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字趣溯源及语素化倾向浅析

2017-04-19 22:08王亚丽
文教资料 2016年33期
关键词:本义

王亚丽

摘 要: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典籍,发现“茄”字的意义众多,读“jiā”时可作古国名、药名、复姓和荷茎等;读“qié”时可作地名和蔬菜,并且发现“茄”在古代通“荷”,是“荷”的古字,后来,“茄、荷”通用。关于“茄子”的“茄”和“子”的由来,查阅发现“茄”本应为“伽”,是梵文音译词,而“子”是后来为了适应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趋势而添加的后缀。基于“茄”的由来,梳理了以“茄”作为译音成分的外来词。此外,以“雪茄”的“茄”为例,分析了“茄”字的语素化倾向。

关键词: 茄 本义 音译外来词 译音成分 语素化倾向

提起“茄”字,人们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茄子。茄子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但是人们普遍对茄子的原产地和名称来源不甚了解,更不用说对“茄”这个字的了解了。怀着一颗好奇心,查阅了一些权威文献典籍之后,惊奇地发现“茄”字的历史很久远,义项也很多,且本义为“荷茎”,而“茄子”的“茄”,根据相关文献典籍推断应为梵文音译外来词。最后,借助刘正琰等人编著的《汉语外来词词典》统计了以“茄”作为译音成分的外来词,并以“雪茄”的“茄”为例浅析了“茄”字的語素化倾向。

一、从文献典籍探“茄”字

(一)“茄”,jiā,《广韵》古牙切,嘉小韵,见母,麻韵,二等,开口。

1.古国名

“茄”作古国名,在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左传》中就有记载,《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写道:“楚子使薳射城州屈,复茄人也。”据高士奇《春秋地名考略》可知,州屈在今安徽省凤阳县西,茄为近淮水小邑。

2.药名

(1)唐代柳宗元的《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中就有记载,“香饭舂菰米,珍蔬折五茄”。

(2)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五加》的“五加”应为“五茄”,释名为“五佳、五花、文章草、白刺、追风使、木骨、金盐、豺漆,豺节”。气味为(根皮、茎)温、辛、无毒。

3.复姓

“茄罗”为汉朝时的复姓,《广韵》有记载,“汉复姓有茄罗氏”。

4.荷茎

“茄”为“荷茎”意思,笔者在古文献典籍中找到了大量例证。

(1)《尔雅》被誉为“辞书之祖”,在《尔雅·释草》中就有记载,“荷,芙蕖;其茎茄”。

(2)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说文·艸部》收录了“茄”,解释为“茄,芙蕖茎。从艸,加声”。

(3)《文选》是我国第一部汉族诗文总集,其中,张衡在《西京赋》中写到,“蒂倒茄于藻井,披红葩之狎猎”。李善注引薛综曰:“茄,藕茎也。以其茎倒植于藻井,其华下向反披。”

(4)三国时魏国人何晏在《景福殿赋》中写到,“茄蔤倒植,吐被芙蕖”。

很明显,这四个例子中的“茄”都是“荷茎”的意思。

综上所述,推断“茄”本义为“荷茎”。

(二)“茄”,qié,《广韵》求迦切,伽小韵,群母,戈韵,三等,开口。

1.地名

(1)《晋书·郗鉴传》中写到“及陶侃为盟主,进鉴都督扬州八郡军事。时抚军将军王舒、辅军将军虞潭皆受鉴节度,率众渡江,与侃会于茄子浦”。

(2)《水经》中写到。“石头四对蔡浦,浦长百里,上有大荻浦,下有茄子浦”。

这两个例子中的“茄子浦”很明显为地名。

2.蔬菜

茄子,吴方言区俗称“落苏”,是一种常见的蔬菜。《汉语大字典》的解释是:“茄科,直立分支草本。茎直立,叶倒卵形或椭圆形,花淡紫或白色。浆果圆形或圆柱状,紫、绿或白色。原产亚洲热带我国各地栽培,是夏季主要蔬菜之一。”此义项,相关文献提及得很多,本文只举以下较有代表性的三个例子。

