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未央
2016年12月,在网友上传的一段视频里,一个名叫“塞瑞”的14岁华裔“富二代”和她的朋友们极尽所能地花样炫富,一些美国网友直言“无聊”、“恐怖”,即便是稍稍了解国内富人圈的上海人吴航,也觉得这段炫富视频有些突破底线。因为在从来不缺“富二代”的美国,出身豪门却低调得可怕的年轻人非常多,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刻意伪装豪门二代的身份,不仔细辨别的话,很难识得真容。美国有钱人家的贵公子为什么要掩藏富人标签呢?
家庭教育使然
2013年秋天,我去耶鲁大学报到的时候,父母也一起跟来了。不为别的,只是单纯的不放心,想帮我尽可能安顿好生活之后再回去。他们来到康涅狄格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我预定了一间舒适的公寓,然后,又去车行提了一辆宝马SUV,用他们的话来说,当地的车价比上海便宜,相同的车款在这里只需要四万多美元,相當于人民币30万左右,既实惠划算,又能帮我解决出行问题,实在是一举两得。可怜天下父母心,因为体恤他们爱子心切,我没说什么,默默地接受了父母的安排。
几天之后,我们在校园里遇到了来自密尔沃基的一家人。几句攀谈下来得知,他们读商学院的儿子今年刚刚毕业,一家人是来接孩子去华盛顿度假的,之后再让儿子回来打理衣物、书籍和其他东西,彻底清空后回家。母亲好奇地问:“要拿那么多随身物品,孩子有车吗?”对方的父亲笑着回答:“我们没有给他买车,如果有必要的话,他会给自己租一辆车的。”
这家人离开后不久,我们从一位校园安保人员的口中得知,那位坚持让儿子租车回家的父亲,正是密尔沃基最大啤酒公司的副总,身家高达2.7亿美元。母亲听罢,眼神都变得有些凌乱了。
美国贵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自然不乏从小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孩子,不过,很多“富二代”的家庭教育第一课,却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美国财富与价值信托机构在2016年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52%的美国富人从不对子女披露自己的财务状况,更不跟孩子谈家里有多少钱,所以不少美国小孩是在成年之后才知道自己出身豪门的。
同学利文斯顿出自芝加哥的一个金融世家,自祖父那一辈就是银行高管,外界估量其家产能够排进全美500强。可是利文斯顿本人却从来不“富二代”自居,因为在进入大学之前,他始终不知自己的家族居然拥有如此惊人的财富。读了商科之后,有一次他问父亲:“我们很有钱吗?”一向待人和蔼的父亲此时变得十分正色:“我有钱,可是你没有。”
在美国,类似父荣子贵、子承父业的事并非主流。即便是像巴菲特或比尔·盖茨这样的顶级富豪,也从小教育子女要锻炼谋生技能,学习自己成全自己。父辈富有,并不意味着子女可以肆意挥霍钱财,变成不思进取的社会寄生虫。为此,很多美国富人自己也刻意保持低调,避免露富,更以炫富为耻,这些都不同程度对子女构成了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
2014年暑期,我计划去洛杉矶背包旅行,便通过校园公告板上的联络方式找到了医学院的哈德利,准备和返家的他一起拼车。抵达目的地时,天色已晚,哈德利热情邀请我在他家留宿一晚。步入那幢附带泳池的三层别墅,我才突然意识到,眼前这个开着二手福特、貌不惊人的小个子,有可能是个颇有来历的人。几番追问之下,哈德利才含含糊糊地告诉我,他老爸掌管着当地一家大型连锁超市,其实刚刚帮我提行李的那个胖老头,就是他老爸。我一脸诧异,深刻体会到了“真人不露相”的含义。
临睡前洗漱时,哈德利抢先一步进了洗手间,一边说着“不好意思”,一边快步走到马桶旁,按了一下水箱把手。哦,他忘了冲水,这也在所难免,可哈德利随后的解释却让我瞪大了眼睛,“我是故意不冲水的,我爸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这样要求全家人。”这是什么搞怪的规定?我完全摸不着头脑。哈德利继续解释:“加州长年缺水,尤其是南加州,我们这里80%的用水来自于北加州,所以父亲要求我们小便后不冲水,只要盖好马桶盖即可。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是这么做的。”
我不由心生感慨:如此大富之家,难道支付不起几块钱的水费吗?当然不是,哈德利的老爸显然是要教会儿子懂得珍惜资源,珍视已有的一切,这种平实低调的作派也是美国富人大多具备的品质和格调。在这种家教的规范和影响之下,美国富家子弟高调炫富的事情并不多见。这样一来,搞得我也不好意思轻易亮出爸妈给买的宝马SUV,只是在周末去超市购物时,才让它偶尔见一见阳光。
炫贫文化使然
2015年3月,我和话剧社团的学长克里斯结伴去哈特福德游玩。在距离城区5公里的地方,我们接连被呼啸而过的3辆沃尔沃极速超过,克里斯的脸色开始变得有些阴沉,嘴里低声嘟囔着:“那是你的几个同胞。知道吗?很多美国人都觉得你们很‘StupidRich。”我一时之间找不到辩白之词,只好闭上嘴巴,装聋作哑。
