的、变形的人物,表现出被压抑的人性在隔绝一切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之后的行为。与此同时,山峰和山岗的复仇更带有宿命色彩,他们的生命被置于社会之中,在社会的牢笼下苦苦挣扎,当社会陷入沉寂,历史的荒诞便会重演,从这个角度说,山峰山岗只是在完成一件预设好的,也必然会发生的事件。这也是他们的使命,他们只是事件的执行者,即使他们逃避,仍会有人继续执行这个事件,在这不可扭转的宿命之下,会带来生存的深深的绝望,山岗和山峰显然已经习惯了这种绝望,对他们来说,人的生死并没有意义,生死只是的一种存在状态,人是作为工具修缮这个社会,而所谓的思考也只是对以往的回忆,事件的发生在常人的理解中是不可思议的,超真实的,但在超真实的维度中考量,它有时在平常不过的事实而已。
小说还有很强的哲学意味,这与荒诞是分不开的。现今荒诞已经不局限于是一种“体验”,而是一种“生存的哲学”。从尼采喊出“上帝死了” , 到胡塞尔说人的生存的被遗忘。人类逐渐感受到彼此之间的梳离和精神无所寄托,进而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以及人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极度的扭曲、变形和异化,人类会感到不安,恐惧与迷惘,继而产生了“生存的焦虑”。但在这种焦虑中,人类会被迫思考:如何更有效的与世界沟通?个体的存在是否真的有意义?人性只是万千世界的一小部分,面对整个世界,一个人或一代人的效用究竟有多少?非理性、不合理和理性、合理的界限又如何界定?余华写的是荒诞世界下人物的真实,而真实世界中却存在着无尽的荒诞,在“众声喧哗”的年代,荒诞的事件一直在发生,但又有谁能有效的裁决?既然合理世界的不合理得不到解决,不合理世界的合理化也就没有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样说来,“生存的焦虑”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复仇的故事仍会继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