(1)《广韵·戈韵》记载有,“茄子菜可食又音加”。

(2)汉代王褒在《僮约》中写到“种瓜作瓠,别茄披葱”。

(3)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菜部》记载了“茄”,释名为“落苏、昆化瓜、草鳖甲”。气味,(茄子)甘、微寒、无毒。

(三)通“荷”

1.《康熙字典》里对“茄”的一条解释就是,《師古註》:“茄,古荷字,見《張揖·古今字譜》。”

2.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艸部》中写到“茄之言柯也,古与荷通用。《陈风》:‘有蒲与茄。郑笺:‘夫渠之茎曰荷。樊光注《尔雅》引《诗》:‘有蒲与茄。屈原曰:‘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扬雄则曰:‘衿芰茄之绿衣,被芙蓉之朱裳。”

这两个例子说得很明白,“茄”通“荷”,是“荷”的古字,后来,“茄、荷”通用。常见的词语有“茄袋”,即通常所说的“荷包”。

二、“茄子”探源

(一)“茄”本为“伽”

1.西汉有“西蜀孔子”之称的学问家扬雄在《蜀都赋》中提到“伽”:“盛冬育笋,旧菜增伽。”宋代章樵注,“伽,今作茄”。如此大家定然不会在这么著名的文章中写错别字的,故笔者认为“茄”本为“伽”,并非扬雄错将“茄”写做了“伽”,而是他使用最初音译的“伽”。

2.唐代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写道:“茄子,茄字本莲茎名,革遐反。今呼伽,未知所自。成式因就节下食有伽子数蒂,偶问工部员外郎张周封伽子故事,张云:‘一名落苏,事具《食疗本草》。此误作《食疗本草》,元出《拾遗本草》。”这段话也是一个例证。

由此可以推断“茄”本作“伽”。《现代汉语大词典》里说“茄子”原产亚洲热带和印度等地,又因我国古代与印度交往比较密切,且南方丝绸之路途径印度。另外,汉语外来词中有很多都以“伽”作为译音成分,如“伽蓝”、“僧伽”、“伽南香”等,并且这几个词都是梵文音译过来的。故认为“茄子”是我国从印度引进的,引进之初随梵文读音译做“伽”,后来可能是人们发现茄子和荷茎形状相似,而且“茄”和“伽”同音,故改写为“茄”。

(二)“子”的来源

现代汉语里的语素多数是由古代汉语的词演变来的。由于汉语的词逐渐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古代汉语的许多词(即成词语素)在现代汉语中变成了构词成分,成为了不成词语素。

由上文所举例子可知,“茄”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成词语素,可以独立成词,表达“茄子”这种蔬菜的名称,但现在为了适应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趋势,必须在后面添加没有实体意义的后缀“子”。与单个的“茄”比起来,“茄子”读起来带有一种音乐的美感,轻重之间形成一种节奏,悦耳动听,比较符合汉族人求平衡、求中允的心理。故认为“茄子”实际上是双音节化过程中韵律构词的产物。

三、以“茄”作为译音成分的外来词

(一)“茄”(jiā)

1.茄法橘,一种产于Jaffa东部的橘子。源:英Jaffa(orange)“由巴勒斯坦西部的海港Jaffa而得名”。

2.茄卡那鸟,水雉,一种热带长趾水鸟。源:英jacana“<葡萄牙语<图皮语jassanam”。

3.茄克,一種长及腰部、下口束紧的短外套。又作“夹克、捷克、甲克”。源:英jacket“中古英语jaket<古法语jaquette,jaque的示小词,<西班牙语jaco,‘短外衣,锁子甲<阿拉伯语shakk”。

