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的历史:一种世界观

2017-04-18 23:09黄小凡
看历史 2017年4期
关键词:大英博物馆亚历山大故宫

黄小凡

过去的文明,是人类曾经存在的标志,在很早的时候,人类就认识到这一点:把过去人们留存的好东西收集起来,必定对未来有益。因此,过去的好东西变得值钱,越古老的就越值钱。在动物世界,这是人类才有的世界观。

博物馆就是这样应运而生。不同时期的博物馆,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对世界的看法。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是古埃及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当时的人们梦想“收集一切知识”;而现代博物馆则与整个西方列强对全球的殖民和掠夺有关,到了20世纪,发展中国家开始狂热地保护自己的过去,要向西方国家讨回自己的文物了。

亚历山大图书馆:收藏世界一切知识

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有一座标志性的图书馆,它修建在托勒密王朝时期亚历山大图书馆(世界上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的旧址上,俯瞰地中海的海斯尔赛湾,主体建筑为圆柱体,顶部是半圆形穹顶,会议厅是金字塔形。圆柱、金字塔和穹顶的巧妙结合浑然天成,多姿多彩的几何形状勾勒出该馆的悠久历史。

令人称奇的是,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亚图的主体建筑都像是一轮斜阳,象征着普照世界的文化之光。在外围的花岗岩质地的文化墙上,镌刻着包括汉字在内的世界上50种最古老语言的文字、字母和符号,凸显了文明蕴藏与文化氛围的构思和创意。这让人想起古代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口号,“收集全世界的书”,在公元前2世纪,人们就有了收藏的意识,也有了这样的雄心。

英文中博物馆(Museum)一词源于希腊语mouseion,意为“缪斯的居所”。缪斯为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女神,最初司职歌舞、演出,后转为诗词的庇护神,进而延伸为一切文理科学的保护神,最早建于古埃及亚历山大市的图书馆便因之得名。

古亚历山大城是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后,在尼罗河口建立的城市。公元前332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征服了埃及,开始了马其顿·希腊统治时期,并在随后的10年里建立起了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突然逝世,帝国迅速崩溃,埃及这一富庶之地遂为亚历山大大帝副将托勒密所有,开始了托勒密王朝时代。

这个王朝统治埃及长达275年,虽然以武力开国,却附庸风雅,对文化事业有相当大的兴趣。托勒密一世和二世统治期间是托勒密王朝的黄金时期,这个世纪里,其都城亚历山大里亚也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和希腊学术科学中心,取代了雅典的地位。为了标榜自己的文化品位,他们决定修建博物馆,因此,亚历山大城也被称作公元前3世紀希腊化世界的“文学之都”。

包含着亚历山大图书馆在内的亚历山大博物馆约建于公元前280年,由托勒密二世菲拉德尔费斯(公元前285年-公元前244年在位)和其父托勒密一世索塔尔(公元前305年-公元前283年在位)修造于其皇宫附近。现今保存最完好的关于博物馆描述是古希腊历史学家、地理学家斯特拉博的记载。该博物馆由非常庞大的建筑群和花园组成,存放绘画书稿的储藏室和宴会厅间有柱廊相连。公元270年,博物馆建筑被帕拉米亚的女王基诺比亚破坏,然而这种教育和研究机构的作用仍持续到5世纪。

和现代博物馆纯粹收藏的功能不同,亚历山大博物馆有非常强的实用功能,它由多个学院组成,每个学院有一名首席教士负责。博物馆仿效雅典哲学学校,全部由政府投资与管理。聘任学者的工资初期由埃及国王、后来由罗马皇帝支付。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仅为博物馆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图书馆有400000集合卷和90000非集合卷,几乎包括了所有古代希腊著作和部分东方典籍。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博物馆,亚历山大博物馆集教育、收藏与图书馆为一体,其实是一个综合的文化机构。

为了实现“世界知识总汇”的梦想,历代国王甚至为此都采取过一些强制手段:下令搜查每一艘进入亚历山大港口的船只,只要发现图书,不论国籍,马上归入亚历山大图书馆。有一则传说更讲到,当时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的手稿原本收藏在雅典档案馆内。托勒密三世得知此事后便设了一计,以制造副本为由先用一笔押金说服雅典破例出借,可据说最后归还给希腊的实际上是复制件,而真迹原件却被送往亚历山大图书馆了。

