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硕
【摘要】 目的 研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急性发作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其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06例CHF急性发作患者, 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统计对比两组心功能[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状况及生活质量水平变化。结果 护理前, 两组LVEDD、LVESD及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 LVEF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 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分为(54.89±3.26)分, 对照组生活质量总分为(55.04±3.32)分,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5, P>0.05);护理后, 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分(36.45±2.51)分, 明显低于对照组(43.59±2.89)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80, P<0.05)。结论 CHF急性发作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 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 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8.076
CHF属于心内科常见病症, 是瓣膜性心脏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终末阶段[1]。CHF主要由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引起, 临床表现为体液潴留、呼吸困难等症状, 急性发作患者可出现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等, 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2]。临床护理路径是依据某种疾病制定的最佳护理过程。本研究将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应用于CHF急性发作患者护理中, 探究其对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106例CHF急性发作患者, 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3例。对照组男29例, 女24例, 年龄62~74岁, 平均年龄(68.09±3.25)岁;观察组男28例, 女25例, 年龄61~73岁, 平均年龄(67.86±3.1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给予常规病情观察、用药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干预, 具体包括:①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及治疗方案建立临床护理路径表, 由责任护士主动进行主管医务人员、用药注意事项等介绍, 解释临床路径内容、作用, 并在患者需要、已执行内容上打钩、签名, 取得患者理解与配合。②对急性发作患者应及时评估, 提出护理问题, 依据患者病情侧重修改实施办法, 并及时记录;护理问题包括预防感染、日常饮食、心理活动及自理程度等, 对患者病情、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进行客观全面评估, 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系统化护理程序[3, 4]。③掌握患者心理状态, 对其出现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及时给予疏导, 提高患者安全感;完善患者家属心理教育, 给予患者更多关心、支持, 辅助患者进行治疗, 以提高其康复信心[5]。
1. 3 观察指标 ①采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EDD、LVESD及LVEF等心功能指标。②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 包括社会关系、疾病症状、体力限制及心理情绪等项目, 评分越低, 表明生活质量越高[6]。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护理前, 两组LVEDD、LVESD及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 LVEF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生活质量水平比较 护理前, 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分为(54.89±3.26)分, 对照组生活质量总分为(55.04±3.32)分,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5, P>0.05);护理后, 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分(36.45±2.51)分, 明显低于对照组(43.59±2.89)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80, P<0.05)。
3 讨论
CHF主要与患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高血压、心肌病、高血压等因素相互作用有关。CHF临床表现多样, 患病早期仅伴有运动耐力下降、乏力等, 严重者将导致腿部水肿、心率失常等症状, 预后效果差, 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7-10]。临床治疗基础上常辅以护理干预措施, 可满足患者对医务人员需求, 拉近护患关系, 促进患者预后康复[11]。
临床护理路径属于新型护理模式, 是从建立标准化护理模式、规范化治疗手段等多方面给予全方位护理, 可减轻患者治疗中敏感程度与不适感, 应用于CHF急性发作患者, 具有以下优势[12-16]:①临床护理路径是根据医学发展、疾病诊断等方面而不断更新护理内容, 可给予患者最优化护理方案, 提高护理工作水平;②通过流程化護理工作, 可确保医疗质量, 有助于医疗资源充分利用;③通过有计划、目的性教育活动, 可使患者充分了解疾病, 树立健康观念, 增加护患交流机会, 避免医疗纠纷。本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前, 两组LVEDD、LVESD及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 LVEF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 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分为(54.89±3.26)分, 对照组生活质量总分为(55.04±3.32)分,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5, P>0.05);护理后, 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分(36.45±2.51)分, 明显低于对照组(43.59±2.89)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80, P<0.05)。提示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改善CHF急性发作患者心功能, 并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综上所述, CHF急性发作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 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何春梅.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护理效果.河北医学, 2014, 20(11):1922-1923.
[2] 葛均波, 徐永健.内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166-173.
[3] 林小容, 王绚璇, 龚勋.社区优质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34(20):5854-5855.
[4] 王超.临床护理路径对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 21(9):1-2.
[5] 张小菊.临床护理路径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 11(22):3418-3420.
[6] 陈首丽. 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心功能的影响. 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26):96-97.
[7] 杨芸, 沈吉梅, 陈泳. 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护理效果.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6):16-17.
[8] 王滢.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 12(27):19.
[9] 裴利敏, 李志梅, 马燕霞, 等. 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35):157-158.
[10] 黄美琴. 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基层医学论坛, 2012(36):4833-4834.
[11] 夏丽娜. 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15):120-121.
[12] 徐蓉, 管霞飞, 许芳玲. 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3(10):960-961.
[13] 金霞, 王南儿. 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实践效果. 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9(21):3350-3351.
[14] 罗紫兰, 康孙平, 杨莉. 护理路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疗效观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15):2070-2071.
[15] 左希娟. 臨床护理路径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护理的效果观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7(18):227-228.
[16] 程凤霞. 50例慢性心衰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 23(4):98.
[收稿日期:2017-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