4.雪茄,用烟叶卷成的烟,较一般的卷烟粗而长,两端或一端呈尖形。又作“士加(烟)”。源:英cigar“<西班牙语cigarro,可能<玛雅语sigar,‘吸卷烟叶

(二)“茄”(qié)

1.茄达干酪,英国产的一种硬干酪,又作“赛达酪”。源:英Cheddar(cheese)“由原产地英国Somesetshire的Cheddar而得名”。

2.茄士咩,<方>原指克什米尔地方所产的山羊绒毛,现泛指优良的羊绒织品,又作“开司米、开斯米、开四米、开士米”。源:英cashmere/casimire“

四、译音成分“茄”字的语素化倾向浅析

“雪茄”应该是人们最为熟悉的一个以“茄”作为译音成分的外来词,就以“雪茄”的“茄”为例分析“茄”字的语素化倾向。

(一)从简缩看译音成分的语素化

“雪茄”也可以说成“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一根茄”这样的说法。其实这是一种简缩形式,尽管该形式还未收入正规字典中,但已为人们熟知并广泛应用。周洪波在他的《外来词译音成分的语素化》中提道:“简缩使得译音成分的语素化成了一种可能。”

(二)从构词能力看译音成分的语素化

与“茄”构成的新词语有“茄衣、茄头、茄帽、茄脚”等。事实上,这几个词最初是“雪茄衣、雪茄头、雪茄帽、雪茄脚”。这也是简缩,不过由于双音节化和语言经济性的需要,人们现在普遍省略掉“雪”。

(三)语素化程度与倾向

周洪波认为音译外来词译音成分的语素化程度并不相同,因此需要区分译音成分是稳定的语素义,还是临时的修辞义。并且他提出了两个判断标准,一是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环境,表义是否明确。二是能否与更多语素组合,有一定的能产性。从第一个标准来看,“雪茄”的“茄”并不符合,如果离开了上下文,便会产生歧义,可以理解为“雪茄”,也可以理解为“茄子”。从第二个标准来看,“雪茄”的“茄”的构词能力还不够强。尽管如此,从语言发展趋势和“茄”的语素化程度来看,“茄”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真正语素化,并成为一个具有实在意义的自由语素,进行构词或充当语法成分。

四、结语

从《尔雅》说起,对“茄”的本义及发展演变进行述说,最后基于众多文献典籍的记载,通过分析,得出“茄”字的本义为“荷茎”,“茄子”的“茄”为梵文音译语素,而“子”是出于现代汉语双音节化的需要加的后缀。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将查阅结果及自己的一些看法呈献给大家,帮助大家了解“茄子”的“来龙去脉”。最后,对刘正琰等编著的《汉语外来词词典》中含“茄”的音译外来词进行了统计,并以“雪茄”的“茄”为例简述了“茄”的语素化倾向,希望发挥“窥一斑而见全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彭年.广韵[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1.

[2](唐)段成式.酉阳杂俎[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中华书局,2013.

[4][清]高士奇.春秋地名考略[M].朗润堂,1644—1911.

[5]郭璞注叶自本纠讹.尔雅[M].北京:中华书局,1985.

[6](唐)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8.

[7]汉语大字典(第5卷)[M].湖北:湖北辞书出版社,1988.

[8][明]李时珍.本草纲目[M].陕西:三秦出版社,2008.

[9]刘正琰,高名凯,麦永乾,史有为.汉语外来词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

[10]现代汉语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11][清]张玉书等.康熙字典[M].北京:中华书局,2009.

[12]萧统.文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3]周洪波.外来词译音成分的语素化[J].语言文字应用,1995(4).

[14]左丘明.左传[M].陕西:三泰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本义
甲骨文中的“四”“五”“六”
中国画论中的“逸品”本义辨析
汉字里的大写数字另有意义
汉字里的大写数字另有意义
“自”的本义是鼻子
民歌《茉莉花》歌词本义喻反腐
“淑女班”军训有违大学军训本义
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