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隽 丁旭 赵艳华 狄晶 张亚林
【摘要】现阶段,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类新兴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普及应用,并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借助各类新媒体教育引导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现实课题。本文力求通过研究新媒体对高校党建工作所带来的挑战,对存在问题提出行之有效改进与提升方案。
【关键词】新媒体 高校 学生党建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校党建研究会课题,项目编号:GXDJ2016B6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078-01
当前,随着信息社会和多媒体时代的到来,以互联网、手机等基于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媒体蓬勃发展,对高校师生的思维模式、语言特点、行为方式、心理意识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新情况和新变化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与变化。因此,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新媒体环境,拓宽教育渠道,丰富党建内容,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占领党建制高点,才能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牢牢把握党的领导地位。
一、新媒体条件下给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的挑战
1.党建教育内容趋于事务性,缺乏持久吸引力。
新时代赋予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只有认识新媒体的特点及利弊,才能抓住工作重点,将挑战转化成动力,有力提高学生党建工作。近年来各党建网站内容逐渐丰富,但一些高校党建网站的各栏目功能较为单一,栏目建设重点只停留在党务通知、党课培训事项、党组织人员结构等类似公告性质的模块上,信息发布也多为收集和宣传党的会议文件等,使得党建网站仅仅充当了一个资料库的角色,仅能满足师生进行一般性的信息浏览、查询,愈来愈难满足师生党员对信息内容不断丰富的需求,严重影响了党建网站的可读性和吸引性。
2.学生主体意识未能充分调动,党员教育缺乏连续性。
新媒体是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作为高校大学生获取国内外新闻资讯、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媒介。但是在现实工作中,党建类型的新媒体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持久且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其原因有三:首先,高校党建工作者不了解学生主体真正所需要及关注的地方,更多是将自己的观点与理解灌输到学生身上;并且,一些相关的知识只是纯粹说教而不是联系当今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分析,使得学生不易接受。二是,学生党员话语权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一些突发事件中,学生党员缺少危机意识和舆论引导意识,没有及时发声,未能及时发挥自身的正面宣传和引领导向的作用。三是,部分学生党员媒介素养不高,不能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和榜样力量。四是,缺乏持续有效的党员继续教育。如在学生党员发展中存在着后期教育不足的现象,在学生入党以后放松了思想引导与教育,从而出现其他问题。
二、新媒体条件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新思路
1.积极开拓手机党建工作平台
高校党务工作者应注重手机网络层面对学生管理与学生教育的影响,积极拓宽高校党建新渠道。当前可尝试的最有效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創建党员教育手机报或公众号。在开展此项教育时,可以用漫画或影像将党的理论知识和模范党员的先进事迹展现给年轻学子。二是开发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平台。全国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接收党中央的方针政策的平台,同时还是一个互动平台,基层干部能随时与省委、中央互动,将基层的情况反映给上级,让上级党委能够掌握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2.大力提升高校党建工作者新媒体专业技能知识及应用
高校党建工作者表现在熟识党务工作但缺乏新媒体相关知识及应用。在新时期做好高校党建工作需要加大这方面的培养力度和实践机会,造就一批既熟悉党务知识又掌握新媒体应用的人才,提高其舆情监测和引导舆论能力,不断推进新媒体条件下的高校党建工作。
3.新媒体条件下党建危机工作机制。
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使得舆论在顷刻间就能传播至整个社会,高校要增强对校园网络的监管,加大网络安全性,尽快建立网络传播危机应对机制、信息沟通机制和信息接收反馈系统。实行实名制,尽快对师生意见进行回应和积极解答,对新媒体应用的途径和渠道进行严格监督和管理,方能建立科学、有序、文明的新媒体党建文化。
参考文献:
[1]丁颖,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党建模式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9).
[2]陈一峰.重视发挥互联网在党的建设中的作用[J].理论学习与探索,2005,(6).
作者简介:
高隽,河北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辅导员,长期从事学生工作。
通讯作者丁旭,高级政工师,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长期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