由于亚历山大里亚有举世闻名的亚历山大博物馆的存在,因此来此学习、访问的学者不计其数,这也滋养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并且培养出了一个又一个学术的巨人。比如:文学大师卡列马胡斯、史学家曼涅托、地理学之父埃拉托色尼、天文学界的骄子阿利斯塔斯和克罗迪斯·托勒密,医学家希罗费罗斯等。阿基米德也曾经来馆工作,他发现了直径和圆周的比率、螺旋理论和重心率。据说,阿基米德螺杆是他在埃及发明的,直到今天埃及仍用这种装置汲水。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博物馆,亚历山大博物馆有着接近完美的博物馆理想:收藏知识,启迪未来,它也代表着当时文明所达到的高度,但是最终,它毁灭于战争和火灾。如今,人们只能从古代的相关典籍中,去品位它曾经的辉煌。

大英博物馆:掠夺or收藏

亚历山大博物馆的命运是很多古代建筑的写照,自从人们掌握了点火技术,即使在冷兵器时代,再精美的建筑也挡不住一把火。

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博物馆是英国国家博物馆(British Museum),中国人习惯翻译为大英博物馆。很多中国人知道它,是因为这里是马克思为他的不朽之作——《资本论》收集资料和写作的主要场所,许多来自中国的参观者都来寻找马克思当年常坐的座位。

和亚历山大博物馆一样,大英博物馆也以其图书馆著名,因为英国国家博物馆的起源就是汉斯·斯隆爵士捐赠的私人图书馆,汉斯·斯隆爵士是一位古玩玩家,同时也是英王乔治二世的御医。1753年,收藏家汉斯·斯隆爵士去世后,按照其遗嘱将遗留下来的71000件个人藏品及大批植物标本及书籍、手稿全部捐赠给国家。英王乔治四世改建新馆时又捐赠了大量书籍,到1823 年,英王乔治九世又捐赠了他父亲的大量藏书。直到1973年,图书馆分出,建成不列颠图书馆。

但是,如果仅靠斯隆爵士的收藏与英国王室的捐献,大英博物馆世就不是今天的样子了。大英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伟大科学家的手稿,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它拥有藏品800多万件,由于空间的限制,大批藏品始终未能公开展出。

伴随着大英博物馆历史的,是英国在全球的扩张。18世纪到19世纪,英国成为全球性帝国。英国人对各国进行文化掠夺,大量珍贵文物运抵伦敦,数量之多,大英博物馆放不下,只得分藏于各个博物馆。尤为重要的是,英国不但占领了印度和埃及,也对中国进行了掠夺,而这三个地方,正是世界古典文明最璀璨的地方。

埃及文物馆分为木乃伊和埃及建筑两个馆,是大英博物馆中最大的专题陈列馆之一,这里展有大型的人兽石雕、庙宇建筑、为数众多的木乃伊、碑文壁画、镌石器皿及各种首饰。其展品的年代可上溯到 5000多年以前,藏品数量达10万多件,其中包括19世纪英国海军统帅纳尔逊从法国国王拿破仑手中夺取的古埃及艺术品。

东方艺术文物馆则有来自中国、日本、印度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文物十多万件。其中,中国陈列室(中国馆)就占了好几个大厅,中国文物被大英博物馆视作最重要的收藏之一,总数多达23000余件,珍品如山。大英博物馆称古代中国藏品与古代希腊、埃及收藏一并为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最重要最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宋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很多文物都是绝世珍藏,例如敦煌壁画、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西周的康侯簋、唐代的殉葬三彩等,皆为大英博物馆馆藏。

对中国来说,大英博物馆每一件珍贵中国文物的背后,可能都有一个受辱的故事。如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只有特别的专家才可获得机会一饱眼福。《女史箴图》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是尚能见到的中国最早专业画家的作品之一,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直是历代宫廷收藏的珍品。如今世界上只剩两幅摹本,其一为宋人临摹,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另一幅就是大英博物馆中的这件摹本。它本为清宫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本藏在圆明园中。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大尉基勇从圆明园中盗出并携往国外。1903年被大英博物馆收藏,成为该馆最重要的东方文物,被称之为“镇馆之宝”。

大英博物馆与大英帝国,在意义上有其内在相似性:大英帝国是对全球的殖民统治,而大英博物馆则是对全球文化的“收藏”。不管是殖民统治还是文物收藏,都是当时“先进国家”对落后国家优势的体现。以敦煌壁画为例,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就写过这方面的故事,如果壁画不被英国人带走,以当时中国的情况,可能损害更为严重。

对中国文物爱好者来说,这是一种双重的苦涩,只有中国有了自己的博物馆,有了保存文化的意识,并且有了保存的实力之后,对文物来说才是真正的福音。160年之后,中国才开始有了自己的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清帝逊位,一个现代国家开始诞生。

从故宮到故宫博物院:第三世界的缩影

作为世界上延续最好的古代文明之一,中国一直不缺少古代珍宝。即使在现代考古业诞生之前,中国人就认识到收藏的重要性。元、明、清三代,都把都城设在北京(明代最初在南京),长达数百年的时间,财富一直在北京聚集和沉淀。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大体上就是今天的故宫所在地,在长达500多年的时间里,它一直是鲜活的,尽管权力更迭,但金银玉器以及无数的字画,一直都是皇室的最爱,它们作为财富被保留并遗传下来。