在美国文化中,推崇“炫贫”、鄙视“炫富”是一种传统。从贫民到大亨,从草根到总统的光荣荆棘路,向来都是美国精神的核心。所以脱口秀名人奥普拉·温弗瑞的穷苦出身为她赢得了世人的尊敬,而靠着爹妈财富整日无所事事的名媛希尔顿,则只能招致无休止的嘲讽。受到炫贫文化的影响,大多数美国年轻人并不会为出身贫寒感到丢脸,这也使得“富二代”失去了相互攀比、积极炫富的“土壤”,很多人反而会以囊中羞涩为荣为傲。
奥克利是我做志愿者时结识的一个康涅狄格大学的朋友。第一次见他,他开着一辆老款丰田车,身上是一件有些褪色的校名T恤,鼻梁上架着一副典型的理工男眼镜,整体感觉有些寒酸。第二次见他,他因为运动不慎摔伤,让我开车载他去沃尔玛买衣服,临别时,他请我吃了一个1美元的墨西哥卷,以示谢意。我据此判断奥克利肯定是来自工薪阶层的穷学生,并下决心以后一定请他吃一顿大餐。谁知大餐还没请,我却从其他志愿者同伴那里得知,奥克利的父母不久前刚刚搭乘私人飞机去印度考察,还买下了当地的四五家餐厅。如此看来,反倒是这位餐饮世家的“少东”应该好好请我吃上一顿才对。
我问奥克利,既然家境殷实,为什么要将自己伪装成一个“贫穷贵公子”呢?奥克利的理由让我感到大为汗颜:“一穷二白并不是可耻的事,如果能以零起点成为‘富一代,我会为自己感到更加骄傲。”
在美国,极少有年轻人会躺在父辈积累的财富上肆意挥霍享乐。无论家境富有与否,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从高中就开始打零工,很多“富二代”读大学也会申请助学贷款。美国的助学贷款利息不低,很多人往往要在毕业3-5年后才能完全还清。之所以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学业,为的就是赢得自我认同。正如奥克利所说的那样,“只要心怀志向,足够勤劳,足够努力,即便没有家财万贯,也一样可以实现美国梦。”
2016年5月,我报名参加了帮助福利社区搭建房子的志愿活动,搭档是一位名叫杰茜卡的金发女孩。那天早上,她开着一辆破旧不堪的手动挡本田来接我,车子一发动,整个车就开始抖个不停,害得我一路魂飞魄散,可这位妹子却毫不在意,不住嘴地称赞已跟随自己10年的爱车“老当益壮”。在车价极其低廉的美国,一辆车能一开就是10年,可见杰茜卡的经济状况不甚乐观。
尽管如此,杰茜卡的木工手艺却不是糊弄人的。到现场之后,她裤腿一卷,一个人扛着一大块木板,叮叮当当就干了起来。瞧那熟练程度,跟专业装修工也完全不相上下。杰茜卡告诉我,她从小便喜欢做手工,经常和老爸一起修理老宅。后来我才知道,杰茜卡的父亲是美国南部有名的地产商。可这也不能怪我,谁会想到美国房地产大亨的“千金”会像真的蓝领木工一样,在工地上抡锤子、钉钉子呢?
美国文化推崇英雄主义,主张英雄不问出处,即使白手起家,只要具备真正的实力,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人生赢家。这使得很多子女对父母的依赖心理大大降低,赤手空拳闯荡江湖,成为众多美国年轻人充满自信的选择。有一次,杰茜卡豪情万丈地对我说:“盖房子的特朗普都当上美国总统了,同样盖房子的我将来到底有多大作为,谁又能说得准呢?”想想这话也不无道理,在美国,一切皆有可能。杰茜卡,加油!
社会氛围使然
在美国,耶鲁大学是颇受富人青睐的常青藤名校。每年一到開学季,就会有不少富家子弟来到纽黑文开始求学之旅。所以每次走进校园,我都会情不自禁地突发奇想:说不定迎面走来的这位小哥,就是身家过亿的豪门阔少。只是从外表看起来,他们和路人甲、过客乙没什么两样,完全看不出系出名门的模样,因为美国的社会氛围便是如此——真正的贵族和真正的富翁,是不需要装给别人看的。
2016年8月的一个周末,学姐斯蒂芬妮推荐我去圣保罗中学参观。那可是全美排名前十的优秀高中,当然也是“富二代”云集的顶尖贵族学校,我很早就想大开眼界了。可圣保罗中学是一所寄宿学校,管理很严格,人家能随意放行吗?斯蒂芬妮拍着胸脯打了包票:“没事,反正我要去探望妹妹,你可以跟我一起进去。”
尽管事先已经做足认不出“富二代”的心理准备,可是真正走进圣保罗中学的校园,我还是有些吃惊:这里完全听不到彼此攀比的高谈阔论,没有唯我独尊的霸气和无礼,看不到GUCCI、LV,大多数人的脚上只是一双简单的人字拖。
斯蒂芬妮的妹妹也和邻家女孩没什么区别,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AA”。和她们两姐妹一起去学校所在的康科德镇上闲逛,一路上小女孩咬住“AA”便不松口——7美元的比萨要AA制,10美元的出租车要AA制,50美元的日本料理也要AA制,简直不敢相信她们家竟然拥有三家赛马俱乐部。抢买单的豪气虽然并没指望,但至少别让我总是掏出钱包找零钱呀。还真应了那句话:低调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态度。
回去的路上,我对斯蒂芬妮大发感慨:“来圣保罗中学探望孩子的家长或许管理着数以千亿计的财富,可他们开的车却可能比不上一个普通中国人的车。”斯蒂芬妮笑了:“我们大多不会把日子过给别人看,有钱也没必要表现出来。做人最重要的是修好自己的内心,‘心富才是真正‘富。”
编辑/郑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