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瑛
摘 要:本文主要探究陪读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基本素质产生的作用,从发展学生素质的层面对陪读的作用进行深入的探究,力求揭开陪读现象的隐性问题,从而对陪读存在的利弊得出较为清晰的判断和正确的认识。
关键词:中学生;陪读;素质;调查研究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再加之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不断扩大,农村家庭对于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于子女的教育问题,家长不仅在思想上重视,在经济上投资,并且在行动上给予支持——加入“陪读”的行列。近年来,陪读现象在我国不断蔓延,并且成为我国特有的一种现象。有的家庭为了使子女获得更好的教育,不惜离开家乡,放弃工作,举家搬迁来给子女陪读。那么,陪读将给学生带来怎么样的影响,到底会产生多大的作用?本文将通过对学生的调查进行分析,探究陪读对中学生素质的相关影响,从而对陪读存在的利弊得出较为清晰的判断和正确的认识。
一、研究意义
陪读,顾名思义,也就是指陪同孩子读书。根据文献检索,陪读这一现象由来已久。但在农村大量出现陪读现象的时间并不长,可是发展速度极快、规模宏大,如同一种行业一样产生,必将对社会、教育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陪读成为教育的衍生产物,研究陪读现象具有特定的社会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以“陪读”对中学生素质的影响为核心内容,通过对作为陪读的主体受益者的学生从陪读中得到了怎么样的实质性影响,从发展学生素质的层面对陪读的作用进行深入的探究,力求揭开陪读现象的隐性问题,丰富研究成果,提升研究的理论层次。
二、“陪读”对中学生素质的影响调查分析
(一)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针对“陪读”对中学生素质产生的影响为主题设置问题,主要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的内容,每个题目按作用(或帮助)的程度,分为:1、很大;2、一般;3、很少;4、没有,5、相反,五个等次选项。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6份。具体分类统计如下:(附右图)
(二)调查分析
通过对各项的综合计算,可以从整体上把握陪读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情况。“很大”的占10.0%;“一般”的占22.1%;“很少”的占38.5%;“没有”的占28.1%;“相反”的占1.2%。从以上各项的平均占比明显可以看出,陪读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的基本状况是在“很少”与“没有”程度上,而且还不乏“相反”即负面作用的存在,这给以学生学习为核心目标的陪读现象的有效性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三、结论与启示
(一)调查结论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农村陪读现象不断壮大,而陪读的作用却与家长的愿望相距甚远,学生的整体素质并没有的到应有的提升,甚至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陪读对学生素质的发展作用是有限的,可以说,陪读只能是弊大于利。
(二)對“陪读”教育的启示
结合本次研究的结论,并综合关于陪读的各项研究,给我们的启发是:其一,陪读的目标单一,“唯分数论”观念严重,并没有关注到陪读对学生素质的深度影响。其二,陪读的作用简单。极大多数陪读只是为了照顾、帮助学生生活起居,为学生多出学习时间,但极少能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意识和价值观发展。其三,陪读必须要具有针对性。盲目、盲从陪读成为农村陪读的明显特征,造成的是家庭巨大的经济负担,过度的照顾和保护孩子,弱化了孩子独立性,助长了学区房房价暴涨,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全因素,等等。因此,我们建议,陪读必须要具有针对性。对真正需要陪读的学生提供必要的陪读条件,不能一味地盲目、盲从陪读,防止陪读之风不断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