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科馆员素质浅议

2017-04-19 21:23邱薇
卷宗 2016年12期
关键词:信息素质学科馆员信息服务

邱薇

摘 要:本文论述了图书馆学科馆员在网络环境下面临的挑战以及对学科馆员信息素质的要求。指出了对学科馆员信息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信息素质的措施。

关键词:图书馆;学科馆员;信息服务;信息素质

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在给美国政府的报告中首先提出了信息素质这一词。当时他认为信息素质是人们在工作中运用信息、学习信息技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到了网络时代,信息素质被认为是信息社会中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和拓展,已经深入到人的整体素质,它是一种稳定的、基本的、内在的个性和心理品质,是一个人在信息理论方面的修养和搜集、组织、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成为信息时代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1 学科馆员面临的挑战

信息素质概念的出现是为了应对日益普及的网络信息技术,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在信息活动中对联机数据库、通讯服务、电子邮件、数据分析以及图书馆网络的使用能力,是人们获取、评价和使用信息资源的能力。首先文献载体呈现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印刷型普通图书,还出现了缩微、磁带、光盘、虚拟等形式的信息资料,文献载体多样化的结果导致必须遵循不同的分类、编目规则,工作更趋细致。其次,编目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的手工编目到合作编目、计算机编目,再到通过网络为纽带进行联机合作编目,实现资源共享。第三,读者对文献分类编目的要求也发生变化,“信息素质”的提高是双向的,随着读者 “信息素质”的不断提高,他们更注重信息获取的时效性和层次性,对文献信息的揭示要求更加详细和全面,强调实时、动态和方便。因此,网络环境对图书馆学科馆员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2 对图书馆学科馆员信息素质的要求

1.运用信息工具: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网络传播工具;

2.获取信息: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的收集各种学习资料与信息,能熟练运用阅读,访问,讨论,参观,实验,检索等获取信息的方法;

3.处理信息: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记忆,鉴别,遴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等;

4.生成信息,在信息搜集的基础上,能准确的概述,综合,改造和表达所需信息使之简洁明了,通俗流畅并且富有个性特色;

5.创造信息:在收集多种信息的交互作用的基础上,迸发创造思维的火花,产生新信息的生长点,从而创造信息,达到收集信息的终极目的;

6.发挥信息的效益:善于运用和接受的信息解决问题,让信息发挥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7.信息协作:使信息和信息工具作为跨越时空的,“零距离”的交往和合作中介,使之成为延伸自己的高效手段,同外界建立多种和谐的协作关系;

8.信息免疫:浩瀚的信息资源往往良莠不齐,需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甄别能力以及自控,自律和自我表现调节能力,能自觉地抵御和消除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地干扰和侵蚀,并且完善合乎时代地信息伦理素养。

3 图书馆学科馆员信息素质的培养

21世纪,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图书馆各项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科馆员首先应该根据岗位的需要,结合自己实际情况,苦练内功,着重解决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补缺。学习的内容应围绕以下方面开展:

一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信息时代离不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支撑,随着图书馆现代化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网络化进程的加快,计算机编目、联机编目更加普及。文献学科馆员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网络技能,这样才能在网络环境下大展身手。

二是科学知识和信息理论的学习。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科分化重组,导致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增多,加之信息资源的复杂性,增加了分类标引的难度,影响分类编目的准确性。因此,学科馆员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拓宽知识面,努力成为图书馆信息系统的导航员。

三是专业技能的学习和研究。文献分编工作离不开分类、编目等专业理论,在掌握分类标引和编目工作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针对现实的需要,加强分类标引和编目工作的科学研究,研究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各种问题,确保对各种文献信息的正确揭示与描述,满足读者的实际需要。

四是具有一定外语水平。中国加入WTO,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使我国在越来越多的方面与国际接轨,读者所需求的信息也不仅局限与一国一家。互联网的诞生,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让读者很方便的从网上获得信息资源,而网上的信息资源一大部分使用英语来表达的,在这种条件下,学科馆员如果没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就不能收集和传送外文信息,更不能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資源。

4 提高学科馆员信息素质的措施

自主性的终身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不同与我们平常所说的自学。它不仅是指某一个单独的学习,而是强调其主动性,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小组。它具有如下特点:其一灵活性,包括学习内容的灵活性,不同的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特定主题学习;学习方式的灵活性,可以一个人自学,也可以搭建学习小组共同学习研究探讨;学习时间和地点的灵活性,不必拘于固定时间,地点。其二针对性。不同的人员有不同的学习需求,针对非图书馆学专业出身的人员可以进行由外行转向内行的基础型学习;针对刚从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的人员可以进行实践型和提高型学习;针对老学科馆员缺乏新技术应用知识可以进行补己所短的补充型学习,因需学习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其三实用性。指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学习探究其解决方案,反过来可以更好的指导分编工作。其四网络化。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止20014年12月31日,我国的上网计算机总数已达9286万台,网站总数已达88.1万多个。如此发达的网络环境为满足学科馆员通过网络实现终身教育提供了便利。

加强短期培训教育。继续教育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培训班,进修班,研修班,学术讲座,学术会议等等。通过请进来(请老师来开馆开办讲座,召开学术会议等)和走出去(外出培训,进修)的方式,可以让学科馆员有针对性的不断更新知识,掌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趋势及学术研究的动态,焦点问题,引导学科馆员理论联系实际地开展学术研究活动,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工作技能。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可以激发学科馆员终身学习的需求。其主要包括:(1.)用人机制。在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下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聘任制度,增强馆员的职业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2.)奖励机制。实行按劳分配,对于努力工作,勤奋学习的人员应及时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以激励其他人员。(3.)约束机制。图书馆从内部管理角度出发,制定宏观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以各种规章制度的形式约束学科馆员自觉的学习。

猜你喜欢
信息素质学科馆员信息服务
高校学生信息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公共图书馆科技创新服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