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清帝宣布退位,这座宫殿本应全部收归国有,但根据当时临时政府拟定的《清室优待条件》,逊帝溥仪却被允许“暂居宫禁”,即紫禁城后部的“后寝(内廷)”。当时的政府决定,将热河(承德)行宫(即承德避暑山庄)和盛京(沈阳)故宫的文物移至故宫前半部的“前朝(外朝)”部分,于1914年成立了古物陈列所,故宫作为中国最高级的博物馆,使命从此开始。

溥仪居宫内,一直与亡清残余势力图谋复辟,且以赏赐、典当、修补等名目,从宫中盗窃大量文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严重关注。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组织摄政内阁,修改对清皇室优待条件,将溥仪逐出宫禁,接管了故宫,同时成立“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负责理清皇室公、私财产及处理一切善后事宜。当时的北京,军阀派别林立,但是经历了辛亥革命洗礼的军阀们,对故宫倒是非常看重,也有打起这些文物主意的。

1925年9月29日,“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制订并通过了《故宫博物院临时组织大纲》,设临时董事会“协议全院重要事物”,由董事严修、卢永祥、蔡元培、熊希龄、张学良等21人组成。李煜瀛为临时董事兼理事长,易培基任古物馆馆长,陈垣任图书馆馆长。又设临时理事会“执行全院事物”,有理事9人,下建古物馆、图书馆,这有点像亚历山大图书馆的格局,不过这里的图书,主要还是收藏。这个委员会作为故宫最早的管理团队,对文物进行了初步清查,计有9.4万余个编号117万余件文物。

在世界上,它虽然是最年轻的博物馆,但是由于中国历史的伟大传统,它又是藏品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三代鼎彝、远古玉器、唐宋元明之书法名画、宋元陶瓷、珐琅、漆器、金银器、竹木牙角匏、金铜宗教造像以及大量的帝后妃嫔服饰、衣料和家具等,可谓金翠珠玉,奇珍异宝,天下财富,尽聚于此。

1926年,李煜瀛、易培基受到段祺瑞政府通缉,被迫离开北京,清皇室要求溥仪回宫,故宫博物院存亡危在旦夕,临时董事会、理事会改而成立了“故宫博物院维持会”,以支危局。1927年9月,张作霖所控制的政府又宣布成立“故宫管理委员会”,强行接管故宫博物院。1928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结束。6月,南京国民政府接收了故宫博物院。到此,故宫作为国家级博物馆的地位总算稳定了下来,但是距离全面抗战的爆发与日军占领北京,已经不到10年的时间了。

故宫的遭遇,在发展中国家很有普遍性,当人们开始收拾起破碎的山河,兴办博物馆的时候,却遭遇了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的范围更大。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全面展开。故宫文物不得不南迁,历尽艰险,沿三路辗转迁徙至四川,分储于巴县、乐山、峨嵋山等地。日伪占领时期,故宫博物院在北平仅勉强开放。日伪从故宫掠走铜缸、铜炮、铜灯亭计149件,溶毁制造武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北平收复,国民党政府再度接管故宫博物院,马衡继任院长,三处南迁文物复集中于重庆,于1947年运回南京。1947年9月,古物陈列所合并至故宫博物院。

尾声

大英博物馆开馆100周年后,正是英国在全世界掠夺的高峰。

1861年,法国大文豪雨果在一封信中曾这样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劫掠,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国,另一个叫英国。法兰西帝国从这次胜利中获得了一半赃物,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国能够摆脱重负,清洗罪恶,把这些财物归还被劫的中国。”

雨果的话代表了有良知的法国民众的声音,但是直到今天,很少有博物馆愿意归还中国的文物。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的崛起,国际大型拍卖会上有中国文物出现的时候,偶尔会有商人举牌拍下把它捐献给国家。但是那些被博物馆收藏的文物,则被定义为“人类共同财产”,不会流落到拍卖市场。博物馆只负责保存,并可供人们参观、学习,对文物来说,博物馆就是最好的归宿。

猜你喜欢
大英博物馆亚历山大故宫
威廉·亚历山大:通过画笔让西方了解中国
大英博物馆馆藏侯马青铜器:技术研究
亚历山大诉耶鲁大学:美国依据第九条提起的校园性骚扰第一案
藏在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房
雪中故宫
学龄前期儿童患“亚历山大Ⅱ型”1例
大英博物馆国际培训项目培训报告
大英博物馆藏西夏文残片
故宫大探索
宝岛上的故宫