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17-04-18 12:35张云龙
博览群书·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措施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张云龙

摘 要: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月印千江水,千江月不同。”对学生来说,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对同一篇文章,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见解。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把阅读课堂变成一个彰显学生个性的天地,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措施

阅读教学是小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提高学生理解、积累书面语言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听、说、读、写四项训练中的重要一環。因此,作为教师应将学生的个性特征发展与阅读教学内容相结合,构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同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诱导学生探究、总结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让阅读教学产生一个质的变化。那么,在具体实践中,如何才能搞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呢?

一、利用好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的一个必需的习惯。预习的内容包括:自主熟读课文、掌握文中生字生词、对所学课文的不解之处提出问题、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课外知识等。学生的预习习惯养成了,教师就能在课堂上节省不必要的时间,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谈自己的感悟和见解,点拨新课中的难点……总之,有了课前的预习,教师更容易抓住新课的重点,而对于学生来说,能通过预习测量出自己知识的深浅,认识到课文难点之所在,然后再去学习课文,其积极意义非常明显。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并引导学生归纳、交流、积累、运用读书方法

阅读教学的首要步骤自然是读。这个“读”需要我们教师科学规范的指导。根据课文的不同,有的需要范读,有的需要学生自读,有的需要分角色读……需要范读的,我们要做表率,把课文节奏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读到位,让学生能跟着阅读进入课文所表现的意境,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受到美的熏陶。需要指导学生读的,我们教师要尽自己的所能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让学生在自己的朗读中去更深地感悟课文、体会感情。另外,阅读方法又可以分为精读和泛读,教师要教给学生根据文章表现的内容对不同的语段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该泛读的地方泛读,该精读的地方精读。另外,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归纳出以下几种常用的阅读方法:

1.整体读书法。在读一篇文章时,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从整体理清课文结构,从整体体会思想感情,从整体领悟文中道理,从整体上品析妙词佳句的方法称之为整体读书法。

2.分散读书法:就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分层目标或重要典型段落,有针对性地读书,解决问题。

3.质疑问难法:是一种探求真知,向未知领域深入掘进的读书方法,它是从学生心中的疑问,调动其思维进行探究的读书方法。这种方法便于使教学与重难点、学生实际更贴近,减少教学时间的耗费。

4.情景再现法:就是将作者所写的人、事、物、景在脑中变成真实的场景与活动画面,让学生有身临其境感受,然后再根据头脑中的情境进行复述或背诵的方法。它可以促进表象与文字的相互转化,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注意抓阅读中的重点语段

阅读教学中对材料往往是学生读容易,理解难。面对这个难题,教师应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语段或重点语句来理解。课文中的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它们都对文章所表现的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指导学生理解了这些关键语句、语段,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段所表现的意思或感情。这种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及抓住重点词语进行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便于理解内容,还便于体会情感,是学生一种初步领悟文章的途径。同时还有利于帮助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四、鼓励学生拓宽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感悟往往是不同的,那么对这些不同的观点、看法我们教师节应该持怎样的态度呢?只要不存在根本性的错误,我们都应该认同,要允许学生多方位的去解读作品,认可学生对作品创造性地思考。要尽可能地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重视发展学生独特的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与学生之间不愿共同克服困难,不懂得分享学习的乐趣,失去了合作交流的机会。而在新课程标准的提倡下,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便成了提升学生能力的有效手段。阅读教学中倡导学生的合作学习更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在学生的合作探究中,对阅读语段的理解表现得更为多元化,这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的养成。“一个思想和一个思想交换,得到的是两个,甚至是更多。”一句话道出了合作学习的真谛。

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激发求知欲的首要因素便是情感。我们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创设所需要的情感氛围,这种情感氛围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阅读能力、激发情感的重要条件。另外,教师要注重朗读和积累的结合,来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反复地有感情的朗读是让学生加深情感体验的最佳办法。再次,教师还要注重学生创造个性的养成。在阅读教学中,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创新的意识后,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得到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彰显。

七、注意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世界上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都没有,更何况是有血有肉的人。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不该要求整齐划一、千篇一律。我认为教育所谓的弘扬人性,即彰显个性。但通常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很难做到,我们往往过于去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追求所谓的合乎常规,却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当某一个学生在一篇文章的理解上与其他人的理解出现不一致时,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理解,关注他们的个性差异,切不可用一个标准来评价所有的答案。

总之,阅读教学是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一个过程,是一种教师辅导下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人,是具有无限潜力的个体。我们教师应该积极地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里,做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平等地对话,使学生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真正地学习到知识、形成合作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养成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真正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措施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