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职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2017-04-18 08:02赵桃敏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33期
关键词:经济增长

赵桃敏

摘 要:首先通过高职院校数、高职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高职院校师资力量及高职院校经费等几个方面来了解高职教育现状;然后以高职教育在校学生人数作为衡量高职教育规模指标、人均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指标,对高职教育规模和经济增长来进行相关和弹性分析;从而在认识二者关系基础上对江蘇省的高职教育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规模;经济增长;弹性系数相关分析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33.026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促进现代职业教育服务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保就业、惠民生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制度性安排,对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创造更大人才红利,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要意义。

1 概念界定

“高等职业教育”这个概念,实在是很有些“中国特色”的,若要追溯其源,大概是80年代初期国内各地(尤其是一些中型城市)短期职业大学兴起的产物。高等职业教育与学科型普通高等教育作为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最主要的两种类型,由于在人才培养的模式、手段、途径、方法以及目的等诸多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使其二者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育人角色,承担着不同的社会功能,亦对受教育者未来的人生发展产生着不同的影响。但是,从客观上说,以技能培训和技术应用为代表的高等职业教育与以文化学习和理论研究为代表的学科型普通高等教育,应该仅仅是教育类型上的区别,而不应存在高低贵贱之分。本文是从高职院校数、高职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高职院校师资力量及高职院校经费等几个方面来了解高职教育规模。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本文中以人均GDP来表示经济增长。

2 江苏省高职教育现状

2.1 基本情况

江苏自改革开放初试办地方短期性职业大学、1996年试办五年制高职教育(初中后)、1999年开始审批独立设置职业技术学院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应需而生,按需发展,高职教育新体系初步形成;适应市场,不断创新,高职教育新体制逐步建立;重视质量,打造品牌,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式初步构建。江苏的高职教育事业规模迅速扩大,布局结构日趋合理,优质教育资源正在形成,改革发展不断深化,理论研究不断推进,社会声誉不断扩大,涌现出一批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快速发展的高职院校。

近些年,江苏省的高职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在全省比例一直保持在40%以上。这体现了江苏省一直以来对高职教育重视。近些年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职招生规模却是有升有降,总体变动不大,但是高职所占全省招生比重却从2006年就一直处于下降态势,从2006年53.93%下降到2014年的4367%;高校在校学生数处于稳步上升态势,但是高职在校学生却从2009年就处于下降趋势,从2009年75.69万人下降到2014年68.60万人,减少7.09万人,高职在校生所占的比重也从2007年46.82%下降到2014年4039%,下降了6.43%。(见表1)为什么会呈现如此趋势,可能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方面是高校扩扩招,另一方面是高考学生人数的逐年减少,最后就是家长对高职教育认识误区。

2.2 师资状况

首先,江苏省高职院校规模是稳步扩大,但是从2008年以后高职院校增加幅度不大,又因为高职院校学生在校人数呈逐年小幅下降趋势,这就造成了高职院校教职工总数和专任教师人数都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高职院校教职工总数在2008年达到最大值6万人,下降到2014年的5.3万人,减少0.6万人,专任教师也从2008年最大值4.48万人减少到2014年的433万人,减少0.15万人;其次,高职院校的师生比从2007年就都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从2006年最大值2084∶1下降到2014年11.4∶1;之所以下降可能是虽然高职院校教师减少了,但是高职院校在校生也在逐年减少,且学生减少幅度大于教师减少幅度;最后,高职教职工总数和专任教师在高校教师所占比中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是高职院校教师数还是跟上高职院校学生的增长速度,高职院校的师资水平还是比较合理的。

2.3 教育经费支出情况

高职教育发展离不开政府支持。政府对高职教育的重视可通过预算内教育经费来衡量,通过对2009-2014年江苏省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分析可知:首先,江苏省高职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从2009年的3224.1元增长到2014年的9885元,增长了6660.9元,2014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年是2009年的307倍,这六年期间高职院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平均增速达到了25%;其次,江苏省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也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从2009年的8352元增长到2014年的15728元,增长了7376元,2014年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是2009年的1.9倍,增速为14%;最后,江苏省高职院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虽然没有江苏省高校生均预算高,但是高职院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增长幅度比高校增长幅度也大,这也说明江苏省政府对高职教育的重视。

3 江苏省高职教育规模变化趋势与经济增长相关分析

3.1 变化趋势分析

本文主要采用高等职业学院在校人数和人均GDP来反映江苏省高职院校规模和经济增长水平,由于单位不一致,为准确反映职业教育规模与人均GDP的变化趋势,使二者之间具有可比性,减少误差,需要对数据进行转换。具体方法就是对高职院校在校人数和人均GDP分别取LN,对取LN的数值通过Excel绘制出江苏省高职院校规模和经济增长变化的趋势图(见图1)。江苏省高职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速度基本持平,这与江苏省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视职业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具体来看,江苏省高职教育在校学生数在2005-2007年曲线较陡,增长较快,2009高职在校学生数达到最大值。2009年以后高职在校学生数开始下降,2010年后趋于稳定且有小幅度下降,这与近些年江苏省高考报名人数和学生生源数不断下降及高等院校扩招的招生政策有关。江苏省人均GDP在2005-2014年期间经济增长速度都很稳定,处于稳定不断增长的阶段。总之,江苏省的高职教育规模和经济增长已经处于稳定期,在此期间,高职教育发展不在是以规模为重点,而是要更注重内涵建设,为江苏省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2 相关关系分析

