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精准扶贫视角下的农村土地流转风险管理研究

2017-04-18 23:46刘蓼王雨
中国市场 2016年51期
关键词:土地流转精准扶贫风险管理

刘蓼+王雨

[摘 要]土地流转对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连云港市赣榆区土地流转的实证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及深入农户走访,发现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该区土地流转存在着流转服务体系建设不规范、对土地流转认识不到位、干群关系紧张、土地承包管理工作不完善等潜在的社会风险。对此,文章提出了增强风险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体系、创造就业等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对更好地预防和减少农村土地流转风险事件的发生,进而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的风险防范机制,实现农村的稳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土地流转;农民;风险管理;精准扶贫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1.241

1 土地流转产生的积极效应

赣榆区人多地少,农村人均占有耕地仅1.1亩,第二、三产业发展相对较慢。近年来,随着国家土地政策的落实,赣榆区已累计流转土地面积34.81万亩。其中,种养大户经营21.91万亩,农业龙头企业经营8.08万亩,城镇居民及其他组织经营4.82万亩。

1.1 加快了农民致富步伐

土地流转使部分农民在享受出租土地收入的同时,既可以外出打工,又可在所出租的土地上打工,获得劳务收入,增加可支配收入。调查表明,转让土地后农户的人均收入比自己经营土地收入平均高出600~1200元。

1.2 推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

通过土地流转,会手艺、头脑活、善经营的农民更多地离家外出务工。据统计,土地流转后全区每年新增外出务工人员都在3000人以上,全区年均劳务收入达到6亿元以上,起到了增加农民收入和活跃城乡经济的目的。

1.3 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厉庄镇蓝莓基地等17个“千亩连片”农业园区顺利推进。其中蓝莓基地计划采取公司加农户形式,实行统一管理模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和农户的效益。“四季田园”现代农业示范区更是连云港市赣榆区农业建设中的新亮点;崛起的江苏雅仕沙河农场,将是江苏省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农业园区。

2 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社会风险

2.1 土地流转产生的社会治理风险

赣榆地处苏北,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该地区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情况下,随着土地流转进程加快,大批失地农民进城务工,给城市的交通、住房、卫生带来了不少的压力,还有部分失地农民因务工难等原因返乡,他们情绪激动、挑衅滋事,给社会治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2.2 土地流转产生的政府公信力风险

赣榆区的土地流转工作大多由政府主导,土地流不流转、流转多少亩、流转的价格、合同的签订等,政府都参与其中替老百姓做决定。在政府主导的土地流转模式下,为缩短流转时间、加大流转规模,加快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農业产业化,政府注重保护承包方的利益而忽视农民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一现象让农民以为大规模土地流转就是政府的“面子工程”。政府是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满足承包方的需求,加剧了干群矛盾,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2.3 土地流转产生的习俗文化风险

文化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以村为单位的宗族文化在农村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而且对农村经济社会起到重要作用。土地流转后,大量失地农民进入“城市”,成为“市民”,脱离宗族文化,甚至宗族文化消失。以塔山镇为例,2010年以来,依托万亩良田工程,对小官庄、范庄、小探马3个村整体搬迁,搬迁农户722户,成立新的中心社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较大改变,越来越城市化,3个村流转的近2万亩土地,统一交给镇农业经济发展公司托管经营,每年按亩折算领取粮食。由于农民生活习惯和文化水平差异,他们在新社区找不到存在感,缺乏文化认同感,无法适应和融入“城市”生活。

2.4 土地流转产生的粮食安全风险

土地流转对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由于缺乏有效规范和监督,极易引发农业安全风险。第一是流转土地的“非粮食化”。土地流转后“非粮食化”现象比较普遍,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而从事花卉业、养殖业等收益较高行业,对粮食安全造成很大威胁。赣榆区累计土地流转规模经营104万亩,其中粮食种植37万亩。第二是流转土地的“非农业化”。这对粮食安全造成的影响尤为严重。农村土地流转后,土地的运用应该以现代农业生产为主导产业,一些部门和个人利用农地流转手段,非法改变农地用途,牟取部门和个人利益。

2.5 土地流转产生的失地农民权益风险

赣榆区分为山区、平原、沿海三个区域,土地流转均价每亩每年800元左右。山区丘陵地较多,地质差,流转价格每亩每年在600元左右,有的甚至还更低。以粮食实物结算的标准为:每亩每年水稻550斤、小麦300斤。调查发现,土地流转后家庭收入变化不大的居多。一些合作社、股份合作公司的补贴能否及时到位也是未知数,农民的土地流转收益难以得到保障。

3 对土地流转的建议和思考

3.1 强化宣传和引导,创新土地流转形式,使土地流转由被动逐步转向自发

一是要加强对土地流转现实意义的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墙报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土地流转意义的宣传。二是要加强对土地流转典型的宣传。对那些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观念较新、经营效益较好的经营大户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大力宣传,切实发挥典型的带动作用。三是创新形式,主要包括三种模型。第一种是龙头企业带动型: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量化入股,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纽带,以特色农业为主导,发展规模经营。第二种是合作社带动型: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围绕建立农产品原料基地,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组建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标准化生产,发展规模经营;组织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联合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开展规模经营。第三种是优惠政策带动型:采取产业政策倾斜、税收优惠等多种措施进行扶持,推动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稳步发展。

3.2 依法进行土地流转,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要切实加大对《合同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的宣传力度。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程序,组织相关部门拟定具体实施办法,规范土地流转合同内容,明确承租双方的责、权、利,规范引导双方履约行为,加强契约规范管理,并且积极做好法律咨询和服务,防止因土地流转出现新的矛盾纠纷。

3.3 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一是应该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将土地流转工作列入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政府必须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水利、电力、道路等生产条件,为农业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三是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子女教育、农民工权益保护等为主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弱化农民对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的依赖性,才能打消农民的后顾之忧,提高他们对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3.4 落实土地流转补偿金,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必须关注农民土地补偿金的落实情况。建立专门针对土地流转补偿金的长效机制,并进行动态管理。补偿办法要和农民商量,不能只有基层干部等少数几个人说了算。这样农民既享有了对土地流转的知情权,又增强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同时杜绝了基层干部滥用职权、从土地流转中获取利益。

3.5 健全和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

一是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通过党员冬训、全镇干部大会等形式深入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使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到土地流转是发展高效农业、实现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二是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库。完善镇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设立土地流转信息库。依托农经综合管理网络平台,积极开展土地流转登记、信息发布、土地评估、变更等服务。三是流转过程规范管理。从完善流转合同入手,規范流转程序,采用统一格式的文书档案资料,规范流转,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参考文献:

[1]谷彬.从大数据监测看我国农村土地流转[J].中国市场,2014(45).

[2]武凤平.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13(41).

猜你喜欢
土地流转精准扶贫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对农民土地权益影响问题分析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