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广场

2017-04-18 12:15
环境 2017年4期
关键词:作秀环境保护民众

北京日报:

地球一小时”别成娱乐盛宴

不可否认,“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开展,的确具有提醒人们重视二氧化碳的减排和保护环境、倡导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的重要作用,参与者的环保意识也获得提升。同时,“地球一小时”活动还引发更多的人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深入思考。 不管从什么角度去看,在全球环境越来越糟糕的现实背景下,“地球一小时”活动的积极意义毋庸置疑。然而,当下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太注重形式上的轰动效应,并没有在内涵上有更深的挖掘。于是,很多人只是抱着娱乐的心态来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对环境保护也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这就不难理解,当我们只将热情倾注于“地球一小时”活动本身,而在生活中没有养成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仍然“大手大脚”地用电,甚至依然觉得环境保护事不关己时,“地球一小时”活动的意义自然就会大打折扣。

每一个社会成员能否真成为环境保护的参与者,与是否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本身无关,关键还是在于人们内心的价值认同。如果不能身体力行,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贯穿低碳环保的理念,仅仅依靠每年那一次短短“地球一小时”熄灯所换来的节能减排,又岂能从根本上改善环境、拯救地球?因此,关注环保应该有理性的心态,别让“地球一小时”沦落为名人作秀、粉丝狂欢的全民娱乐盛宴。

新华网:

“地球一小时”遇冷未必不是理性

来自WWF官网活动页面数据显示,全国各地共有2378名个人和356家企业登记参与了活动。“地球一小时”还以7774.4万阅读数登上新浪微博热门话题排行榜。这些证明“地球一小时”所倡导的环保理念,得到了社会很大的认同。毫无疑问,这都是实在的进步。但经调查发现,不少往年参与过熄灯活动的企业,此次却悄然退出,“明亮”地度过了那特定的一小时。

客观来说,“地球一小时”对于节能环保所起到的作用其实很小,重要的是倡导一种观念。而名人、名企的参与,主要是契合社会传播的需要。正因如此,企业的参与在某种程度来说,承担着“作秀”的角色,也是为自身的社会形象打广告。不过,为“熄灯”要支付很多管理、协调甚至是仪式方面的成本,这不仅意味着支出的要远大于熄灯节约的,深层次还浪费了许多的社会资源——这其中也包括一部分自然资源。因此,“熄灯”未必就是节能环保。

践行环保公益,更多的工夫都在平时,过于追求形式不等于真正意义上的环保。从这个角度来说,“地球一小时”遇冷未必不是一种理性。要倡导环保理念,不应过于追求形式。政府应将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和社会管理中去,体现在方方面面、时时刻刻;每个公民自觉去遵循,从不必要的需求中做减法,诸如少开一会车、少开一盏灯、多一些节能产品,如此一来则时时都是“地球一小时”、天天都是“无车日”。相信这些融于日常生活的好习惯,比徒有形式的“熄灯”要实在与有意义得多。

红网:

别让“地球一小時”活动再纠结

已经开展了多次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吸引了很多民众参与,也得到了世界上很多城市和机构的支持,然而,这种“幸福黑暗”的集体行动似乎不再那么招人待见,并且从南京“地球一小时”活动用电量不降反升的事实中,还可以看出环保活动自身无法解决的悖论和现实的纠结。

如果非得要强调“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实际效益,而不是从中看到个体坚持、组织责任对于环保的重要价值,“地球一小时”活动势必会徒留作秀的外衣。毕竟,非政府组织发起的所有环保倡议和举办的活动,都不具有刚性的约束,凭借的不过是“一腔热情”,显示的只是“人人参与”的社会力量。开展环保脱离不了民众的真实理念,但是由于经常无奈地面对资源能源消耗无节制的大规模公共行为,让个人不禁产生环保意义微乎其微的感觉,使得环保的集体意识有所扭曲和变异。再者,作为一种推动环保事业的观念基础,民众的环保意识固然非常重要,可终究敌不过现实社会中那些产业资本和公共组织的强大意志。倘若没有他们在环保上的自觉体认,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采取各种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环保社会活动的那点正能量,不仅没办法完全释放,还会让民众的环保心理受到挫伤。

不可否认,“地球一小时”活动还会继续开展,而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纠结,却是需要直面的问题。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是环保持续下去的不竭源泉,但是,也需要给予理性的训练,在生活情境中从情绪、知识、技能上进行更多的提升,加上政府、企业在环保上的大动作,才会让“地球一小时”这样的环保活动少点形式化。

猜你喜欢
作秀环境保护民众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竖琴乐手:手势真不是作秀
爬绳子上船(环球360°)
作秀过敏症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
谁造成了不明真相
圣诞礼物
作秀离灾难最近
秀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