本文首先对高职在校生数、高等在校学生数、人均GDP分别取对数,然后利用SPSS19.0对取对数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输出结果如表2。由输出结果可知,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与反映经济增长速度的人均GDP相关系数为0.595,为正相关,即高职教育在校生数对经济增长变化起到正面作用;高校教育在校生数与反映经济增长速度的人均GDP相关系数为0.883,为正相关,即高校教育在校生数对经济增长变化起到正面作用;且高校教育在校学生数对经济增长速度变化起的作用强于高职教育,这也符合江苏省的实际情况,这也从侧面说明了高职教育在校生数对经济增长速度变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高校在校学生数和高职学生数与反映经济增长速度的人均GDP都通过在0.01水平双侧检验。

4 江苏省高职教育与经济增长弹性分析

4.1 高职教育弹性系数分析

弹性系数是衡量一个变量x的增长幅度对另一个变量y增长幅度的依存关系。从y同x的函数关系中求得。高等职业职业教育弹性系数是指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对经济增长变化做出的反应程度。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用在校学生数衡量,经济增长速度用人均GDP衡量。则高职教育弹性系数公式可表示为:

Ei=职业教育规模年增长率/经济年增长率

Ei=Hi/Gi,其中,Ei为高职教育弹性系数,Hi为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增长率,Gi为人均GDP增长率。

选取2005-2014年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数及人均GDP指标进行测算,将数据带入公式,经过计算整理,得出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弹性系数,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数年增长率波动较大,但是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最高增长年份是2007年的15.61%,2006年就开始下降,2010年下降幅度最大,达到了6.82%。江苏省的高等职业教育弹性系数Ei在2005-2009年期间都在0-1只见波动,都小于1,说明这些年江苏高职教育与经济增长速度二者处于稳定协调发展阶段;2010-2013江苏省高职教育弹性系数都小于0,这是因为这几年高职在校学生人数是不断下降,经济却是在不断增长,所以高职教育弹性系数为负是正常的,因为Ei绝对值小于1,说明在这几年期间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速度慢于经济增长速度。

4.2 高职教育弹性系数与高校教育弹性系数比较分析

本文研究同时选取2005-2014年江苏省高校在校学生数和人均GDP指标,经过计算整理出江苏省高校教育弹性系数(计算同上)。下面对比分析江苏省高职教育弹性系数和高校教育弹性系数(见表4)。

根据弹性系数含义可知:如果高职教育弹性系数大于1,则说明高职教育规模增长速度大于经济增长速度,如果弹性系数等于1,则说明高职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同步协调发展,如果弹性系数小于1,则说明高职教育规模增长速度小于经济增长速度。江苏省高职教育规模增速和高校教育规模弹性系数都小于1,说明这一段时期,教育规模发展比同期经济增长速度要慢,同时,在2006-2007年江苏高校弹性系数比高职教育弹性系数小,说明在此期间高职教育对经济影响要比高校影响要大。但是从2008年起,高校教育对经济影响趋于比高职教育要强,造成这种现象主要可能是普通高校扩招后,在生源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挤占了部分高职院校的生存发展空间(见表4)。

总之,通过对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可以看出:首先通过相关分析可知,不管是高职教育还是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变化呈正相关,对经济增长都有促进作用,并且高校教育对经济促进作用比高职教育要更大。其次通过弹性分析可知,不管是高职教育规模还是高校教育规模的发展速度都慢于经济增长速度,这是因为江苏省对教育一直以来是比较重视的,教育规模本身就不小,但是近些年随着生源不断减少,高职教育规模增长慢及萎缩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5 对策和建议

5.1 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

国家规定高职教育招生规模要占到高等教育一半及以上。根据本文江苏省高职院校现状分析中的表1可知,近些年江苏省的高职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一直是在43%以上,与国家的规定差异不大,随着近些年生源的不断萎缩,高职院校扩大招生规模难度较大。如果高职院校还是紧抓规模建设,而专业内涵发展和办学质量跟不上规模发展的话,培养出来的人才必会出现专业素质不强、技术水平不高、缺乏竞争力等问题,也会影响到社会对高职教育的整体评价和认知。从江苏省当前高职院校的现状来说,强调内涵发展,建立符合社会需求人才培养模式才是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

5.2 高职院校发展要依托地方经济

高职院校就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高职教育发展一定要注重本土性发展,要依据地方经济的发展阶段和行业的发展程度、不同行业岗位职业群的具体要求来定位,依托地方支柱产业开发和调整专业设置,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和专业群发展模式。比如南通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时就依托南通支柱企业,江苏工程学院纺织专业在设置上就结合南通纺织企业的特色来开展,南通航运远航专业在建设时结合南通中远川崎等船务公司来开展等等,形成具有地区竞争优势的专业模式,为南通地区输送高质量高职人才。总之高职教育发展要采用“地区经济增长点在哪里,专业设置就在那里”的市场为导向的开发模式。

5.3 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不能单单的考虑自身教学需要,要更多地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角度课程设置,以企业和行业共同开发企业、行业所需的课程,增强专业和课程的吸引力。比如合作开发教材,请企业的专家来亲自给学生授课及请企业人员参与专业建设方案制定。校内实训基地要尽可能的于实际企业工作流程一致,为企业培养真正需要的人才。高职院校在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的同时还要积极开展合作办学,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国外高职教育和我国高职教育建设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共建实训基地,既是校内实训基地的有益补充,又有利于引导学生与社会接触,也有利于高职院校随时掌握人才市场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是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有效形式。

参考文献

[1]米红,孙静.美国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关系演变的實证研究—基于高等教育弹性系数的视角[J].教育与考试,2009,(1).

[2]马鹏媛,米红.高等教育-人口-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定量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2,(7).

[3]吴愿.安徽省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6,(5).

[4]吴文萍.湖南省高职教育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19).

[5]史新浩.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22).

[6]顾坤华.江苏高职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对策研究[J].教育战略研究,2016,(81).

猜你喜欢
经济增长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