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军
摘 要: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小学阶段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有利于为学生掌握高端信息技术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主要探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诱导式教学,以此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水平。
关键词:信息技术;诱导式教学;设置悬念
诱导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性探究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应用诱导式教学,加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实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目标,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不断发展。
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教师应根据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生活实际,科学、合理地设计问题情境,必须保证问题设计的生动、有趣,这样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当中,使学生有学习的动力,然后再导入新课,由于教师采用的是问题情境,所以在课前导入时留下了悬念,已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得学生有探究问题的欲望,由此可以看出,问题情境的设置,能够充分发挥诱导式教学的作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例如,在学习“填充颜色”这一课时,教师为学生表演了一个换纸片颜色的小魔术,将一张白色的纸片变为绿色纸片,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都感觉非常神奇,魔术变完之后,教师向学生提问:“我们通过魔术,可以将一张没有颜色的纸片变成绿色的纸片,那么如果不通过魔术,而是利用信息技术我们应该怎样来实现呢?”然后导入今天的新课,通过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在学习新课时也更有动力,也更加认真。
二、设问激趣,诱导阅读
导入新课以后,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提示,这些阅读提示要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形式要新颖、有趣,难易程度能满足学生要求,同时教师应抓住时机,诱导学生及时发现问题,使学生自觉进入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围绕教材主要内容,做好教学课件的设计,能够自然地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并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记录下来,然后与全班同学共同分析和讨论,找出答案。
例如,在学习“画线”这一课时,教师给学生展示了一些家用电器的图片,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这些都是常用的家用电器,你能画出这些家用电器吗?”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之后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了已经做好的课件,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自然产生了许多疑问,教师让学生将自己的疑问记录下来,阅读之后,与全班同学、老师一起讨论,并找出问题的答案。
三、提疑议论,精讲答疑
阅读完毕之后,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时,可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在讲解之前,教师应先让学生分析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适当为学生设置障碍,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还应适当地引导学生,促使学生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消除思维障碍。待学生讨论完毕后,教师再根据学生讨论的具体情况,为学生答疑解惑,并精讲教材的重难点,以此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有效性。
例如,学习“画多边形”一课中,教师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会利用“多边形工具”画多边形,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学生产生了疑问,就是如何将图形的起始点和最后一点连接起来,进而形成一个多边形,这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因此,针对这一个问题,教师先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重点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讲解,让学生只要双击多边形的最后一个顶点,会自动实现起始点与最后一点的连接。
四、诱导总结,加深理解
学完课文内容后,教师应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这时就需要教师合理利用板书,诱导学生通过对知识点的分析和比较,构建完善的知识系统。同时,教师还应围绕教材重难点,精选一些练习题,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几名学生在黑板上进行做题,其他学生则在下面做题,教师应对这几名学生当堂进行批改,针对这几名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提出,并采取有效的办法,加以改正,同时也提醒其他学生,避免以后在做题过程中再出现同类的错误,从而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且这样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深入理解,从而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利用知识点来解決问题。
总之,诱导式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合理运用诱导式教学,诱导学生积极提问、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以此提高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卢永俊.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诱导式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0):74-75.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